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三国:叔父陈宫,我选择投奔曹操 > 第338章 施行仁政

“以后各地呈上来的事情,武阳王也来帮朕分担。”

刘协情真意切,陈安很感动的拒绝了。

“武阳王这是何意?难道是认为朕孺子不可教也吗?”

刘协有些不悦,陈安赶紧说:“陛下误会了,臣下拒绝的原因是,有这方面比我更强的人,我准备推荐他过来帮陛下分忧解难。”

“哦?竟然还有让武阳王交口称赞的人,这个人是谁?”

“杨家千里驹,杨修杨德祖。”

“是跟在你后面那人?”

陈安说:“是,他跟我两年,为人聪慧,且做事兢兢业业,陛下可用。”

刘协有些纠结:“朕要是用了此人,武阳王用什么人?”

“臣下要用人,另寻他人便是,现在工作量减少,身边倒是不缺人了。”

陈安诚意满满,刘协便接受了陈安的推荐,将杨修封为尚书郎,带在身边使用。

“武阳王,朕初掌大权,需要一些功绩稳住天下,余下几家,你看先冲谁动手比较好。”

“陛下想以武扬威?”

刘协反问:“除了这个,还有其他办法吗?”

“有,昔武帝以武扬我大汉之威,然汉书班固在书中有言,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此话虽将之夸大,但亦可见武帝的口碑并不好。

现下征战多年,百姓疲惫不堪,再行战端,只怕后世忆旧有人会说陛下穷兵黩武。依我之见,不若从改善民生这方面入手。”

“可曹贼,江东孙权等人的危害尚在,还有那刘备,以忠汉之名,行悖乱之事。”

“此为肘腋之疾,不足为虑。天下人只要知晓这大汉是陛下执政,且在施行仁政,当然民心所向,相助陛下,而不是曹操等。”

刘协觉得陈安说的有道理:“要如何施行仁政?减免赋税可行吗?”

“不可行。”

“不减免赋税,如何施行仁政?”

陈安说:“百姓疾苦,其根不在于税,而在于官。”

“官?”

“是的,朝廷收取一文的税,传到下面,官员就敢要两文,甚至五文。百姓的土地种不出那么多粮食,官员却还要强行缴纳。不从者拆门挖墙,抢走家中财物。

如此行径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已加入山贼,黄巾军,以及各地造反势力,以谋取一条活路。”

陈安说完,刘协大怒:“天下还有这样的无耻官员?”

陈安微微摇头,心说刘协还是太嫩了,对下面完全不了解,一个对百姓不了解的人,如何执政?

需要把刘协扔到下面体验体验,让他知道百姓真正的生活。

“陛下,这些并非臣下造谣诽谤,事实上情况要严重的多。危害百姓者,恰恰是官,似臣下口中之人,遍地都是。”

“遍地都是?”

刘协倒吸一口冷气:“那要如何治理?”

“此乃人性,无法治理。”

“无法治理?那难道要朕眼睁睁看着他们就这么欺辱百姓,败坏大汉吗?”

“虽说无法治理,确有缓和之策。”

刘协急问:“如何缓和?”

“具体策略臣下还没有写完,等臣下写完再拿给陛下看。”

“好好好,武阳王快快回去书写,朕着急要看。”

陈安告辞离开,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邺城监狱,这里还关押着一些忠于曹操的冥顽分子,为首的就是陈安的老朋友荀彧。

“文若兄,我来看你了。”

荀彧埋头书写,不理会陈安。

陈安让人拿来垫子,坐在荀彧身边说:“我上次与你说的科举制,你可规划完善了?”

荀彧这才开口:“若素你所说的科举制,确实比现在的举荐要强的多,但问题是,百姓多不识字,更别说熟读四书五经。即便有人才,也识别不出来。”

“你说得对,所以这科举论第一步便是在全国各地推广义务教育,让儿童上的起学,读得起书。”

荀彧知道这个办法很好,但不切实际,首先是朝廷财政不足,其次是教员不足。

“当地的学堂可号召有钱人家捐赠,没钱的出人力帮忙,可以在学堂门口树立一块纪念碑,将出钱出力的人的名字刻在上面,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教员不足,可以让当地官员们抽取一部分时间去当老师。

首要任务是教会百姓们识字,识字率提升上去,再择选聪明者学习更深入的知识,然后由县,郡,州三个级别进行考试,最后入选者有陛下亲自出题考察,分列出一二三名,直接进入中央为官。”

荀彧目瞪口呆,他不仅在惊叹陈安的想法,还在害怕陈安的想法。

这样一来,那些本属于世家子弟的官职,岂不是要被寻常百姓抢去?这是对士族的宣战,而荀彧就是士族之一,要他制定这样的规则,他荀家在朝廷还有立足之地吗?

“文若兄不愿意?”

“陈若素,你可知这样的后果。”

“自然清楚,不过也不用害怕,想要威胁到士族的生存,起码要等二十年。以我们的交情,我看好你才把这个名留青史的点子留给你,你小子难不成还要怪我?”

荀彧苦笑,陈安说的没错,这个科举论提出来后,他一定会名留青史,为后世虽推崇,可那是未来,现在他只要提出来,荀家就倒霉了,定然会承受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

有人顾头不顾腚,荀彧要是这么干了,就是顾腚不顾头。

“陈若素,我还要为了我的家着想。”

“名留青史的机会,你不要?”

“我想要,可荀家对我也很重要。”

陈安啧啧道:“我可是看我们关系好,才把这个机会给你,你要是不想要,我就给杨修了。”

“等一下,你为什么不自己提出来?”

“因为我不想树敌,也不想再拔高了,树大招风,你知道的。”

荀彧很无语,陈安真是个混蛋。

其实陈安比他还无语:“文若兄,你也看到了,现在执政的是陛下,不是我,他也不是我的傀儡,你怎么就非要死挺着呢?你这不是投降,是重归大汉怀抱。”

荀彧说:“丞相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刚被你抓过来就投降,我要再等等。”

陈安耸肩:“随你,想出来的时候和我说一声,我给你接风洗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