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拥兵自重 > 第495章 胡案惊朝势若澜,风云骤起众心寒

下朝回来的朱棡心急如焚,脚步匆匆。

那宽大的衣摆随着他的步伐剧烈摆动,带起一阵“呼呼”的风声。

似也在为朱棡这着急的模样,添上几分慌乱劲儿。

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往外渗,先是汇聚成小股

随后顺着朱棡那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打湿了衣衫领口。

他却全然顾不上擦拭,径直朝着书房奔去。

刚一进屋内,朱棡先是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那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把心肺都给震出来一般。

过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他才缓过劲儿来。

只听朱棡语气急切的开口说道:“大哥,我这心里头啊,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

七上八下的,一刻都安宁不得。

朝堂上那事儿,我越琢磨越觉着不对劲儿。

这可是关乎咱大明国运的大事啊,我实在等不得,赶忙就来寻你拿个主意了。”

此时朱标正坐在书桌后,桌上的书卷摊开着。

可他的心思却全然没在那上头,眼神凝滞,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这位大明储君隔了一层纱般。

闻声朱标缓缓抬起眼眸,先是闪过一丝诧异。

那目光就像是从悠远的思绪之境,被朱棡猛地拉回了这现实世界。

片刻之后,他的眼神才化为温和与沉稳。

只见朱标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安抚的笑意,轻声说道:“三弟,你这风风火火的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改改啊?

不过你能这般上心,为兄心里着实欣慰。此事干系重大,确需咱们细细思量,谨慎应对呐。

你我要时刻留意朝局变化,再找合适时机向父皇进言才是。”

说话间朱标合上手中书卷,只听“啪”的一声,在这略显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随后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

那衣摆的褶皱在朱标轻抚下渐渐平顺,接着他便踱步至书架旁。

就在朱标抬手欲取那部手抄书时,动作却略微停顿了一下。

他的手指在空中悬停片刻,仿佛那指尖上承载着千般烦心事。

旋即朱标的眉头也不自觉地微微皱起,他轻轻叹了口气。

那气息从鼻腔中缓缓吐出,带着一丝无奈与忧虑,似是感慨这世事的无常与艰难。

紧接着朱标才将书拿在手中,不轻不重地拍了拍。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失望,目光里掺杂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再看向朱棡时,朱标的眼神变得严肃且深邃,仿佛要穿透对方的表象直探心底。

可他的语气依旧平和沉稳,只是多了几分郑重。

“三弟啊,你且看看这个。

这就是你之前拟定的《十年战略发展规划》,如今不过才推行了短短四年,就已问题丛生了。

你做事有时太过莽撞,欠些思量呀。

这份《发展规划》里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最关键的便是,它与咱大明如今的国情格格不入。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倒像是你专为自己海外就蕃之后谋划的一套方略。

你这般行径,父皇怎会不起疑,为兄如何能不为你担心?”

朱棡一听这话,顿时气血上涌。

他的脸涨得通红,犹如那刚从炉灶里烧出来的红砖头一般。

只见朱棡的眉头瞬间拧紧,恰似两条相互绞缠的麻花。

他的眼睛瞪得溜圆,眼中满是委屈和不甘,那模样就好似受了天大的冤枉。

朱棡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甚至他的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带着些许愤怒。

“大哥!

这海外就蕃本就是咱们之前一起合计好的呀,那可是既定国策啊!

当初咱兄弟二人在这书房里,可是对着地图一盏茶一盏茶地谋划,一条计策一条计策地敲定。

那时候您也觉得,这是为大明开疆拓土、成就千秋伟业的好法子呀。

如今远洋舰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银子花了不少,人力也投入了许多。

你身为太子怎么能说变就变,突然就打起退堂鼓了呢?

我满心以为咱们兄弟齐心,能为大明开拓出一番新天地。

你现在这般态度,莫不是信不过我,觉得我有什么别的心思不成?”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胸膛剧烈起伏。

那气愤劲儿就像烧开了的沸水,止也止不住。

他此刻心里头像是堵着一块大石头,憋闷得难受极了。

朱标见状心中一紧,赶忙上前两步。

他伸出双手轻轻搭在朱棡的肩头,手上微微用力。

似是想把自己的安抚通过这双手传递过去,让对方平复一下情绪。

朱标眼中满是无奈与疼惜,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

“三弟,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

你我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我怎会信不过你呀?

只是自胡惟庸那事儿之后,朝堂风云突变,一切都不同往昔了。”

说到这里朱标微微转头望向窗外,那雕花的窗棂将外面的世界,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方块。

可朱标的目光却仿佛能透过这窗棂,看到整个朝堂的风云变幻。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缓缓开口说道:“那案子一出,就如同平地起惊雷。

朝廷就像被卷入了一场可怕的风暴之中,至今都还在飘摇动荡啊。

往日里,大臣们上朝那都是意气风发的。

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各抒己见。

为了大明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儿,那场面好不热闹。

可如今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上朝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低眉顺眼的,走路都生怕发出点声响,那氛围压抑得很呐。

就拿曾经在吏部任职的刘侍郎来说吧,那可是个有能耐的人呐。

以前选拔人才那是何等的眼光独到,总能为朝廷网罗各路贤才。

每次朝堂上商议用人之事,他那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举荐起人来也是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说得旁人都心服口服的。

可现在每次上朝,刘侍郎都低着头。

他走路都小心翼翼的,跟做贼似的。

举荐个人也畏首畏尾,那眼神里满是谨慎和担忧。

甚至刘侍郎现在说话,都是斟酌了又斟酌,就怕沾染上什么麻烦事儿。

这官场的风气,显然已经大变了呀!

咱们这时候再执意推进海外就蕃之事,难保不会被有心人曲解,让父皇心生误会啊。”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那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显然他的心中,对这朝堂局势的变化也是无奈至极,却又无力改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