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秦宇观察了会儿,却凭借丰富的经验摇头道:
“液氧贮箱的传感器参数显示正常,冷氦增压的过程也很正常,说明气压没问题。”
“而且你们看,级间段那里的白烟又变小了,应该是某些偶然因素导致的,无需担忧……”
既然秦宇都这么说了,陈娇龙和谢小棠俩人对视一眼,便默默的点了下头,没再追问了。
高翰林那边,已经步入了最后的阶段。
气象小组反馈高空风速正常、遥测天线已瞄准航线、火箭自毁程序接收脉冲信号、安全控制系统自检完成、牵引/释放系统开始通电……
头顶的绿色电子计时器不断变换着秒数:
‘13秒、12秒、11秒……’
“刑天发动机点火序列启动正常!”
“燃气发生器tea-teb已接收点火指令!”
“启动气瓶阀门开启,涡轮起旋!”
三秒、二秒、一秒……
15台刑天发动机建压完成,传感器参数显示总气压达到了19.35万千帕。
起飞推力已满足最低条件。
摄影镜头中,星四遥九火箭开始发出轰隆隆的低吼声,消防水幕开始不断地朝底部喷溅水花。
高翰林戴着麦克风,运足底气,终于拍下绿色的发射按钮,同时发出了一道气吞山河般的声音,通知所有人:
“起飞——升空!”
红色的停止键被盖子锁住,默默缩在角落里。
而绿色发射键的电信号,却以30万km/s的速度沿着导线冲向发射台。
高速活跃的自由电子,瞬间接通了与牵引/释放系统的电路。
与此同时,箭载计算机接收到发动机建压完成的信号后,同样向牵引/释放系统发出了电信号。
人工指令与电脑指令像是两块楔形结构,完美无缺的契合在一起,验证了发射的密钥,并最终打开了‘释放系统’的四双金属筷子臂!
从此刻起,星四遥九火箭再无束缚,蓄势已久的庞大气压瞬间从尾部释放出来,掀起了一阵铺天盖地的热浪!
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由15台刑天发动机推动的遥九火箭,缓缓向上飘浮。
火箭尾部喷薄着橙红色的火焰,同时扬起阵阵白烟。
就这样,在1200吨推力的加持下,重量逾千吨的星箭组合体终于离开了发射台。
高耸的星箭组合体很快腾空而去,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边的夜空,让所有人的心神都跟着摇曳起来。
“起飞t零,21时15分30秒191毫秒,初期飞行方位角98度……”
“澹州光学、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飞行姿态正常……”
秦宇望着追踪镜头中的一团火红色,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十秒后,星四遥九开始执行程序转弯指令,朝着东南的赤道方向压低姿态、仰冲而去。
就这样,火箭朝东南方越飞越快、越飞越远,由15台刑天发动机共同释放的火焰,像是在夜空中点燃了一束耀眼的火炬!
火炬的两侧,是绵延不绝的云团,而这条飞行航线则是鬼斧神工的杰作,不仅没有一丝云彩,还有明媚的月亮和星空。
星四遥九的轨道,一片坦途!
看着穿云裂帛的火箭遥遥离去,沿途海滩成千上万的游客、航天爱好者们全都跟着沸腾起来,高兴的手舞足蹈。
人群如金蛇狂舞涌动着,爆发出激烈的掌声、欢呼声,到处都是一片欢喜的浪潮。
紧接着,这股人潮又举起了手机里的电筒,心有灵犀的涌向另一个地方——
助推火箭的回收坪!
【t+00:01:15】
【飞行速度1500km/】
星四遥九火箭到达了maxq阶段,当前箭体结构承受压力和空气阻力最大。
秦宇默默注视着屏幕的雷达飞行路径图,同时关注着两枚150吨级助推器的传感器参数。
这是即刻飞行有史以来,首次搭载助推器的液体火箭。
虽然这枚星四遥九的助推器是为清迈-8a定制的,不可能列入主流发射型号,但也为即刻飞行验证了超重型星火的技术。
而且这两枚助推器,是要进行陆地回收的!
当雷达飞行路径图上,星四遥九的绿色理论轨道,与红色理论轨道出现分离时,至关重要的一刻到来了。
【t+00:02:30】
【飞行速度6000km/】
星四遥九火箭仍在持续加速中,而两枚助推器已经触发了‘meco’指令,几乎同时间完成了关机。
紧接着,在爆破螺栓将助推器与一级火箭的结构分离后,一级火箭继续飞行,助推器则进入了抛物线滑行阶段。
2分53秒,助推器利用剩余速度,沿着抛物线滑行到了70千米的高度,滑行速度5000km/h。
与此同时,助推器内部的飞控计算机,按照预设程序,开始掉头返回陆地着陆场,先是进行了一次高难度的‘鲤鱼打挺’!
这个翻身的动作,将使助推器原本东南方的抛物线轨迹,转移到西北方,新的抛物线顶点就在澹州的土地上。
当看到掉头成功后,发射控制室的全体工程师都鼓起掌来!
两枚150吨级助推器,一前一后,先后展开了箭首部位的4只鸭蹼栅格舵。
接着利用冷气推进器,高速喷射氮气来控制自身的旋转。
在鲤鱼打挺的途中,刑天发动机也顺利执行了第一次重启点火;
此时助推器的速度传感器数值,是一边摩擦减速、同时又补充了新的加速;
而这股微弱的加速度,最终使其抵达了300公里外的回收坪上空!
【t+00:04:00】
点火后的第240秒,继续沿着天际线爬升的星四遥九火箭,发出了新的指令。
各号陆续传来了最新的遥测数据——
“一级火箭9台刑天发动机关闭!”
“星四遥九飞行速度13800km/!”
“澹州遥测信号正常,飞行姿态正常,阵地长焦镜头拍摄正常!”
此时,主火箭已经飞出了冯·卡门线之外,这也是星火系列的一级火箭,首次抵达100km的大气层外。
箭载镜头拍摄到了钴蓝色的地球弧线,以及浓墨般漆黑无垠的宇宙。
4秒之后,一二级火箭在爆破螺栓引爆连接部位后,成功分离。
11秒之后,二级火箭计算机发出‘ses-1’指令,真空型的120吨级刑天发动机,顺利点火。
29秒之后,整流罩爆破分离。
-----------------
离开整流罩的保护后,10吨重的清迈-8a彻底裸露在太空中,由二级火箭驮着飞往了更高的轨道。
而14米x5.8米规格的整流罩残骸,则如同两朵巨型的花瓣,与同样被抛弃的一级火箭残骸厮混在一起,目送着清迈-8a渐行渐远、最终形同陌路!
三块残骸将在13800km/h的残余速度下,继续沿惯性的抛物线轨迹爬升到最高点,然后便会坠落地球。
它们与大气层摩擦化为无数熊熊燃烧的碎片,最终溅落海洋。
驻扎在黄岩岛和苏禄海附近的两支打捞船队,将尽可能收集所有残骸的碎片,并运回澹州发射场。
众人的目光继续聚焦在返航的两枚助推器上。
同一时刻。
【t+00:04:00】
在助推器执行鲤鱼打挺/鹞子翻身的动作后,刑天发动机的第一次重启点火,也顺利关闭。
此时助推器的返航速度提高到了2800km/!
接下来的一分钟时间,助推器一边继续爬升、一边减速。
由于没有发动机提供推力,因此它的速度下降非常快。
【t+00:05:00】
助推器纵向速度衰减为零,并抵达抛物线的最高点115km。
紧接着,在重力作用下,助推器开始急速坠落。
冷气推进器开始了密集喷气的动作,帮助调整助推器的姿态,使其能维持垂直方向的下坠。
【t+00:06:00】
“助推器返回速度3165km/!”
“即将进入平流层,箭体温度正在升高!”
【t+00:07:00】
“助推器返回速度3600km/!”
“第二次点火反推开始,发动机重启成功!”
7分30秒,助推器降落速度2800km/;
8分00秒,助推器降落速度1300km/。
两枚助推器的飞行姿态都算稳定,此时回收坪附近的观景平台上,早已聚满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他们集体抬起头,眺望着、期待着、激动着。
直到几公里外的夜幕中,两束燎原烈火几乎要将半边天都烧红了,接着便是振聋发聩的音爆声传下来!
那是高速运动的助推器,返回速度超过340米/秒的音速时,强烈的压缩周围空气所造成的声震;
此时,箭体周围被压缩的空气来不及跑开,就会形成强烈的冲击波,能传播出极远的距离。
冲击波的威力令人咋舌,游客们的裤腿都在随之震动,耳畔充斥着像是爆竹一样噼噼啪啪的响声。
距离地面1公里时,两枚助推器的第三次点火反推开始了。
剧烈的空气摩擦已经将它们速度降到了120km/h,大约相当于一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轿车。
但紧接着,令人瞠目结舌、大脑空白的景象发生了——
只见两枚18米高,足足有六层楼那么大的助推火箭,就那么又直又稳的降下来,速度越来越慢,距离回收坪的靶心也越来越近。
它们的基部环绕着熊熊燃烧的烈火,而烧得漆黑的铝合金箭壳外,则是液氧产生的白色蒸气,像一层厚厚的积雪。
最终,两枚助推器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撑开四只着陆腿稳稳的落在了回收坪!
速度传感器的参数显示为2km/h,这个速度大概相当于轮椅的一半。
半晌后,愣神许久的游客们,才在一阵阵不可思议的惊叹中,轰然爆发出喝彩与掌声……
当两枚150吨助推器,平平稳稳的降落在回收坪时,即刻飞行的钓鱼台大楼以及发射场外,同样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所有工程师都激动的拍着桌子,搂着彼此的肩膀,像是在庆祝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秦宇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
这不仅是两枚助推器的回收成功,同时也是回收了两枚火箭!
尽管它们的推力很小,小到只有一百五十吨,但万事开头难,当积累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后,一切便能水到渠成的迅速推进了。
至少所有人都能相信,接下来的超重型星火也能马到成功!
超重型星火是秦宇提出的一款超大推力火箭的概念。
如果说安装两枚小助推器的星四遥九,仅是为清迈-8a量身打造的一枚定制火箭,那么超重型星火将是它的plus版。
该型号火箭将不再捆绑150吨级的助推器,而是900吨级助推器。
简而言之,就是将三枚900吨推力的星火四号,焊接在一起作为一级火箭提供地面推力,也就是27台发动机共同点火!
三枚星火四号绑在一起,这是即刻飞行众人难以想象的雄伟景象,当初秦宇解释道:
“说简单些,相当于星火系列的火箭,又增加了两倍的发动机数量罢了。”
“譬如星火二号只有1台刑天发动机,星火三号增加到5台,而星火四号足足有9台。超重型星火的话,它的口袋里能装27台刑天发动机!”
“但为什么不把它们套在一起,而是要用三枚星火四号代替呢?”
“说白了,就是为节省研发时间!与其考虑如何将27台发动机装进一枚火箭里,还不如让3枚星火四号并联在一起,它们的推力是一样的!”
“另外,一般的铝合金材料和箭体结构,很难承受住27台刑天发动机的共振。可能火箭飞上几千米的高空,就要颠簸的解体了。”
“因此我准备换一种材料来代替铝合金,它将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强的柔韧性以及更好的耐热性……”
超重型星火的造型,早在星火四号遥一发射成功后,就在秦宇脑海中落实下来。
如今两枚助推器不仅成功发射,并且还相继返回了着陆场,这令秦宇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诚然,即刻飞行已执行过多次出彩的发射任务,摆渡车1号也好、天驷1号也罢,就连撞击月球风暴洋吕姆克山的行动,也拿到了《科学》杂志的年度突破奖。
但对秦宇而言,那些都不重要。
在他看来,发射清迈-8a这颗卫星的意义,甚至要比摆渡车撞击月表的意义,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