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秦三代就亡?迷人的老祖宗破防了 > 第206章

若只是随意就能平定的叛乱,基本就会一笔带过。

哪里会像安禄山这样,前前后后花费了这么多笔墨介绍。

而且看这架势,恐怕这场浩劫的影响还不会小。

洪武世界。

朱标不禁感慨了一声道:

“开元盛世啊,丝毫不逊色于高炽、瞻基那两孩子仁宣之治的盛世,终究还是在李隆基这位开创者手中落幕了!”

谈及盛世大唐,老朱也是无比惋惜。

虽然自李世民开始,大唐的继位制度尤为的混乱。

大唐的继位者也基本都是长于野。

可这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便是大唐的皇帝能够从百姓的视角出发。

这也是大唐能够维持那么久盛世的原因。

可惜的是,如此盛世大唐终究还是走上了王朝末路。

【由于天下承平已久,州县不习武备。叛军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指洛阳。】

【玄宗初闻安禄山造反,并未相信,还大肆斥责这是谣言。】

镜头转到富丽堂皇的皇宫之中。

杨贵妃娇柔地倚靠在李隆基的怀中赏着雪。

天幕前的一众皇帝不由一阵恍惚。

国家都已经这样了。

他们竟隐约能在李隆基和杨玉环身上感受到一丝岁月静好的感觉。

就在这时,杨国忠带人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看着他,李隆基的脸上肉眼可见地升起了一丝愤怒。

“丞相,你最好能给朕一个解释!”

杨国忠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但此刻也管不了那么多。

当即开口道:

“陛下,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了!”

听到这话,李隆基不由得一惊。

若只是杨国忠这样说他或许还有些不信。

但这些日子里,已经不止一个人在他面前这样说了。

五日之前,前方就有密奏递到了他的案头,言安禄山叛乱。

不过那时他也只当是朝臣攻讦,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杨国忠又这样说,他就是不信却也得信几分了。

当即下令道:

“快,传旨开朝会!”

【杨国忠嘚瑟自己有先见之明,对玄宗吹嘘说安禄山只是一人造反,不出十日必有人送安禄山首级到长安。】

【满朝文武都知道杨国忠在胡说,但都不敢提出异议。】

【玄宗也就相信了,只派特进毕思琛前往洛阳,右金吾大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自行募兵抵抗叛军。】

就在这时。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恰好入朝,李隆基询问他平叛方略。

封常清道:

“安禄山率领敌兵十万,侵犯中原,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战。”

“然而事有逆顺,形势也是会有变化的,我自请赶赴东京,开府库,招募骁勇之兵,挑着马杖和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取得安禄山的首级进献朝廷。”

李隆基闻言大悦,命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而后又任命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帅率军东征。

【封常清、高仙芝都是名震西域的大将,可边关劲卒一时难以赶到,二人所领之兵不过是临时招募的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

【如此短的时间就拉上战场,新兵们连基本战斗阵型都摆不好,根本不是安禄山麾下十几万幽燕铁骑的对手。】

【封常清到洛阳以后,先败于与虎牢关、再败于葵园、三败于洛阳,最后被迫拆城墙而逃。】

画面之中。

面对兵强马壮的安禄山大军。

那些新兵蛋子不吓尿立马逃跑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更别提拿起武器抵御叛军。

所以在叛军的铁骑之下,城池几乎没有抵御多久就彻底陷落。

【封常清逃至陕郡,力劝高仙芝回师潼关,凭险据守。】

【高仙芝对封常清的战力很清楚,也知道手下的新兵蛋子几斤几两。于是大军立即掉头,退守潼关。】

【高仙芝与封常清同为百战名将,有共同语言,可玄宗不懂战场态势。】

一般人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都会气到发疯,更何况是死要面子的大唐皇帝唐玄宗。

此时的李隆基亲自到前线掐死安禄山的心都有了。

而封常清、高仙芝二人却在潼关做缩头乌龟的行为让他更为窝火。

【封常清兵败后曾三次派使入朝上表陈述叛军的形势,但玄宗都不见。】

【封常清只好亲自骑马入朝报告。行至渭南,玄宗已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

【为了督促高仙芝尽快出战,玄宗派宦官边令诚为监门将军至陕州监军。】

【边令诚屁事不懂,就会向高仙芝索求贿赂。】

【高仙芝置之不理。】

大唐皇宫之中。

李隆基和一众朝臣焦急地等待着从前线传来的战报。

就在这时,殿门外有人大呼:

“急报。”

李隆基的眼底终于闪过一丝喜色。

当即也不怪失不失态,起身朝着来人迎了上去。

可当奏报打开,奏报上却并非是什么好的消息。

反倒是边令诚言: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这一刻的李隆基终于是忍不住心头的怒火了。

暴怒的吼声近乎震彻整个皇宫:

“啊!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个该死的。”

“来人,传圣旨,将这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斩了祭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