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拥兵自重 > 第563章 朱允炆尚存于世,大明未来又添新变数!

在摇曳的烛光下,朱棡双眉紧锁。

他的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大哥,咱们得把保守派那些人的反应考虑周全。

他们必定会对门槛设置的合理性发难,一口咬定这是在偏袒商人。”

朱标微微点头,烛光映照在他坚毅的面庞上。

他的眼神愈发坚定,恰似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三弟所言极是!

那帮人向来因循守旧,此次变革触动了他们的固有观念,定会百般阻挠。

所以咱们必须准备充分的理由和详实的数据,让他们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朱棡用力点了点头,随即语气坚定的说道:“大哥放心,我即刻安排得力人手。

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数据,保证尽快送来。

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定能让那些保守派大臣乖乖闭嘴,让这两项变革顺利推行,为大明开辟一片崭新天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海贸、精密工具制造以及“助国券”等攸关大明命运的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这一场关乎大明未来走向的宏大谋划,在这看似狭小却又意义非凡的温室殿内,缓缓铺陈开来。

朱棡心中明白,那些保守派大臣心思各异,各怀鬼胎。

而自己又即将启程返回山西处理大同马场事务,御前会议上的激烈博弈,主要得依靠大哥朱标据理力争。

朱棡所能提供的,更多是相关数据与资料的支持。

但他坚信只要兄弟齐心,其力足以冲破眼前的重重困境,让大明迎来新的生机与繁荣。

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窗外的东方已悄然泛起鱼肚白。

柔和的晨光如同轻纱一般,透过窗户的缝隙,缓缓洒落在众人身上。

仿佛给这场关乎大明命运的谋划,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朱标看着这逐渐明亮的天色,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不知不觉,天都快亮了。

今日我们讨论的诸多问题,皆是关乎大明兴衰的关键所在,每一项都容不得丝毫马虎。

虽然目前尚未得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大家的思路已经逐渐清晰。

接下来我们各自准备,为御前会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朱棡点头表示赞同道:“大哥说得是,这些问题确实棘手。

不过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再加上朝中诸位大臣的共同努力,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我回山西之后,会尽快整理好相关数据。

随后就会选派骑术精湛之人,快马加鞭送来。”

常清韵看着两人,眼中满是关切。

她轻声说道:“国事固然重要,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

这么长时间的商讨,想必都累坏了。”

谢钰儿也轻声附和道:“是啊,夫君,你一路上也要多加小心。

山高路远,千万莫要为了赶路而伤了身子。”

朱标微微颔首,露出一丝疲惫却又坚定的微笑。

“多谢娘子关心,为了大明的百姓,再累也是值得的。”

朱棡看着谢钰儿,语气温柔地说道:“娘子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等解决了这些事情,我便回来好好陪你和孩子。”

短暂的温情过后,朱标再次将话题拉回。

他语气认真地说道:“三弟,关于海贸、精密工具制造以及‘助国券’等事宜,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这其中牵扯众多,各方利益错综复杂。

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朱棡神情严肃,语气郑重地回应道:“大哥放心,我深知其中利害关系。

此次回山西,我会时刻关注这些事务。

若有新的想法,即刻飞鸽传书与你沟通。”

随后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各自在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和应对之策。

就在这时,常清韵忽然打破了这份沉默。

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轻拉过朱棡的手说道:“三弟,我听说你已经给济熺找了启蒙老师,据说还是个颇有才学的‘大明厨神’。

如今允炆马上就要六岁了,虽然他是吕氏的遗腹子,但也不能一直放着不管。

稍后你就把允炆领回王府,和济熺一起读书,两人也好做个伴。

你不知道允炆这孩子,平日里就爱缠着我问你家济熺读书的事儿,想来是羡慕得紧呢。”

朱棡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嫂子想得周到,允炆这孩子聪明伶俐。

与济熺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定能有所长进。”

朱标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地说道:“是啊,孩子们是大明的未来,教育之事不可马虎。

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棡此时才知道,吕氏家族在洪武九年被抄家灭族时,吕氏已经怀有身孕。

朱标得知此事后,内心陷入了两难的挣扎。

他踱步在东宫的庭院中,眉头紧皱,心中反复权衡。

一方面吕氏家族犯下大罪,依律当严惩不贷,这是维护国法威严的根本。

另一方面,那未出世的孩子却无辜至极。

若因家族之罪而牵连无辜,朱标实在于心不忍。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擅自做主,便将此事奏明朱元璋。

朱元璋听闻后,亦陷入沉思。

此时朝堂局势微妙,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一些大臣主张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他们跪在朝堂之上,言辞激烈。

“陛下,吕氏家族罪大恶极。

若留下这孩子,恐日后复仇,危及大明江山稳固,还望陛下三思!”

而另一部分大臣则伏地叩首,恳切进言道:“陛下,孩子是无辜的,若因此事而斩杀孕妇。

恐遭天下人非议,有损皇家仁德之名。

如今大明根基初定,正需以仁德稳固民心啊!”

朱元璋权衡利弊后,考虑到如今大明根基初定,需以仁德稳固民心。

再者他也不愿因一个未出世的孩子而背负不仁之名,便同意朱标留下吕氏性命,待孩子出生后再做定夺。

于是在洪武九年,朱允炆提前出生。

待朱允炆呱呱坠地后,朱标为了维护皇家尊严和律法威严,无奈之下只得奏请朱元璋赐死了吕氏。

此后朱允炆便在东宫成长,虽然身份特殊,但朱标对他并未有丝毫苛待。

他仍将朱允炆视为自己的骨肉,给予对方应有的照顾和关怀。

只是这一特殊的身世,让朱允炆在宫中的成长之路,注定充满了别样的目光和潜在的波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