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城的战役终于画上一个句话,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个莫大的嘲讽。但对于汉军来说,却是意料之中的喜悦。
然而,兴许是老天也看不过刘协的出尔反尔,在他接收庐江的那天安排了场大雨。淮河的堤坝本就被曹军决口,此时的一场大雨,顿时演变为了一场拯救庐江的大作战。
在这等危急时刻,汉天子刘协亲临淮水堤坝,督查着汉军的预备役民夫,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抢修堤坝。可随后刘协看到淮水上阴风怒号,雨箭如蝗,便知道自己太小瞧这个时代大自然的威力。平静的淮水在那一天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狂风,吐着白沫,冲刷着脆弱的堤岸,发出隆隆的巨响。
刘协随即发布紧急动员,调动所有作战系列汉军上淮河严防死守,保证大堤安全,保证庐江城不遭遇二次毁害。庐江百姓再度自发与汉军一起奋战,军民一心颇现鱼水之情。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大雨仿佛只是老天给刘协的一场虚惊,来时猛烈,去时也迅疾,未待大水再度冲毁堤坝便已然停了下来。
带着一身泥水和十足后怕的刘协从堤坝上退了下来,看到鲁肃的第一句话便是:“子敬,转告刘晔,他为庐江太守后,必先兴修水利!南国水泽之乡,不同关中,若无水利为之护航,则再大的富庶也会因一场大雨化为水泽泡影……”
一身污泞的鲁肃当即拜倒在泥水当中:“陛下体恤百姓,乃天下之幸。庐江乃肃与子扬故土,岂敢不尽心竭力?”
话音刚落,刘协和鲁肃便齐齐回头,原来是已合龙缺口的兵士和庐江百姓正在振臂高呼,所有认识的、不认识地抱在一起一阵阵庆祝,大堤上一片欢呼万岁之声。
这一刻,鲁肃的眼前开始模糊,望着那热烈的景象忍不住心潮澎湃:生于乱世黑暗当中,鲁肃极少看到这样的一幕。他虽豁达刚勇,早先时常带着一些草莽壮士壮士狩猎行侠,然而比起建功立业,留得威名后世扬来,还是后者才更符合他的追求。而如今,托身汉室后见得这一幕,让他蓦然看到了雄图壮志得以实现的希望。
这一刻,曹营外头裹白巾的曹孟德也嗟叹不已,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原以为这场大雨会成为汉室的劫难,可想不到老天爷就似乎站在刘协身边一样,处处为刘协着想。
这场大雨的及时停止,再加上堤坝的顺利合龙,使得庐江一城百信的心算是彻底归附了汉室。甚至,这种同患难、共劳动的经历和传奇,必然会让庐江一城坚定不移地成为汉天子的拥趸,比起长年累月的经营和泽披还要牢固。
这一刻,刘协的神情也十分凝重。只不过,与鲁肃的心潮澎湃和曹操的感伤不同,刘协穿越人士的婆妈心思又开始作祟。他看着那些堤坝上的关中汉子和庐江百姓一个个鸡同鸭讲,完全两个国家的人一样,不由在心里对自己念叨道:“看来,统一整个汉朝之后,要赶紧将普通话推广开来才行呀……”
但不管这三人此时此刻到底是何心思,庐江一城经历多年战乱之后,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汉朝王室的怀抱当中。
随后不久,泰山郡也传来捷报,臧霸用陈宫之谋,骄袁谭之心,坚守城池不战,待袁军兵士疲敝、士气倦怠之时骤然出击,斩敌两千有余,俘获辎重无数。袁绍雄心勃勃的一次装模作样,终于被打出了色厉胆荏的本质,使得徐州的刘备不再顾忌北方的战火,与陈登合流后南下攻伐袁术。
同时,南方孙策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江东幼狮不愧孙武之后,以八百人淮泗精锐渡江,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盱眙,阻截了袁术东逃的道路。并上书刘协,表示愿全力配合汉室,剿灭袁逆伪朝,匡扶汉室正统。
唯一还没有动静的,就是好像患了老年痴呆症一般的荆州刘表。不过对于这位皇亲国戚,刘协也没有太大的在意。那位在历史上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面对四方诸侯的战火纷飞、在无数可以改变自身命运机会前都可以无动于衷,此刻能在这次多方会战当中还这么淡定,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如此局势,汉曹联军攻破庐江,可东进直达寿春;徐州刘备经淮阴南下,亦然可给袁术当头一棒;再算上令人出乎意料的孙策由南向北进兵,整个新生的大成王朝已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面对这样的情境,刘协相信,就算袁术跟自己一样被人穿越了,恐怕都无法改变身死族灭的下场。可直到这个时候,寿春的袁术仍旧一片平静,让刘协忍不住想知道袁术这段时间到底在干了什么。
然而,得到貂蝉的回信后,刘协对袁术顿时升起了无尽的敬仰之情:因为这段时间,袁术同志什么都没干,竟然以一种虔诚且考究的心态,尽善尽美地准备着自己的封禅大典。
刚开始,这个封禅不过是袁术为称帝而寻找的一个噱头。可不知是因为端木正朔药物的作用,还是因为袁术同志研究谶纬之学将自己学傻了,反正不管怎么说,称帝之后的种种不顺,让袁术皇帝陛下认为自己因为还没有封禅答谢上苍,使得上苍震怒,才会令他的新朝如此命运多舛。
所以,在国师张烱的谏言下,袁术同志召回了入徐州的李兰和乐就,依照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和就近原则,就在寿春八公山上筹备封禅大典。这次封禅大典,袁术皇帝陛下摆出了十二分的重视,“动员”大成王朝军、政、民三方力量,一网打尽,全体加班加点准备答谢上苍。
然而,待八公山的土堆差不多的时候,袁术同志忽然又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封禅,到底该怎么封啊?……
别说袁术皇帝陛下不知道,就是身为穿越者的刘协皇帝陛下,也只是光听说过‘封禅’这个名词,具体也说不准封禅到底是个怎样的仪式。
“封禅”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本就是本糊涂帐。怎样做,做什么,都没有一定之规的。拥有着后世文化信息大爆炸的刘协,也只能勉强知道一下下什么叫“封”,什么又叫“禅”。
封:解释一,就是用土来建祭坛,因为是用来祭天,所以要和天离得近些。所以要选在泰山之巅;解释二,是用金银绳或者特殊的泥,把呈给上天的装有祭文、印玺的匣子加封,等于是寄信时的胶水;
禅:解释一,“禅”其实是“墠”,指开辟土地。在祭祀上,就是单指划出一块土地来祭祀地神;解释二,与古礼“禅让”有关,有代代相传,永无断续的吉祥色彩。
这两样加在一起,就是说要“祭天”加“祭地”。连伟大的《史记》里都有“封禅书”这一章。但是后来,由于人类总是活在地面上,所以对“地”就不屑一顾了,说到了祭,就只祭天。“封禅”就变成了到泰山之巅去堆土,向老天爷近距离问候。
瞧见没,就算是刘协,光解释两个字,都得拿出两种解读来。
而让一个脑子发热,就因为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便当了皇帝袁术,拿出一个完美的封禅方案来,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于是,就在刘协和曹操斗智斗勇争夺庐江的时候,大成王朝莫愁殿中的袁术,正和一帮子文臣术士讨论着秦皇汉武封禅到底是怎么一个仪式。并且,因为这件事,袁术皇帝陛下还忍不住一次次勃然大怒,砍了不少江湖术士的脑袋。
原因就是,这些江湖术士不专业,根本不明白这次封禅大典跟大成国祚的利害关系!
“朕乃顺承天命之人,四方群秽汹汹来犯,皆因朕未能封禅答谢上苍。倘若封禅大典既成,上苍愉悦降下祥瑞,则四方兵祸自解,前朝余孽烟消云散!”金碧辉煌的莫愁殿中,大成皇帝袁术振臂咆哮。这一刻,他就犹如一位将身心全都献给了信仰的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