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嘉和纪事 > 第两百四十六章 册立皇储

皇后这招瞒天过海的计策可谓是大胆至极。

礼部尚书裴文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竟然咬着牙同意了。

为了不走漏风声,裴文则亲自安排部署册命之礼的每一道流程。他让礼部的大小官员每人负责一道或几道流程,不得过问和插手他人负责之事。这样既能确保册命之礼的完整,也能避免礼部官员提前得知没有过继这一流程。

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裴文则揣着只有他一人知道的完整册命之礼的预案通过萧均朔的渠道悄悄入了广陵郡王府。

这一次,广陵郡王在看过裴文则准备的东西之后,终于选择松口。

裴文则大喜过望,立刻将广陵郡王松口的消息散布了出去。

两座皇子府听说这个消息后直接傻眼了。这广陵郡王怎么回事?之前不是说宁死也不愿把世子萧均朔过继出去吗?怎么突然就改了主意?

只可惜,广陵郡王府始终闭门谢客,无论什么人求见都一律拒绝。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让无比固执的广陵郡王改变了主意。

对此,那些支持拥立萧均衡为储君的势力却无比欢迎。他们不想去深究广陵郡王改口的原因,只想催着礼部赶紧把册命之礼办了。只要完成册封,那一切就都尘埃落定,再无回旋的余地了。届时,就散广陵郡王再出尔反尔,也无济于事了。

两座皇子府犹不甘心,哪怕知道事情几乎已成定局,他们也不愿放弃,近乎发狂地开始攻击起广陵郡王府来。甚至派出了死士强闯广陵郡王府,想直接杀死萧均朔一了百了。

皇后早已预料到两座皇子府和它们背后的势力会在这种时候孤注一掷,所以她提前派了禁军将广陵郡王府给牢牢护住。

那些敌对势力安排的死士和刺客根本没机会接近广陵郡王府,便会被大齐的精锐禁军用霸道无比的劲弩射穿。

从朝廷下令册立广陵郡王府世子殿下萧均朔为大齐储君,到行册命之礼那天,短短数日的时间,针对萧均朔的刺杀就没停过,禁军侍卫不知道从广陵郡王府内外拖出来多少死士和刺客的尸体。

直到行册命之礼那日,萧均朔在从广陵郡王府赶往皇宫的路上还遇到了不止一波的刺杀。

只可惜,在皇后安排的密不透风的保护下,那些死士和刺客根本没机会闯到萧均朔三米之内。

当天,在皇后和文武百官的见证下,萧均朔正式被册封为大齐储君。

而在萧均朔行完册命之礼,去往京郊祭拜完大齐太庙,回到皇宫之后,昏迷数日的泰和帝终于悠悠醒转过来。

泰和帝苏醒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安抚了最近一段时日,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躁动不安的情绪。

有人将泰和帝苏醒与萧均朔被立为储君两件事联系起来,说储君既立,大齐社稷可安、国本可稳,于大齐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正是这件喜事冲走了泰和帝的病气,让他得以醒转。

这种略带奇幻色彩的说法以极快地速度在新京流传开来。不到一日的时间,就连在街头乞讨、大字不识一个的乞儿也知道了朝廷立皇储给皇帝冲喜,把皇帝从鬼门关给拉回来的奇事。

无论如何,泰和帝苏醒对如今风雨飘摇的大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对于两座皇子府来说,这件事就不怎么友好了。但凡泰和帝能早苏醒那么一天,他们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萧均朔在皇后和裴文则那些人的操纵下被立为储君。

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算泰和帝真正属意的储君人选另有他人,短时间内也只能任凭萧均朔坐在储君之位上。

毕竟,朝廷的政令尚不能朝令夕改,更何况这事关社稷安稳的储君人选,就更不可能说立就立、说废就废了。

而在两座皇子府和投效它们的势力暗自懊恼时运不济的时候,皇后和韩相爷一起带着新鲜出炉的大齐储君萧均朔来到了泰和帝的住处垂拱殿。

韩相爷出面将泰和帝昏迷这段时间内,大齐朝野的局势变换简要地禀报给了泰和帝。

皇后则在其后向泰和帝请罪,说她不该违背太祖遗训掺乎到立储这样关乎国运的朝政之中。

萧均朔更是诚惶诚恐地跪地表示,说他并无意参与大齐的储位之争,如今虽被立为储君,但唯恐自身能力浅薄、难堪大任,请泰和帝取消他的储君身份,另择他人。

泰和帝昏迷多日,将将醒来,就发现皇后和一众朝臣居然把他一直压着没做的立储之事给完成了。

最关键的是这人选还不是他中意的萧均衡,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广陵郡王世子萧均朔!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脸色之难看可想而知。没当场被气晕回去就已经算是万幸了。

只可惜木已成舟,即便他贵为一国之君,也不能在朝野上下正为储君得立而欢腾的时候,提出废掉萧均朔再立他人之事。

泰和帝不仅不能废了萧均朔,还得在裴文则事先草拟的,册立萧均朔为储君的诏书上,亲自盖上玉玺。

有了这一纸诏书,萧均朔这个储君才算是完全合法。只要他不犯动摇大齐国本的大错,他这储君的位子就能一直牢牢地坐着。就算泰和帝日后有意要废掉他另立他人,也得先过推他上位的那些朝臣这一关。

泰和帝显然明白这一点,但他似乎又不甘心于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他在给那道诏书盖印之前,特地对萧均朔下了一道口谕。

口谕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命萧均朔想方设法,确保远在沛县身中奇毒的简郡王萧均衡的周全。

泰和帝给出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那就是简郡王萧均衡年少有为,有朝一日定能成长为大齐的栋梁之才。萧均朔身为大齐储君,又是萧均衡的同宗兄长,有义务拯救这样一个有用之才,也需要萧均衡这样的人才作为他的左膀右臂,守住大齐江山。

泰和帝嘴上这么说,可在场之人都知道简郡王萧均衡才是他真正想要立为储君的人。

如今,他让萧均朔设法营救萧均衡,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即便明知泰和帝的险恶用心,萧均朔还是一口答应接下这件差事。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加码。跟泰和帝申请亲自带人南下徐州,既是为了营救简郡王萧均衡,也是为了团结徐州军民的力量去剿灭在青州竖起反旗的造反宗室。

萧均朔在泰和帝面前表现出了急于立功证明自己的强烈欲望。

按常理说,一国储君已经牵涉到一部分国运,为了社稷安稳,储君轻易不会被允许涉险。储君为了自己能安稳继承皇位,也不会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处境之中。

君子尚不立于危墙之下,更何况一国储君?

只是,萧均朔这储君之位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泰和帝将来对他这个储君会是何态度也不言而喻。

萧均朔想要真正把皇位继承权攥在手里,就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功绩来。而那些逃到青州造反的宗室为他建功立业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萧均朔的父亲萧翊坤在那些宗室身边埋下的钉子,如今有不少已经成长为深受那些宗室信任、能够独当一面的实权人物。

有这些人作为内应,大大降低了萧均朔拿下这些造反宗室的难度。届时不出意外的话,萧均朔将成为扑灭大齐造反势力、解救青州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有此功绩在身,泰和帝如果仍旧执意想立萧均衡为储,那就必须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对泰和帝而言,萧均朔主动请缨去徐州平定叛乱也正合他意。萧均朔留在新京,以他平日里为人处事的风格来看,想抓住他的错处并不容易。

但萧均朔身为一个从未接触过行军打仗的宗室子弟,去了徐州与那些暗中筹谋了二十几年的宗室对上的话,那他出错的几率可就大得多了。

不仅如此,简郡王萧均衡也在徐州,并且情况似乎不容乐观。萧均朔过去后,就再无理由不将萧均衡照看好。

在萧均朔去徐州一事上,泰和帝虽然和萧均朔心思各异,但意见却是一致的。因此,他很爽快地便答应了萧均朔的请求。并且大肆赞扬了萧均朔一番,说他敢想敢做,勇气可嘉。

敲定完这些事后,泰和帝便以精神不济为由将皇后、韩相爷和萧均朔请出了垂拱殿。

所有关注着这场会面的朝臣很快就从韩相府那里得知了萧均朔被泰和帝认可,立他为储的诏书已经被盖了皇帝大印的消息。

这下,两座皇子府算是彻底死了心。

但紧随其后,又有一个消息传来,那就是皇储萧均朔主动请缨去徐州平青州之乱,泰和帝不仅答应了萧均朔的请求,还对此大加赞赏。

这可让裴文则那些把皇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朝臣们给急坏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