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老朱见状也是忍不住眉头皱了皱。
自家这大孙子,有优必报。
倒是很像自己。
淮安府章氏与扬州府王氏这两个富商很快便签字画押
随后便去换银子去了。
他们两人,一人购买了两千袋。
朱皓英瞬间入账四万两白银。
全程默默关注的老朱,这时候有些后悔了。
一成,就一成!
而且还是以税收的名目收取的。
日后若是想要再提高这个比例,那可就没有名头了。
不过,钱的是自己的大孙子,老朱也没什么话可说的。
朱元璋这个人,对自已的亲人,那叫一个没话说。
自然不可能跟自己的亲孙子争利。
“皓英啊,你为什么不要宝钞呢?”
朱元璋冷着脸说道:“大明律规定,不收宝钞可是犯法的。
这一点上面,老朱是真的生气。
自己制定的律法,自己的孙子带头违反。
可说到这宝钞,朱皓英可就不困了。
“爷爷,您觉得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宝钞?”
朱皓英反问道。
“那自然是宝钞携带方便,他们带宝钞,身上能带更多的钱。
朱元璋自以为自己洞悉了一切,不假思索地说道。
“大错特错。”
朱皓英摇了摇头:“这两人都是一府的豪绅,想要带一些银子还不简单?
他们执意要用宝钞,无非就是这些宝钞是他们低价收来的。
比如十贯宝钞,他们用九两甚至更低价格的银子买来。
这样十两银子就能赚一两。
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朱元璋顿时傻眼了。
这怎么跟自己理解的不一样?
为什么大明的宝钞,会变得不值钱了?
.
“大明宝钞的一贯,竟然不如银子的一两?
朱元璋反问道。
八年前他定下的规矩,是一两银子等价于一贯宝钞。
怎么到了民间,这价值就不一样了呢?
“这件事情一时半会很难解释,有时间了我给爷爷好好解释解释。”
朱皓英老气横秋地说道:“说到底,就是宝钞印太多了!》
说话间,门外的锦衣卫再次进来票报。
淮安府跟扬州府的那两个土绅刚刚走掉,门外又来了好几个人。
都是靠近应天府附近的有钱商人。
“指挥使大人,门外又来了几个商人。”
“让毛去接待他们。”
朱皓英摆手盼时道:“记住了,全款,只收银子!
谁拿宝钞过来的,直接让他滚蛋。
有多远滚多远!”
朱元璋听了这话之后,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感觉自己的脸被抽的生疼。
自家大孙子,竟然不用自己印出来的宝钞!
这是什么天大的笑话?
但很快,朱元璋就被眼前的场面吸引了。
这一次前来的,竟然有足足十个人。
他们都是来购买水泥的!
看这些人的衣着,说是腰缠万贯也不为过,甚至更多
“当真是门庭若市啊!”
朱元璋感叹了一句。
“不不不,这叫韭菜的自觉。”
朱皓英淡淡地回了一句丈
晶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