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三国:叔父陈宫,我选择投奔曹操 > 第422章 软刀割肉

陈安莫名其妙的奸笑吓到了江东文武,发现众人异样的眼光后,陈安咳嗽了一下:“关于诸位的安排,我有一个想法。”

“武阳王请说。”

“你们觉得大汉大不大。”

他们都没明白陈安的意思,这个时候说大好还是不大好?要说大,武阳王可能说他们不思进取。

要是说小,武阳王又说他辛苦打下这么多土地,你们竟然敢嫌弃小。

左右都有说辞,可为难他们这些在他手下干活的人。

“畅所欲言,想什么说什么。”

诸葛瑾最先站出来说:“武阳王开创前所未有之功,实为大汉第一人。”

张昭等人纷纷投去鄙视的目光,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小子这么会溜须拍马呢。

陈安也很意外,他对诸葛瑾笑笑:“子瑜说得对,现在的大汉很大。”

原来武阳王喜欢拍马屁,下次拍马屁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但是,陈安话锋一转:“虽然大,但也很虚。”

又大又虚?这是怎么个说法。

“诸位对领土是怎么看的?”

诸葛瑾想说,但被顾雍抢先:“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这是后汉书,班固写给刘秀的马屁话,听着很威武,其实就是个马屁。

“这种场面话场面上说说就行了,我要听些实际的。”

顾雍马屁拍歪了,其他人也不敢贸然发言,因为他们确实是认同这句话的,可陈安不认同,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到其他概念,场面就此尴尬下来。

陈安说:“我对领土设置一个定义吧,首先是权力所至,对地区百姓有可以收税,可以征兵,可以任命官员。”

张昭等人发自真心的佩服,要不人家能当武阳王,能统一天下呢,对于领土的概念定义合理,并且让他们耳目一新。

陈安接着说:“其次是人口,或者说是主体民族,也就是我们汉人的数量要足够多,只有汉人数量足够多,才能压得住那些闹事的土著,形成我们自己的力量。”

这一点也是赢得了张昭等人同意,其实他们之前虽然不知道这个概念,但一直在做,就是干掉当地的山越人,间接增加汉人的数量。

“最后是文化,大汉地貌广阔,南方和北方习俗不同,而南方和北方细分之下也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可以保留,但必须建立在一个同意的文化概念上,所谓求同存异便是这个道理。”

三条概念说完,孙权都忍不住为陈安鼓掌,年龄差不多,差距却如此之大,孙权想不佩服都不行,不服高人有罪。

陈安压压手,笑道:“看来诸位都赞同我的想法啊。”

孙权说:“武阳王说的是,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这方面的事情,武阳王不仅想到了,而且想的如此透彻。以后依照这三个概念梳理领土,便方便了许多。”

陈安说:“不仅是方便,还要以此为基础扩展领土,所以我刚才说大汉的领土大而虚。

大汉十三州,实则许多地方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诸位既然认同,不妨作些什么。”

张昭等人这才意识到,原来陈安在打这个主意,只是具体怎么做他们还不知晓。

陈安没有立即说怎么做,而是反而他们:“诸位觉得江东四大家是否名副其实?”

此言一出,下面的人都沉默了,他们在这偏居一隅的地方自称四大家,其实放到中原地区,这四大家无疑是笑话一样,根本那些真正的世家比不了。

“所谓世家,不过是和祖上有名人,诸位祖上虽然没有如他们一样出名的人,但可以在这一代出名。开疆拓土,名垂青史,诸位觉得这八个字如何?”

开疆拓土?张昭等人的呼吸不免有些急促。

“武阳王,如今还要怎样开疆拓土?”

上钩了,陈安暗暗一笑,让孙权拿出大汉十三州州的地图:“诸位请看。”

陈安先指着交州:“这里被士家常年把控,虽然份数朝廷十三州,但听调不听宣,名为领土,实为羁縻。”

说到这个,一旁的周瑜幽怨的看着陈安,陈安只当做看不到,继续说:“现如今士家投诚,我打算将他们从交州迁出,由你们中的一些人去负责,发展生产力,开垦荒地,普及教育,发展人口,将交州成为完整的大汉领土。

这是一项百年工程,事成之后,诸位便是当地的开路先锋,将永垂青史,被后人立庙祭拜,为万人所敬仰。”

陈安的说辞让张昭等人都陶醉了,永垂青史,立庙祭拜,万人敬仰,这三样无论哪一种都让他们飘飘然,陈安一下画了三张大饼,他们简直跟瘾君子似的,上瘾了。

“武阳王,我去。”

诸葛瑾率先举手,其他人不甘示弱,举起来的手跟小树林似的。

陈安暗暗一笑,他就知道这些人最想要的是名声,用他们最想要的东西一定能打动他们,就跟钓鱼一样。

“诸位莫要着急,交州很大,而且不止交州,还有益州,凉州,并州,辽东等地方可以选择。我看诸位对交州的情况更了解,我推荐更近的交州。”

这个时期的世家有很多,颖川,汝南,陈郡,谯郡,琅琊,泰山,河北,河东等等地区都有大量世家,那些地方的世家威望更高,势力更大。

强如曹操那时候都只能妥协,陈安也必须暂时和他们妥协。

不过陈安掌握的能量比曹操强的多,他可以动用的手段也比曹操强。

像这样让他们互换地盘的操作,曹操即便能想到,也办不到,陈安就可以。

有陈安指点,他们表示赞同,愿意听从陈安的调令去其他地方执政一方。

分化世家,稳定他们几十年,等义务教育的人才出现后,在推行科举制度,逐步降低世家的影响。

从后世的发展轨迹看,陈安这是在救他们,不然出现个黄巢,手段可不像陈安这么温柔了。

不过论及效率和快捷,还是黄巢的方式更好。

陈安环视一圈,还是按照他的办法来,不能学黄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