半夜,还下着大雨的天气,天空赫然响起一阵又一阵的炮竹声,足足响了十来分钟,几乎全村人都被吵醒了。
但却没什么人有怨言,许父许母晚上吃完饭就去了那家里,家中的老娘不行了,大大小小的人几乎都来了,就剩下小姑娘小男孩还没去。
那人据说得了很严重的病,是肺癌,但医疗条件不好,便也只能用板车拖回家等死了。
要是在后世说不定能在医院里被治好,谢之被吵醒了,第一时间是捂住女孩的耳朵,显然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是被吵醒了。
要是就一会儿的话,是没有这么容易的,可足足十来分钟就是睡得在沉的人也被吵醒了。
许娇娇在男人怀中翻了个身,迷迷糊糊道:“老公,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啊。”
谢之亲了亲女孩的嘴巴,香香的,将人脑袋埋下去:“乖啊,不去了,明天去吧,爸妈去了就行。”
女孩嗯呢了一声,而后再次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下午就累得不行了,更别提晚上了,女孩被翻来覆去地折磨了一通,就是要她起来,恐怕也不行。
村中山脚下的那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被盖上一块白布,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屋子不大,却挤了不少人,还有人去县城买东西了,一些炮竹什么的可绝对不能缺。
老妇人床边跪了一地的人,哭得惨兮兮的,尽管对着人的命运早已有过了预想,可真正来临之后还是会痛苦会难过。
许父抽着旱烟,砸吧砸吧嘴,身边是父母和媳妇,四人坐在一起,所有人脸上都是沉重的表情,如此年轻,才五十多岁就去世了,但也只能说一句命不好。
但很快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开始分配任务了,男人们去选好的地方开始挖坑,女人们则是做一下寿衣和烧纸用的东西。
院子里的人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看上去井井有条,虽说村中人常常有打架和骂人还有嚼舌根的存在。
可在这种大事之前没有说什么,甚至都放下了往日的恩怨,帮着一起处理起来,显得格外有人情味。
请了算命先生,一算,这年纪大概要坐三天的夜晚,这也意味着全村人都在这家人吃三天的饭,虽说有礼金,但怎么都是一笔负担。
但这种是省不了的,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节省了。
..........
颜凤莲早早地买好了包子和馒头之类的,随后给他们送过去,告诉谢之和娇娇中午在那家吃饭,还给自己两个儿子说了。
随后就和许父琢磨该送多少礼金了,往日他们送的是一块,但现在怎么都要两块了,而自家条件好一些,许父又是村长,怎么说都要帮一把,于是二人统一决定送三块钱。
谢之接过早饭知道后,就回去了,许娇娇也醒了,正在隔壁洗漱了,等出来后和谢之一起在房间里吃饭。
她对村里人没什么感情,也没有生活过,所有死亡于许娇娇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了,吃着手中的肉包子喝着豆浆,啧啧有味的不行。
“老公你吃过宴席吗?”
“吃过,说实话,很一般。”
女孩表情不太好,但很快又恢复了面上的好脸色,没心没肺道:“没关系,妈妈卤的鸡翅还没有吃完,我们可以回来吃。”
谢之低低地笑出声,觉得女孩特别可爱,吃完早饭,用纸巾将桌子擦干净,二人就去那里看看有什么帮忙的。
好在今天雨停了,可外面还是泥泞的小路,许娇娇穿上完全包裹的皮鞋,确保自己不会被弄脏脚。
他们来到门口,外面来了不少人,甚至还有隔壁村的,许娇娇头一次见这么多人,有些惊恐,小心翼翼地躲在男人的身后。
谢之看到来来往往这么多的人,带着女孩转了一圈又回去了,反正四哥和五哥都会给他们占位置的。
果然快要开饭时,五哥就跑回来,四哥则是在原来的地方守着三个凳子,几人赶过去,正好上菜了。
一桌子的人都看着对面的四人,这几人长得实在是过分的出众了,好些女同志和男同志都红了脸,但有心人一眼就看出中间的女孩和穿白衬衫的男人是一对。
亲昵得不行,本来这年代吃席讲究的都是一个抢字,可能是他们这一桌都是小年轻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在帅哥和美女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风度。
他们这一桌人都是好好的吃饭,没有像隔壁那些人抢着吃,甚至沾菜汤的都没有。
今天不是正式地席,吃得都一般,女孩无端地蹙眉,没有油的白菜,连片肉都没有的青椒,一桌子十个人就三个菜,还有一筐窝窝头,实在不是什么好吃食,就连许泽和许言都有些难以下咽。
但实话说,现在能吃饱都不容易了,想开点,至少窝窝头管饱。
像许家这种人人赚钱,时不时买点包子和油条改善生活实在是不多见了。
许娇娇艰难地吃着手中的窝窝头,这东西硬得不行,谢之余光瞥向女孩的脸色,凑近:“娇娇吃不下就别吃了。”
许言也在一旁哄妹妹:“娇娇别吃了,等下回去哥哥给你重新弄。”
女孩都是被家中人捧在手心里的,一直吃的都是白面。
就是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都是如此,那时爷爷奶奶将政府给的白面给许娇娇送过来。
毫不夸张地说,从生下来到现在,女孩没吃过几次窝窝头,他们自然心疼得不行,许娇娇摇摇脑袋,示意自己无事。
但吃不完的窝头到了谢之的手中,他几下就解决好了。
颜凤莲走到几人的背后,对着谢之道:“妈早上在厨房做了饭,知道你们吃不好,回去热热吧,给娇娇冲杯牛奶。”
毕竟不来也不行,一个村的,发生这种事情只要没事,是怎么都要来看一眼的。
所以颜凤莲才让儿子带着女儿女婿来了,而不是直接让他们在家中吃。
谢之点点头,四人就离开了,也没有将篮子里的窝头揣走。
这几人一走,桌上的众人纷纷憋不住了,几乎是争着抢着地去沾汤,还有将剩下窝窝头揣进怀中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