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游戏竞技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243章 父不父,子不子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不能恒久保持美德,也许会蒙受羞辱,坚持下去遗憾。

乱世之中,有固守正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如张巡、许远者,亦有许多毫无底线随波逐流、投机取巧者。逝者如斯,所有人终将成为历史,但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有人寂寂无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然求仁得仁,求己得已,又有何怨?

当上了燕国皇帝的安庆绪,连话都说不利索,却每日纵酒享乐,丞相严庄得以独揽大权。

严庄在洛阳杀光了所有被俘的唐朝将领,其中包括睢阳太守许远、上党郡长史程千里和名将哥舒翰。

但是唐将郭子仪率军势如破竹,先后在长安、陕州、洛阳取得三场大战胜利。其中陕州一战,在新店击溃叛军,追杀二十余里,杀敌十余万,横尸三十余里。

安庆绪被逼退守相州邺城(今河南安阳),而严庄投降了。

他不敢面对唐军,于是派妻子薛氏假扮永王李璘之女,见到了大元帅太子李豫,声称只要当众颁发免死铁券便投降。

基于受降以削弱叛军意志的考虑,李豫同意了严庄的要求。

这个乱世投机分子的代表人物,先是怂恿安禄山起兵,接着谋杀安禄山而拥立安庆绪,此时又果断转身投降了唐朝。他得以入长安拜见唐肃宗,被授予从三品的司农卿一职。后因事被牵连入狱,贬为难江(今四川南江县)县尉。虽然蒙受了羞辱,总算得到善终。

安庆绪的命运更加糟糕,陷入了杀人与被杀的死循环。

安禄山死后,唐肃宗没有听取大唐最后一位名相李泌的建议,坐失直捣叛军老巢一举歼敌的良机。

但在唐军的步步紧逼和围困下,安庆绪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相州城遭遇与当年睢阳一模一样的困境。

城内一斗米的价钱卖至七万多,一只老鼠可卖好几千钱。饥饿不堪的人们把麦谷壳和马粪稍微洗一洗后用来充饥,连马粪都没有的人相杀而食。

安庆绪派人向史思明(703年-761年)求救,表示愿禅让帝位给他。

但在史思明援救相州,唐军撤退以后。安庆绪却出尔反尔,固守相州以抵御史思明。

部分将领认为这种情况下不能对史思明背信弃义,于是前往其军营拜谢。史思明一律酬以重礼。但安庆绪本人始终不见史思明。

史思明于是诱捕安庆绪,以杀父夺位大逆不孝之罪将其处以绞刑后,自称大燕皇帝,改范阳为燕京。

史思明出身于营州宁夷州(今辽宁朝阳)的一个突厥部落,身材瘦削,凸目侧鼻,性情急躁诡狡。他比安禄山早出生一天,两人自小就是好伙伴。

安庆绪自立为帝后,史思明退守博陵(今河北定州),被安庆绪封为范阳节度使,兼领恒阳军事。

公元757年,在唐军和安庆绪双重压力下,史思明被迫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士兵降唐,获封归义郡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

两年后,史思明再叛,杀死安庆绪后称帝,在与唐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负。但随着唐朝大局渐渐稳定,史思明日显焦虑。

其长子史朝义与唐军交战时连连败北,史思明闻报怒骂:“小子成就不了我的大事!”他将史朝义痛骂一顿,声称欲杀之以立威,随后命令史朝义一天之内修筑三角城以囤粮。

史朝义做的已非常不错,几乎完成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日城已修好,但还来不及涂抹外墙。史思明表示非常不满意,召来史朝义又大骂了一顿,并扬言拿下陕州后就杀了他!而且,史思明不只想杀史朝义一人,看样子打算将其派系一锅端。

史朝义的部将骆悦、蔡文景等人见死到临头,劝史朝义举事:左右是个死,搏一把或有生机。当晚,史思明被勒死,用毡毯裹尸运回洛阳草草掩埋了事。

史朝义矫诏继大燕皇帝位,这个故事与安庆绪杀父几乎如出一辙。历经多次子弑父、下弑上的安史叛军已成一盘散沙,在与唐军交战中不复当年之勇。公元763年正月,穷途末路的史朝义在平州温泉栅(今河北滦州)自尽。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平定,而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也不复往昔荣光。国土罹难,生灵涂炭,唐朝由盛转衰。接踵而至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一步步推上末路。

如果说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是唐玄宗种下的因,那么在唐肃宗一朝便已开始结果。

就在安家和史家忙着自相残杀的时候,我们的唐肃宗李亨同志在忙什么呢?

他似乎有些安于现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安史之乱殷鉴不远,他又有些害怕武将拥兵自重。

于是当唐军与安史叛军激战之际,唐肃宗为防范武将坐大而不设元帅,却派了宦官鱼朝恩监军。

鱼朝恩压根不懂兵法,却喜欢指手画脚。

当年,安庆绪被围相州,史思明从范阳南下相救时。大将李光弼请求出军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鱼朝恩反对。六十万唐军因鱼朝恩一人而不能统一行动,导致交战失败。

鱼朝恩回朝后,却将相州之败归罪于郭子仪。唐肃宗闻言,罢免了郭子仪兵权。

自鱼朝恩担任所谓观军容使之后,唐军两员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始终受其掣肘,导致前线战事胶着,优势始终不能转化为胜势。如果不是安史叛军自乱阵脚,这场平叛之战不知道还要打多久。

权势滔天的鱼朝恩,并非唐肃宗最信任的宦官,相貌奇丑的李辅国才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辅国因拥立李亨登基有功,历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封郕国公。唐肃宗将其视为心腹,赐名护国,后改名辅国,把军政大权都委托给了他。其时朝臣有奏,必须先经过他后才能上报唐肃宗,可谓天下大事皆决于一位宦官。

李辅国的权力大到了什么地步呢?

宰相及朝臣想见皇帝,必须经过李辅国的统筹安排。皇帝颁发的诏书,需要他的署名才能施行。

这还不算什么,太上皇唐玄宗在他面前也得战战兢兢。

在唐肃宗默许下,李辅国几乎把太上皇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全部收回,最后只勉强留下十匹;又流放了对唐玄宗忠心耿耿的高力士,并强令陈玄礼退休致仕,让唐玄宗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据说唐肃宗几度想去看望老父亲,但因李辅国阻挠而未能成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