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卑职愿听吴副司令差遣。”黄百韬知道自己上了贼船,想下船亦是不可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吴斌微微一笑,旋即,任命黄百韬为陆军新编第二旅的旅长,至于新编第一旅,暂时由他兼任。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充分放权给黄百韬,营长以下军官的任命权,交由黄百韬决定。
但新二旅的团长人选,则由他来定夺。
同时,他还任命黄百韬为总教官,负责两个新兵旅的日常训练。
当然,具体的训练黄百韬不用管,有他雇佣的德意志退伍军官负责,只需在训练期间,协助外籍军官完成对新兵的训练即可。
同时,黄百韬还负责军中一切琐事。
吴斌这种充分放权的做法,令黄百韬有些感动。
毕竟不是每个掌权者,都敢把部队交给一个不熟悉根底的人来掌握。
“现下国家羸弱,民生贫困,连年征战,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等当以结束战乱为根本,还天下安宁,百姓安康。”
吴斌知道要赢得手下人心,必须时不时的流露出宏大的志向,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不得不说。
他这几句话,令黄百韬有了一股莫名的信心。
这就跟北伐军战无不胜是一个道理,有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勇往无前。
“请副司令放心,卑职当抓紧训练部队,不负您所望。”黄百韬正声道。
“嗯。”
吴斌满意的点了点头,像黄百韬这种人,给予一定的权利,再给他礼遇,他便会誓死效忠。
接着,他和黄百韬聊了一会儿,等部队训练结束之后,他把几个团、营长叫到会议室,宣布对黄百韬的任命。
值得一提的是。
他拍电报给吴俊升,索要的几名军官,在一个礼拜前到达。
其中,李海青被任命为上校团长,程远山被任命为副团兼营长,其余人被任命为参谋长、连长等。
会议结束之后。
吴斌开始忙活新组建的第三旅。
王亚樵不愧是招募士兵的行家,短短时间内,又给他招募了五千多名青壮年。
只不过,新组建的第三旅营地,并不在此地,而在距离此地十五公里外的山上。
他从这里抽调了几名德意志教官,对新组建的第三旅进行整训,估计要形成战斗力,最起码也得半年左右。
同时,他抽调了五百多名青壮年,交给了德意志的炮兵教官,组建了一支重炮团,由德意志教官手把手教他们放炮。
另外,他在第三旅开设了一个装甲车训练班,专门培养驾驶装甲车、坦克的精英人才。
他现在麾下的士兵大约有一万六千人,若发生战事,这一万六千人,足以保住上塰滩不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