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武侠 > 骗行天下 > 第四十八章 孙**倾心憨世德(1)

世德二人离开育生堂,径直找到一家当铺,把两个金字典当出去,得了八百块大洋,匆匆赶回家里,便轻易不再出门上街。

秋天里,从外面传来不好的消息,说南京已经失守,日本人在南京屠城,杀了城中几十万人,眼下正沿江往武汉这边打过来,中央政府已经搬迁到武汉,武汉街上挤满了难民。

过了几日,又传来消息说,武汉也眼看守不住了,中央政府正在迁往重庆。小柳红听到消息,当即告诉世德,“收拾一下,咱也走吧。”

“到哪儿?”世德问。

“入川。”小柳红说,“中央政府都要入川了,就是说,武汉一准是守不住了,趁着日本人还没打过来,咱们早点动身,兴许能顺利一些。一旦兵临城下,到了那时,恐怕想走都来不及了。”

世德听过,心里有些发慌,带上钱到码头买船票去了。到了码头,才知道,码头已经关闭了,江上的大小船只,已被政府征用,正在往四川搬运物资。从水上入川,已不可能。

“走陆路吧。”回家后,世德说。

“怎么走?”小柳红问。

“在码头上,我听说从武汉向外逃难的人,都取道襄阳,经汉中,走山路进川。咱们又没什么家当,轻手利脚的,跟着大伙儿走,不会太难的。”世德和小柳红商议。

“那就这样吧,你去雇辆马车,看能不能选些好道儿走,先拉咱们一程,要不,这几千里的山路走下,也够咱们受的,我怕吃不消。”小柳红说。

“行。”世德说,“不过,咱得先到成衣铺,置办一套衣服。”

“为什么?”小柳红问。

“你想啊,咱们一路上要走几千里的山路,穿着现在这身衣服,哪里像逃难的?倒像是走亲戚,一路上,什么样的人都会遇上,这身衣服太扎眼。再说,你那高跟鞋,走路也不得劲儿,得换双布鞋才成。”世德说。

“成,走吧。”小柳红说完,起身就走。

二人到了街上,见往日的繁荣,已被恐怖取代了,大街上的市民,都像刚从洞穴里爬出的老鼠,目光惊悸地渴望逃到安全的所在;商行里冷冷清清,已没有往常那种热闹。到了成衣店,世德二人随便选取了两套家织布衣服,付了钱,匆匆回去了。

回到家里,二人脱了绸缎装,换上了刚买回的家织布衣新装,彼此看着,都觉着别扭,甚至有些滑稽。

“这衣服别扔了,”小柳红把刚换下的旗袍叠好,和世德商量,“我有些舍不得。”

“成,”世德说,“你把它包好,我背着,还有你那双高跟鞋。另外,你最好把首饰也摘下,放进挎包里,和衣服一起打包。”世德想了想,又说,“噢,对了,我还要上一趟街,买一个褡裢回来,好用来装东西。”说着,抬脚出了门。

小柳红照世德吩咐的,把刚从身上换下的衣服叠整齐,打成一个包裹,用手拎了拎,觉得不算太沉,世德背得动,才放下心来,回身朝房间的角落里看了看,见没有落下什么要紧的东西,才坐在床边,等世德回来。

过了一会儿,世德肩挎褡裢回来,见褡裢的前后兜里鼓鼓囊囊塞满了东西,小柳红觉着有些奇怪,指着褡裢问,“这是什么?”

“吃的。”世德喜滋滋地说。

“你把一路上吃的东西,都带足了?”小柳红有些夸张地说。

“哪里够?”世德说,“这只是些耐存放的东西,防备万一。”

“有必要吗?”小柳红有些不以为然。

“当然有,”世德说得相当肯定,“你忘了,在来武汉的船上,把咱俩饿成啥样啦?”世德边说,边把褡裢前兜里的东西取出,摆到床上,将八百大洋装进兜底,剩余的零钱,揣进衣兜,留着路上使用方便;随后又把床上的那堆吃的,一样一样的重新塞进褡裢里。装完最后一包食物,世德把褡裢的口带系好,挎在肩上,用手拍了拍褡裢,望着小柳红说,“走吧!”

“这包东西,我背着吧。”小柳红提着衣服包说。

“哪里用得着你,”世德一把夺过,提在手里,“你只消跟上我就行。”

二人出了门,沿街行了一程,才雇上一辆马车,和车夫谈妥价钱,上车往襄阳那边去了。

一路上尽是逃亡的难民,多是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全部家当,女人孩子坐在行装的上边,男人在车把上系一条粗绳子,将绳子搭在肩上,手握车把,用力向前推着;也有人家的人多,老人坐在车上,年轻的女人,在车前拴一根绳子,帮丈夫拉车。独轮车发出吱吱声响,老远处就能听见。

路上遇见的客栈,已挤满了人。世德和小柳红只能风餐露宿,行了几日,到了襄阳。战争的消息,显然已传到了襄阳,襄阳城里的人也惶惶着,张罗着逃难。车夫坚持不再远行了,催着世德赶快结帐,说是着急回家看看。世德只好给车夫付了钱,在襄阳另雇车马。新雇的车夫,听说要去汉中,再去四川,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绝不可能,“从这里取近道,到汉中,多是山路,马车一准不行。你要是不怕路远,可绕道南阳,从南阳入关中,经关中才能到汉中,那路途,可就远了,”车夫立着马鞭说,“再说了,就是到了汉中,要到四川,全是山路,马车也一准不行。”

“那么,从这里绕道南阳去汉中,得多长时间?”世德问。

车夫眨巴一会儿眼睛,说,“没有个把月,恐怕不行。”

想想小柳红是娇惯出来的女人,冷丁走起山路,怕是吃不消,世德一狠心,和车夫谈好了价钱,就上了车。没曾想,马车刚走了一个上午,中午时分,遇上了从南阳那边逃过来的难民。一打听,才知道,南阳已让日军占了,难民正往襄阳这边奔来。世德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吩咐车夫,掉转车头,又回到襄阳。

眼看再无大路可走,小柳红也来了精神,告诉世德,说她能走山路,“好歹我也是山里出来的孩子。”

既然小柳红愿意走山路,世德也不再犹豫,背上行装,加入了难民的队伍。这时再看路上推独轮车的难民,世德心里就羡慕了。别看这独轮车样子挺笨拙,行走起来吱吱作响,可不管路途怎么难走,只要人能走的路,这种车就能推过去,远比他肩背手提的要省力。

小柳红到底太娇嫩了,只走了一天山路,两脚就全打出了水泡,走不动了。山里又没有客店,世德只好找了户人家,一番哀求,人家才答应他们住下。山里人也实在,好饭好菜侍候着,住了几天,脚伤痊愈,二人又接着上了路。

整天在山里赶路,很少能遇上像样的店家,世德褡裢里的食物,一天少似一天。大约又过一周,褡裢里的食物就吃光了,减轻了负重,世德走起路来,比先前松快了许多。只是向山民买来的食物,就不如自己带的那么好吃了。世德还行,好一点,赖一点,勉强能吃饱;小柳红就有些为难,饿着的时候,强吃两口,走一会儿路,就又饿了,常常是饿着肚子赶路,几天功夫,人就瘦了一圈。世德不忍心,到了水磨镇,见镇上有家客栈,还有空房,世德打算在店里住几天,吃几顿好饭,让小柳红补补身子再走。

大山里的小镇子,远离城市,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口的饭菜。好在热汤热水的,总比路上饥一顿饱一顿要好。住了几天,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二人退了房,打算上路。

早起吃了饭,临行时,世德要上茅厕,让小柳红在店门口等他一会儿,自己急匆匆向茅房走去。到了茅房外,见里面有个人蹲着,世德正要退身回来,那人却“腾”地站起身子,提上裤子就走。世德也不客气,跟着就进去方便,只一会功夫,浑身就舒坦了许多,起身提好裤子,便要出去。转身时,看见茅房的墙头上,放着一个挎包。挎包不大,拎在手里,听见里面有金属撞击声。世德猜测,是谁一早来解手时,随手放在这里,出去时忘记带走。打开看时,见包里装着几十枚大洋。世德心里一激动,就起了贪心,相信自己今天运气不错,不没等上路,就撞上了一笔外财。来不及多想,打开褡裢,将拣到的挎包放了进去。

“嘿,老哥,见面分一半,别一个人吃独食啊。”世德正要把褡裢系好,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忽然闪出一个年轻人,指着世德身上的褡裢说,“我都看见了,刚才你捡的包里,有不少大洋呢;我看见了,你总得分点儿给我吧。这里人多,不方便,咱到那边合计合计。”年轻人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墙角说。

看这年轻人不像奸滑之徒,说话是本地口音,不打点打点他,今天怕是难以脱身。“你打算怎么着?”世德问道。

“老哥,包是你拣的,自然你得大头儿,我只少分点就成,好歹也让我发个小财。”年轻人说。

世德听这年轻人并不贪,又识趣,便跟这年轻人到了墙角。

“总共多少钱。”年轻人问。

“我还没数呢。”世德边说,边打开褡裢,取出挎包,点数起来,一共是三十块大洋,外加几张纸票。

“这样吧,包是老哥捡的,得三分之二,给小弟三分之一,只十块大洋,成吗?”年轻人说。

世德刚要说,“成。”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就听远处一个人呼喊着过来。年轻人见了,惊慌起来,对世德说,“不好,丢钱的人找回来啦。老哥快把包收起来,等把这人应付走了,咱们再分。”

世德快速将那挎包装进褡裢,等着远处那人走来。那人年龄也不大,不过二十多岁,也说着当地方音,带着哭腔,问世德,“老哥,你看没看见一个包裹?那是俺娘的救命钱。俺娘生了重病,家里没钱,请不来大夫,俺爹就让俺到亲戚家借贷;求爷爷,告奶奶,好容易借来了三十块大洋,今天一大早,俺到茅房里出大,把包放在了这墙头上,走得急,就把包给忘了。”

世德仔细看时,这人正是刚才在茅房和他打过照面的那人,现在这人的包,装在自己的褡裢里,听他说的又挺可怜,身边又站着一个等着分钱的年轻人。正在犹豫的当口,等着分钱的年轻人说话了,“老哥,这钱俺不要了,听他说得太可怜了,花了这钱,会丧天良的,依俺看,老哥也别要了,把钱还给他吧,”不等世德开口,年轻人就指着世德,对找包的年轻人说,“你的包,让这老哥捡着了,原本我俩要分钱的,刚刚听你这么一说,这钱我不要了。依我看,这样吧,包是这老哥捡的,你也不能让人家白捡,是不是?总得答谢答谢人家才是,你包里那些纸票,就送给这老哥算了,反正你娘治病,也不差这几个钱。”

找包的年轻人听了,满口称谢,痛快地答应了,只弄得世德满脸胀红,尴尬地立在一边,反倒成了两个年轻人的玩偶,乖乖地从褡裢里取出挎包,交给那丢包的年轻人。年轻人打开包裹,异常老练地点清了钱数。看看一块大洋也不少,才取出包里的纸币,交给了世德,口里不停地道着谢。世德哪里看得上这几张纸票,推说不要,年轻人却坚持要给。原本等着分钱的年轻人,也在一边帮着乱,撕扯着劝世德收下,甚至亲自将钱塞进世德的褡裢里。随后,两个年轻人千谢万谢地和世德告了别。

眼见世德和两个年轻人,在茅厕边上的墙角下嘀咕了半天,小柳红心里好生纳闷,想要过去探听一下,又碍着是在茅厕边上,直等世德回来,才急着问了一句,“你和那两个人说什么呐?”

世德见问,就把刚才拾钱还钱的事说了一遍。小柳红听罢,心里一惊,脱口问道,“你该不是让人看了院吧?”

“什么看院?”世德没听明白,问了一句。

“咳,”小柳红有些发急,“你看你,在江湖上走了这么多年,怎么连这么个小局都看不破?你快把褡裢打开,看看钱在不在?”

“在这儿呢。”世德拍了拍褡裢说,“我看得紧呢。你刚才说的看院,是个什么局?”

小柳红没心思搭理他,只催着说,“你把褡裢里的钱包打开看看。”

世德不情愿地打开褡裢,取出钱包,打开看时,两眼立马直了。原来钱包里的大洋,已经不翼而飞,现在全变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知道什么叫看院吗?”小柳红没好气的说,“这就叫看院。做局的人盯上一个身上带钱的人,通过丢包、找包、还包,最后调包,把你身上的钱取走。这种局最简单,全看手头上的功夫,通常是刚入道的生茬子才干,谁料想,竟把你给做了。”

世德这才想起,刚才那两个年轻人,为什么非要给他纸币,目的就是要在撕扯时,调他褡裢里的钱包。一当明白过来,世德“腾”的从地上跳起,“妈了个巴子,我宰了那两个混蛋!”骂着,就要去找那两个年轻人。

“算了!”小柳红及时喝住他,“他们是本地人,你哪里找得到他们?走吧。”

“可咱们没了钱,往后怎么办?”

“在南京丢的,不比这多得多?咱们不也过来了吗?”小柳红说完,自己先上路了。世德愣了一会儿,见小柳红已经走远,才动身追了上去。

从襄阳到汉中,只走了不到一半的山路,就弄得身无分文。行囊中的食物已经吃光。看来原先取道汉中入川的计划,已不可行。这几天在路上,遇见一些年轻学生,原想他们也是入川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取道西安到延安的。既然入川已不可能,眼下最好的去处,就是走出这大山,到西安去。那里现在还没有沦陷。

逃难路上两次被劫财,又都是失在自己手上,世德有些窝火儿,心里一急,就拉起肚子。早先在上海时,设局做局,做得顺风顺水,银子像打着滚儿往家里跑,拦都拦不住。谁知自从逃难,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从前那一肚子精明,全都不见了,反倒两次栽在小嫩茬子手上,拖累着小柳红跟着自己受罪。他知道小柳红嘴上不说,心里必是已瞧不上他,把他当成了阿憨。越是这样寻思,肚子拉得越急,常常是提起裤子,走不上几步,就急着又要找地方。所幸是在大山里,地方也好找,才勉强没拉到裤子上。只是好汉扛不住三泡稀屎,一天下来,世德整个人就软了,走路时,两腿打晃,脸色青黄,冒着冷汗。看看天色不早,在经过一个村子时,小柳红找了一户人家,声泪俱下,哀求人家留他们一夜。山民厚道,见这么俊俏的妇道人家哭着求情,就不忍心拒绝,答应下来,腾出一铺炕,让他们夫妻住下。听说世德跑肚子,房东又取来一把草药,熬成一碗药汤,给世德喝下后,睡了一夜,果然好了。

见世德脸上恢复了元气,小柳红才放下心来。她知道世德的病根儿在哪儿,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世德听了,心里亮堂起来。为了报答山民,小柳红把包裹里世德那件缎子马褂取出,送给这户人家。山里人哪里见过这么好的衣服,嘴上说不要,却抓在手上,两眼放光地看,觉着过意不去,手头又没有钱,就把世德的褡裢装满了自家的干粮。世德他们这一路上愁的,就是这东西,也不十分推辞,直等山民塞不下了,才满意地挎起褡裢,上了路。

这一褡裢干粮还真管用,帮二人走出山路,到了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自古人烟阜盛,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野,二的心情豁然开朗,向路人打听,到西安还有多远,得到的答复是,还有二百里路。虽说也不算近,可毕竟有了盼头,在这里,便是讨饭,也要比山里方便许多。

吃完褡裢里的最后一块干粮,小柳红想起包里还有自己的一件旗袍,只是她不打算再换干粮了,一路啃干粮,人都变得像干粮一样干巴了,她想换些钱,到小镇上吃顿像样的饭。不想这里的人家,和山里人差不多一样的穷,虽说女人们喜欢这件旗袍,捧在手里,两眼放光,可一提到钱,目光就变得暗淡了,手也缩了回去,尽管小柳红把价钱压得很低,只要两块大洋,可是连问了几家,都没人愿意买,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又和老乡们换了一褡裢干粮。

二人一路啃着干粮,往两安那边去了。一周后,总算到了西安城下。

大批难民涌到西安,政府在城外设置了临时难民营。难民营虽简陋,只是用一些苇席支起的棚子,供难民居住,可这里毕竟有热粥喝,比讨饭好些,多数难民,还是选择在这里安歇。世德二人到后,在登记处登了记,工作人员就分派给他们一顶用苇席支起的帐篷,多天跋涉之后,总算有了归属。好在二人现在已身无分文,无所挂碍,一顿热粥喝下,放心地躺下睡了一觉。

一早醒来,世德去排队领粥,小柳红想找一盆清水,洗一把脸。找了一圈,只在西北角上,找到一大铁桶水,一圈人围在铁桶边掬水洗脸。小柳红在边上看了一会儿,觉着下不去手,又转了回来。见世德已经把粥领回,二人坐在地上,把粥喝下,觉着身上有了暖意。

“我听说,城里有一处难民安置点儿,帮助难民找活儿干,咱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什么活儿,先安下身来再说。你看这难民营里,哪里是人呆的地方?”喝过粥,小柳红说。

“行。”世德说,“不过那活儿,一定得是我能干的。你长了这么大,什么活儿也没干过,冷丁找个活儿,哪里吃得消?”

“现在都什么时候啦?还讲这些。天底下什么罪,都是给人受的,我又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什么活儿不能干?从襄阳那边过来时,你还担心我走不了山路呢,怎么样,我不是过来了吗?”

“可只走了一天,你脚上就打满泡了。”世德揭了小柳红的短。其实世德心里也清楚,眼下不管什么活儿,只要能有一件事做就行,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向小柳红表白自己的欠意。他老觉得,落到今天这地步,完全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一路上两次遭人劫财,弄得二人身无分文,不然,无论物价怎么上涨,他俩也会生活得很安逸的。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出这种话来,一来可以安慰小柳红,二来也可清赎一下心里的愧疚。

世德二人离开育生堂,径直找到一家当铺,把两个金字典当出去,得了八百块大洋,匆匆赶回家里,便轻易不再出门上街。

秋天里,从外面传来不好的消息,说南京已经失守,日本人在南京屠城,杀了城中几十万人,眼下正沿江往武汉这边打过来,中央政府已经搬迁到武汉,武汉街上挤满了难民。

过了几日,又传来消息说,武汉也眼看守不住了,中央政府正在迁往重庆。小柳红听到消息,当即告诉世德,“收拾一下,咱也走吧。”

“到哪儿?”世德问。

“入川。”小柳红说,“中央政府都要入川了,就是说,武汉一准是守不住了,趁着日本人还没打过来,咱们早点动身,兴许能顺利一些。一旦兵临城下,到了那时,恐怕想走都来不及了。”

世德听过,心里有些发慌,带上钱到码头买船票去了。到了码头,才知道,码头已经关闭了,江上的大小船只,已被政府征用,正在往四川搬运物资。从水上入川,已不可能。

“走陆路吧。”回家后,世德说。

“怎么走?”小柳红问。

“在码头上,我听说从武汉向外逃难的人,都取道襄阳,经汉中,走山路进川。咱们又没什么家当,轻手利脚的,跟着大伙儿走,不会太难的。”世德和小柳红商议。

“那就这样吧,你去雇辆马车,看能不能选些好道儿走,先拉咱们一程,要不,这几千里的山路走下,也够咱们受的,我怕吃不消。”小柳红说。

“行。”世德说,“不过,咱得先到成衣铺,置办一套衣服。”

“为什么?”小柳红问。

“你想啊,咱们一路上要走几千里的山路,穿着现在这身衣服,哪里像逃难的?倒像是走亲戚,一路上,什么样的人都会遇上,这身衣服太扎眼。再说,你那高跟鞋,走路也不得劲儿,得换双布鞋才成。”世德说。

“成,走吧。”小柳红说完,起身就走。

二人到了街上,见往日的繁荣,已被恐怖取代了,大街上的市民,都像刚从洞穴里爬出的老鼠,目光惊悸地渴望逃到安全的所在;商行里冷冷清清,已没有往常那种热闹。到了成衣店,世德二人随便选取了两套家织布衣服,付了钱,匆匆回去了。

回到家里,二人脱了绸缎装,换上了刚买回的家织布衣新装,彼此看着,都觉着别扭,甚至有些滑稽。

“这衣服别扔了,”小柳红把刚换下的旗袍叠好,和世德商量,“我有些舍不得。”

“成,”世德说,“你把它包好,我背着,还有你那双高跟鞋。另外,你最好把首饰也摘下,放进挎包里,和衣服一起打包。”世德想了想,又说,“噢,对了,我还要上一趟街,买一个褡裢回来,好用来装东西。”说着,抬脚出了门。

小柳红照世德吩咐的,把刚从身上换下的衣服叠整齐,打成一个包裹,用手拎了拎,觉得不算太沉,世德背得动,才放下心来,回身朝房间的角落里看了看,见没有落下什么要紧的东西,才坐在床边,等世德回来。

过了一会儿,世德肩挎褡裢回来,见褡裢的前后兜里鼓鼓囊囊塞满了东西,小柳红觉着有些奇怪,指着褡裢问,“这是什么?”

“吃的。”世德喜滋滋地说。

“你把一路上吃的东西,都带足了?”小柳红有些夸张地说。

“哪里够?”世德说,“这只是些耐存放的东西,防备万一。”

“有必要吗?”小柳红有些不以为然。

“当然有,”世德说得相当肯定,“你忘了,在来武汉的船上,把咱俩饿成啥样啦?”世德边说,边把褡裢前兜里的东西取出,摆到床上,将八百大洋装进兜底,剩余的零钱,揣进衣兜,留着路上使用方便;随后又把床上的那堆吃的,一样一样的重新塞进褡裢里。装完最后一包食物,世德把褡裢的口带系好,挎在肩上,用手拍了拍褡裢,望着小柳红说,“走吧!”

“这包东西,我背着吧。”小柳红提着衣服包说。

“哪里用得着你,”世德一把夺过,提在手里,“你只消跟上我就行。”

二人出了门,沿街行了一程,才雇上一辆马车,和车夫谈妥价钱,上车往襄阳那边去了。

一路上尽是逃亡的难民,多是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全部家当,女人孩子坐在行装的上边,男人在车把上系一条粗绳子,将绳子搭在肩上,手握车把,用力向前推着;也有人家的人多,老人坐在车上,年轻的女人,在车前拴一根绳子,帮丈夫拉车。独轮车发出吱吱声响,老远处就能听见。

路上遇见的客栈,已挤满了人。世德和小柳红只能风餐露宿,行了几日,到了襄阳。战争的消息,显然已传到了襄阳,襄阳城里的人也惶惶着,张罗着逃难。车夫坚持不再远行了,催着世德赶快结帐,说是着急回家看看。世德只好给车夫付了钱,在襄阳另雇车马。新雇的车夫,听说要去汉中,再去四川,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绝不可能,“从这里取近道,到汉中,多是山路,马车一准不行。你要是不怕路远,可绕道南阳,从南阳入关中,经关中才能到汉中,那路途,可就远了,”车夫立着马鞭说,“再说了,就是到了汉中,要到四川,全是山路,马车也一准不行。”

“那么,从这里绕道南阳去汉中,得多长时间?”世德问。

车夫眨巴一会儿眼睛,说,“没有个把月,恐怕不行。”

想想小柳红是娇惯出来的女人,冷丁走起山路,怕是吃不消,世德一狠心,和车夫谈好了价钱,就上了车。没曾想,马车刚走了一个上午,中午时分,遇上了从南阳那边逃过来的难民。一打听,才知道,南阳已让日军占了,难民正往襄阳这边奔来。世德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吩咐车夫,掉转车头,又回到襄阳。

眼看再无大路可走,小柳红也来了精神,告诉世德,说她能走山路,“好歹我也是山里出来的孩子。”

既然小柳红愿意走山路,世德也不再犹豫,背上行装,加入了难民的队伍。这时再看路上推独轮车的难民,世德心里就羡慕了。别看这独轮车样子挺笨拙,行走起来吱吱作响,可不管路途怎么难走,只要人能走的路,这种车就能推过去,远比他肩背手提的要省力。

小柳红到底太娇嫩了,只走了一天山路,两脚就全打出了水泡,走不动了。山里又没有客店,世德只好找了户人家,一番哀求,人家才答应他们住下。山里人也实在,好饭好菜侍候着,住了几天,脚伤痊愈,二人又接着上了路。

整天在山里赶路,很少能遇上像样的店家,世德褡裢里的食物,一天少似一天。大约又过一周,褡裢里的食物就吃光了,减轻了负重,世德走起路来,比先前松快了许多。只是向山民买来的食物,就不如自己带的那么好吃了。世德还行,好一点,赖一点,勉强能吃饱;小柳红就有些为难,饿着的时候,强吃两口,走一会儿路,就又饿了,常常是饿着肚子赶路,几天功夫,人就瘦了一圈。世德不忍心,到了水磨镇,见镇上有家客栈,还有空房,世德打算在店里住几天,吃几顿好饭,让小柳红补补身子再走。

大山里的小镇子,远离城市,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口的饭菜。好在热汤热水的,总比路上饥一顿饱一顿要好。住了几天,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二人退了房,打算上路。

早起吃了饭,临行时,世德要上茅厕,让小柳红在店门口等他一会儿,自己急匆匆向茅房走去。到了茅房外,见里面有个人蹲着,世德正要退身回来,那人却“腾”地站起身子,提上裤子就走。世德也不客气,跟着就进去方便,只一会功夫,浑身就舒坦了许多,起身提好裤子,便要出去。转身时,看见茅房的墙头上,放着一个挎包。挎包不大,拎在手里,听见里面有金属撞击声。世德猜测,是谁一早来解手时,随手放在这里,出去时忘记带走。打开看时,见包里装着几十枚大洋。世德心里一激动,就起了贪心,相信自己今天运气不错,不没等上路,就撞上了一笔外财。来不及多想,打开褡裢,将拣到的挎包放了进去。

“嘿,老哥,见面分一半,别一个人吃独食啊。”世德正要把褡裢系好,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忽然闪出一个年轻人,指着世德身上的褡裢说,“我都看见了,刚才你捡的包里,有不少大洋呢;我看见了,你总得分点儿给我吧。这里人多,不方便,咱到那边合计合计。”年轻人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墙角说。

看这年轻人不像奸滑之徒,说话是本地口音,不打点打点他,今天怕是难以脱身。“你打算怎么着?”世德问道。

“老哥,包是你拣的,自然你得大头儿,我只少分点就成,好歹也让我发个小财。”年轻人说。

世德听这年轻人并不贪,又识趣,便跟这年轻人到了墙角。

“总共多少钱。”年轻人问。

“我还没数呢。”世德边说,边打开褡裢,取出挎包,点数起来,一共是三十块大洋,外加几张纸票。

“这样吧,包是老哥捡的,得三分之二,给小弟三分之一,只十块大洋,成吗?”年轻人说。

世德刚要说,“成。”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就听远处一个人呼喊着过来。年轻人见了,惊慌起来,对世德说,“不好,丢钱的人找回来啦。老哥快把包收起来,等把这人应付走了,咱们再分。”

世德快速将那挎包装进褡裢,等着远处那人走来。那人年龄也不大,不过二十多岁,也说着当地方音,带着哭腔,问世德,“老哥,你看没看见一个包裹?那是俺娘的救命钱。俺娘生了重病,家里没钱,请不来大夫,俺爹就让俺到亲戚家借贷;求爷爷,告奶奶,好容易借来了三十块大洋,今天一大早,俺到茅房里出大,把包放在了这墙头上,走得急,就把包给忘了。”

世德仔细看时,这人正是刚才在茅房和他打过照面的那人,现在这人的包,装在自己的褡裢里,听他说的又挺可怜,身边又站着一个等着分钱的年轻人。正在犹豫的当口,等着分钱的年轻人说话了,“老哥,这钱俺不要了,听他说得太可怜了,花了这钱,会丧天良的,依俺看,老哥也别要了,把钱还给他吧,”不等世德开口,年轻人就指着世德,对找包的年轻人说,“你的包,让这老哥捡着了,原本我俩要分钱的,刚刚听你这么一说,这钱我不要了。依我看,这样吧,包是这老哥捡的,你也不能让人家白捡,是不是?总得答谢答谢人家才是,你包里那些纸票,就送给这老哥算了,反正你娘治病,也不差这几个钱。”

找包的年轻人听了,满口称谢,痛快地答应了,只弄得世德满脸胀红,尴尬地立在一边,反倒成了两个年轻人的玩偶,乖乖地从褡裢里取出挎包,交给那丢包的年轻人。年轻人打开包裹,异常老练地点清了钱数。看看一块大洋也不少,才取出包里的纸币,交给了世德,口里不停地道着谢。世德哪里看得上这几张纸票,推说不要,年轻人却坚持要给。原本等着分钱的年轻人,也在一边帮着乱,撕扯着劝世德收下,甚至亲自将钱塞进世德的褡裢里。随后,两个年轻人千谢万谢地和世德告了别。

眼见世德和两个年轻人,在茅厕边上的墙角下嘀咕了半天,小柳红心里好生纳闷,想要过去探听一下,又碍着是在茅厕边上,直等世德回来,才急着问了一句,“你和那两个人说什么呐?”

世德见问,就把刚才拾钱还钱的事说了一遍。小柳红听罢,心里一惊,脱口问道,“你该不是让人看了院吧?”

“什么看院?”世德没听明白,问了一句。

“咳,”小柳红有些发急,“你看你,在江湖上走了这么多年,怎么连这么个小局都看不破?你快把褡裢打开,看看钱在不在?”

“在这儿呢。”世德拍了拍褡裢说,“我看得紧呢。你刚才说的看院,是个什么局?”

小柳红没心思搭理他,只催着说,“你把褡裢里的钱包打开看看。”

世德不情愿地打开褡裢,取出钱包,打开看时,两眼立马直了。原来钱包里的大洋,已经不翼而飞,现在全变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知道什么叫看院吗?”小柳红没好气的说,“这就叫看院。做局的人盯上一个身上带钱的人,通过丢包、找包、还包,最后调包,把你身上的钱取走。这种局最简单,全看手头上的功夫,通常是刚入道的生茬子才干,谁料想,竟把你给做了。”

世德这才想起,刚才那两个年轻人,为什么非要给他纸币,目的就是要在撕扯时,调他褡裢里的钱包。一当明白过来,世德“腾”的从地上跳起,“妈了个巴子,我宰了那两个混蛋!”骂着,就要去找那两个年轻人。

“算了!”小柳红及时喝住他,“他们是本地人,你哪里找得到他们?走吧。”

“可咱们没了钱,往后怎么办?”

“在南京丢的,不比这多得多?咱们不也过来了吗?”小柳红说完,自己先上路了。世德愣了一会儿,见小柳红已经走远,才动身追了上去。

从襄阳到汉中,只走了不到一半的山路,就弄得身无分文。行囊中的食物已经吃光。看来原先取道汉中入川的计划,已不可行。这几天在路上,遇见一些年轻学生,原想他们也是入川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取道西安到延安的。既然入川已不可能,眼下最好的去处,就是走出这大山,到西安去。那里现在还没有沦陷。

逃难路上两次被劫财,又都是失在自己手上,世德有些窝火儿,心里一急,就拉起肚子。早先在上海时,设局做局,做得顺风顺水,银子像打着滚儿往家里跑,拦都拦不住。谁知自从逃难,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从前那一肚子精明,全都不见了,反倒两次栽在小嫩茬子手上,拖累着小柳红跟着自己受罪。他知道小柳红嘴上不说,心里必是已瞧不上他,把他当成了阿憨。越是这样寻思,肚子拉得越急,常常是提起裤子,走不上几步,就急着又要找地方。所幸是在大山里,地方也好找,才勉强没拉到裤子上。只是好汉扛不住三泡稀屎,一天下来,世德整个人就软了,走路时,两腿打晃,脸色青黄,冒着冷汗。看看天色不早,在经过一个村子时,小柳红找了一户人家,声泪俱下,哀求人家留他们一夜。山民厚道,见这么俊俏的妇道人家哭着求情,就不忍心拒绝,答应下来,腾出一铺炕,让他们夫妻住下。听说世德跑肚子,房东又取来一把草药,熬成一碗药汤,给世德喝下后,睡了一夜,果然好了。

见世德脸上恢复了元气,小柳红才放下心来。她知道世德的病根儿在哪儿,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世德听了,心里亮堂起来。为了报答山民,小柳红把包裹里世德那件缎子马褂取出,送给这户人家。山里人哪里见过这么好的衣服,嘴上说不要,却抓在手上,两眼放光地看,觉着过意不去,手头又没有钱,就把世德的褡裢装满了自家的干粮。世德他们这一路上愁的,就是这东西,也不十分推辞,直等山民塞不下了,才满意地挎起褡裢,上了路。

这一褡裢干粮还真管用,帮二人走出山路,到了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自古人烟阜盛,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野,二的心情豁然开朗,向路人打听,到西安还有多远,得到的答复是,还有二百里路。虽说也不算近,可毕竟有了盼头,在这里,便是讨饭,也要比山里方便许多。

吃完褡裢里的最后一块干粮,小柳红想起包里还有自己的一件旗袍,只是她不打算再换干粮了,一路啃干粮,人都变得像干粮一样干巴了,她想换些钱,到小镇上吃顿像样的饭。不想这里的人家,和山里人差不多一样的穷,虽说女人们喜欢这件旗袍,捧在手里,两眼放光,可一提到钱,目光就变得暗淡了,手也缩了回去,尽管小柳红把价钱压得很低,只要两块大洋,可是连问了几家,都没人愿意买,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又和老乡们换了一褡裢干粮。

二人一路啃着干粮,往两安那边去了。一周后,总算到了西安城下。

大批难民涌到西安,政府在城外设置了临时难民营。难民营虽简陋,只是用一些苇席支起的棚子,供难民居住,可这里毕竟有热粥喝,比讨饭好些,多数难民,还是选择在这里安歇。世德二人到后,在登记处登了记,工作人员就分派给他们一顶用苇席支起的帐篷,多天跋涉之后,总算有了归属。好在二人现在已身无分文,无所挂碍,一顿热粥喝下,放心地躺下睡了一觉。

一早醒来,世德去排队领粥,小柳红想找一盆清水,洗一把脸。找了一圈,只在西北角上,找到一大铁桶水,一圈人围在铁桶边掬水洗脸。小柳红在边上看了一会儿,觉着下不去手,又转了回来。见世德已经把粥领回,二人坐在地上,把粥喝下,觉着身上有了暖意。

“我听说,城里有一处难民安置点儿,帮助难民找活儿干,咱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什么活儿,先安下身来再说。你看这难民营里,哪里是人呆的地方?”喝过粥,小柳红说。

“行。”世德说,“不过那活儿,一定得是我能干的。你长了这么大,什么活儿也没干过,冷丁找个活儿,哪里吃得消?”

“现在都什么时候啦?还讲这些。天底下什么罪,都是给人受的,我又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什么活儿不能干?从襄阳那边过来时,你还担心我走不了山路呢,怎么样,我不是过来了吗?”

“可只走了一天,你脚上就打满泡了。”世德揭了小柳红的短。其实世德心里也清楚,眼下不管什么活儿,只要能有一件事做就行,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向小柳红表白自己的欠意。他老觉得,落到今天这地步,完全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一路上两次遭人劫财,弄得二人身无分文,不然,无论物价怎么上涨,他俩也会生活得很安逸的。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出这种话来,一来可以安慰小柳红,二来也可清赎一下心里的愧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