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刘封真的对董家不满,但凡他脑子聪明一些,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与董乾为难。
毕竟这里是长安,是董家势力的核心,如果真的激怒了董家,刘封很有可能会被愤怒的董家门生撕碎。
刘封的头就算是再铁,也不敢如此挑衅董家。
所以,刘封现如今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结合刘封与董乾之间的谈话,董默几乎已经可以确定刘封就是在试探董乾。
自己儿子一开始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其随后的以退为进,却可谓是可圈可点。
虽然他暂时在刘封面前示弱,但是在学子们的眼中,这是他为了稳固朝廷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为了巩固大局而做出了牺牲。
主动的以晚辈自居,也给他自己找到了开脱的理由。
毕竟大汉的骨子里依旧有着仁孝治天下的基因,董乾看似窝囊的举动,稍加引导便可以成全其美名。
故而刘封的行为非但没能够对董乾造成负面的影响,反倒是从侧面成就了董乾的名望。
刘封对于董乾的影响是正面的而非负面的,这自然也就构不成双方产生矛盾的契机。
然后再借此反推刘封,对方的老师乃是诸葛亮,按照诸葛亮那个喜欢试探主公诚意的性格,他教育出来的弟子,恐怕也有着相同的毛病。
所以董默方才对董乾说出了刘封可以降服的话。
然而董默并没有跟董乾仔细的剖析其中的关系,也没有为他分析刘封的目的。
他必须得让董乾自己去看清楚其中的缘由,然后让董乾自己去想办法收服刘封。
一个已经有心要投奔自己的人才都收纳不住,董默将来又如何放心能够将董家交托给董乾。
董乾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思索了很久也没有想明白董默那句话的深意,只是以为自家的父亲在鼓励自己。
第二天一早,长安城内关于那一场辩论的事情便已经传开了。
所有人都知道从豫州来了一位博学的少年郎,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拦住了董家少主的去路,而且狠狠的落了董家少主的颜面。
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舆论的风向却是悄然的发生了变化。
“你们听说了吗?豫州刺史的公子刘封昨天在大学门口可是狠狠的落了额们家董公子的面子,当时大学的同学们都看着呐,哎,额这心里难受啊!”
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满脸的胡渣,在酒馆里面一边喝酒,一边向着自己身边的同伴述说自己的怨愤。
同伴闻言之后也是心有戚戚的说道:“是啊,也不知道这豫州刺史是怎么教的儿子,怎么…”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另外一名汉子却是摇晃着脑袋说道:“你们懂什么,董公子可不是输给了刘家公子,而是董公子仁德,一来是不愿让朝廷因为晚辈的恩怨而与豫州刺史结怨,二来是豫州刺史乃是大汉皇叔,刘封的身份乃是董公子的长辈。
董公子之所以退让,也是因为尊敬长辈的缘故,这是符合孝道的孝举。
他们应该为董公子的仁孝而感到高兴,又怎么能够因为董公子的退让而觉得不忿呢?”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