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三国:叔父陈宫,我选择投奔曹操 > 第444章 议团成员

宫殿中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礼官传言趋,文武百官即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东西向分班排列。

刘协在一片钟鼓礼乐声中,由内侍簇拥着乘舆临朝。

为了这次大朝会能容纳足够多的人,陈安提前下令拆了袁家,留出了足够的场地。

君臣分列而坐,以前大朝会这个阶段是臣子们上贡贺礼,这次大朝会不是为了庆贺,也就没有上贡贺礼的阶段。

刘协让太监上前宣读改制的圣旨。

这次改制前所未有,内容十分详细,诵读的时间也很长,下面的臣子们聚精会神,不敢放过一句话。

等全部内容宣读完,已经是半个小时后。

臣子们这才知道以陛下和齐王主导的改制和议庭是什么意思,陛下还是那个陛下,只是依旧是傀儡,说傀儡似乎有些不大合适,但他们想不出别的词汇。

这场大朝会是宣读改制,并不是和下面人商量,宣读完,刘协将传国玉玺拿出来,正式交到陈安手上。

这预示着权力的交接。

陈安郑重其事的接过传国玉玺,嘴上说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重托等等场面话。

而后陈安挑选第一任政治团成员,荀攸,荀彧,杨彪,张昭,鲁肃,最后一个是诸葛亮。

对于陈安诸葛亮这个选择,许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这个人太年轻,而且没有什么功绩,陈安为什么要将他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宣读完诸葛亮,下面人叽叽喳喳讨论起来,陈安听到了只当没听到,他负责将诸葛亮抬上来,负责工部的事情。

接下来能不能在工部站稳脚跟是诸葛亮自己的事情,想让质疑的人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全部的本事。

接下来是议团成员,人员很多,还没有全部决定下来,主要是各地名士还没有召集。

头一个是管宁,春秋时期齐国明相管仲的后人,他是北海朱虚人,年少便笃志好学,自小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而且身高八尺,长得英姿雄伟,除了才学,仪表之外,管宁最为乡里所称道的是言行举止,处处有礼,时时合节。

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被乡里人所敬仰崇拜。

这样的名士,陈安自然不会错过,只是他写了几份书信过去,管宁都不加理会,陈安想着得亲自过去一趟。

第二位是胡昭,字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孔明,颍川人。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

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钟胡。胡昭还有一位朋友,司马懿,陈安请司马懿过去邀请他那位朋友过来上班。

第三位是,字子明,钜鹿人,著名的音乐家,还精通谶纬之学,只可惜他和上面三位一样,对做官没有兴趣,名声虽然不小,但仅限于民间。

第四位是名闻遐迩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曾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和庞统,这么一位声名显赫的才子,陈安自然不会放过。

很可惜的是,陈安派去的人回来告诉陈安,司马徽重病,怕是命不久矣,无法前往邺城参加议团。

陈安只能感叹生命无常。

第五位是陈安一直在满世界寻找的华佗,天知道这位老哥去了哪里,到处都找不到他,他常年在全国各地行医,对下面的情况了解的比陈安更多,陈安很需要他提建议。

除了后两位,前面三位都要陈安花时间去请,尤其是第一位,大朝会结束后,陈安需要亲自去一趟北海,以示诚意。

公布了政治团成员后,接下来宣布部门改制,军职不变,朝廷内部的部门改为六部,分别有六位政治团成员负责。

六部下面分别有各种细化的部门,负责人也要重新甄选,这是吏部的活,由荀彧干。

大朝会结束,后续的事情其实更多,首先要公告天下,其次是重新整合分配官员。

尤其是那些需要到偏远地区上班的官员,陈安设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只要自愿去偏远地区上班的官员,并且办的有起色了,五年后必定升值。

大朝会结束的当天晚上,政治团成员和刘协便聚在一起开会。

荀彧说:“没有预想的动荡,大家的接受程度很高。”

原先荀彧还以为,大朝会结束后会乱成一团,出现一大批反对的声音,不曾想异常和谐,许多人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

“虽然改制很大,但对他们而言,反而是增加了可能进入中央的机会,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没道理反对。

对了,明天我去趟辽东,把管宁找过来,邺城的事情,就拜托诸位了。”

荀攸白了陈安一眼:“正是忙的时候,你跑出去躲清闲?”

陈安笑道:“我相信诸位的能力,一定能干好的,而且总理这个职位,就是有代替主席办公的职责。文若都没表示反对,你就别叫屈了。”

荀彧幽幽道:“谁说我不反对。”

“我没听到。”

众人都很无语,陈安的本事自然不必多说,很大,可他时不时流露出一些小孩子心性,让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陈安。

安排好任务,陈安带上家人,这就前往辽东。

张辽和关羽坐镇辽东,陈安顺便去看看他们。

到达辽东,张辽和关羽前来迎接,看着陈安,关羽愣了好一会,不知道该怎么见礼,是跪下喊陛下,还是跪下喊主席?

“叫主席,陛下在邺城呢。”

“是,主席。”

“管宁现在在哪?”

“在凤凰山中,不曾出来。”

陈安笑道:“他这是学谁?复古吗?”

张辽说:“公孙度曾给他安排了一座学社,请他教导百姓,管宁拒绝,和邴原以及王烈在山中建造了屋子,讲解诗经,书经。”

“还真憋的住,我亲自上门看看,你们回去吧,不必跟着我。”

“诺。”

把张辽和关羽赶走,陈安一路问,终于在凤凰上找到管宁建造的小屋,也见到了正在给众人讲课的管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