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要回去祭祖,江书韵去学院请了假,他要带着邵明和邵宁一起回去。
沐以安没有回去,这一次,行程匆忙,不会停留太长时间。送走江书韵几人,沐以安还要处理庄子上的事情。旱情过去了,还有不少事情需要解决呢。江书韵带着儿子,侄子还有李立等一行人到达新源县,一路还算顺利。虽然两个多月没下雨,旱情挺严重。但是新源县这一带并没有什么惨不忍睹的事情发生,大雨过后,田地里到处都是抢种的农人。这边的气温还算可以,至少还能种上一茬青菜。江书韵他们先回到家洗漱一番,才拎着东西去了江父江母家。“爹娘,我们回来了。”“爷爷,奶奶。”邵明和邵宁跟着行礼,被爷爷奶奶扶了起来。“快起来,快起来,累了吧,有没有晕船。”江母看着两个孙子,心里高兴。“回来祭祖?”“嗯,也有点事情和爹商量。”江书韵看着身体还算康健的爹娘,心里好受一些。“老大家的,让厨房准备饭菜,他们一路坐船,指定没吃好。”江母喊了大媳妇一声,正和邵宁说话的江大嫂赶紧擦了一把眼泪,去厨房了。“走吧,咱们去书房说。”江书韵跟着江父进了书房,邵明和邵宁陪着江母说话。“有什么事,你说吧?”“也不是什么大事,这次邵宁虽然落榜了,但是学堂的袁夫子说邵宁读书天赋不错,就是底子有点弱。袁夫子想收邵宁在学堂继续读书,踏实的读几年。我想着,这件事我也不能做主,还需要问问大哥大嫂和邵宁的意见。正好也要带着邵明回来祭祖,就一起回来了。”江书韵不知道父亲有什么想法,这件事,他需要听一下父亲的意见。“这件事,以安怎么说的?”江父活到这么大年纪,很多事情,看得明白。二媳妇做事有章法,把自己的小家经营的不错,对他们也孝顺,也不是吝啬之人。但是,她对亲戚间的走动,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仅是和婆家,就是娘家的亲戚,也不是特别亲近。怎么说呢,钱财方面不会太计较,但是,她会画出一条无形的界线,一直在界线内行事。“以安没说什么,我想着,邵宁大了,懂事了,又读了这么多年书,需要我们照顾的地方不多。太小的,我们真是没办法照顾的,责任重大。而且,我想着,只带一个邵宁,其他孩子会有想法。但是,我们也有心无力,家里还有五个孩子呢。最多,挑有能力的,带过去,给他们一个机会。我想着,这次就带邵宁,还有邵坤过去。邵坤和邵云年岁相当,又对练武很感兴趣。如果书闻夫妻不介意孩子往那方面发展,我可以带他过去。”江书韵没说以安的想法,这事由他决定,好了坏了,谁也找不到以安头上。“你考虑的挺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你们作为叔婶,伯父伯母,能给有天赋的孩子提供一个机会,已经做的很好了。邵坤读书不行,这一点,像书闻。如果以后能考个武举人,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这事有书闻夫妻自己决定,以后有什么事,他们自己承担。邵宁这孩子性子闷,能吃苦,去府城苦读几年,将来可能会比你大哥走的远。”江父想了一下家里几个孙子,邵钦放弃科举了,自己寻找想做的事情。卲秋还小,也看不出什么。邵容和邵珂,现在也不好说。“邵明呢,以后有什么打算,继续留在学堂读书吗?”“邵明想考白鹿书院,已经在做准备了。他才十三岁,也不着急参加秋闱。我打算让他踏踏实实多读几年书,过几年,想法成熟一些以后再参加秋闱。这几年,有机会,让他出去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整个大历朝这么大,他要出去看看,了解民生百态,见得多了,以后做事,才不会轻易犯错。”这是江书韵和邵明一起决定的,梁先生也支持。大历朝幅员辽阔,邵明要走出去,见识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人生百态。“这个想法很好,见多了,心胸开阔,眼界也不一样的。他年纪小,不着急往上考。年纪太小,除了名声好听,对实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江父也想到了,孩子太小,对很多事情看法简单,容易被带坏了。父子说了的差不多了,江母喊书韵出来吃饭。晚上,江大哥回来了,江书闻一家也过来了。一起吃了顿饭,江书韵就说起孩子读书的事情。“二哥,我们放心,邵坤从小就喜欢跟着邵云,现在也是。上次从府城回来,念叨好久。”江书闻当然高兴,邵坤读书不行,留在家里,以后最多就是和他一起打理铺子,没有什么发展。“书闻,走武举,以后进军营,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你们商量好了。”江书韵得把利弊说清楚了,不然以后真出了什么事,他不想被埋怨,主要是不想以安被埋怨。他们都姓江,平时还好,一但出了什么事,就会下意识的把以安排除在家人之外。“二哥,我们知道。走武举,以后会有危险。可是,就算在家不出门,也可能碰到天灾人祸,想那么多,就没法活了。”江书闻以前也总跟着掌柜出门办事,也遇到过危险。李秋娘娘家是走镖的,危险的事情遇到的更多。受伤的,丢掉性命也不是没有。“二哥,我相信二嫂,孩子在你们跟前,之前不会学坏。至于以后,那就看个人的命运了。”李秋娘看的开,她虽然也希望孩子留在身边,衣食不愁,过个小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可是,孩子自己想出去看看,她们当父母的,也不能拦着。江书韵了解了,心里有数。江大哥也表示感谢,他知道,邵宁在府城读书,科考的希望会很大。还有,环境不同,他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书韵家,不仅能学到科考的知识,还能学到其他东西。事情定下来了,江书韵明天还要去沐家,看看岳父岳母,还有大舅子一家。沐家的孩子,他也会询问一下,可否带一个过去。江大嫂想问问能不能把初晴带去,张了张嘴,最后没有说出来。算了,晚上先和书恒说说吧。初桐的亲事还没有着落,这次贺家的孩子,好像考上了秀才,就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上门提亲。江大嫂心里一团乱麻,家里孩子的前程,亲事,她哪样也帮不上忙,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