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日,魏国公贾轩出征北伐,剿灭建奴,光复辽东,灭国朝鲜。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桐圭
宠锡,宏带砺于王家。嘉玉叶之敷荣,恩票号:衍天潢之分派,礼洽懿亲。盛典酬庸,新纶命爵,清操失于生平,射
行不怠;念枢机之密,仪度之从容。”
“授以册宝,封魏国公贾轩为郡王爵位,封号北凉,封地朝鲜,世袭罔替,钦此。”
当太监戴权念完有关费英的封赏后,整个人太和殿内一片死寂。
不少人的呼吸皆是一滞,脸色大惊。
虽然费英还是郡王爵位,但却是拥有封地,并且世袭周替。
以后费英的子孙,可以世代继承王位,奔赴封地朝鲜。
要知道如今的大周,可没有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更别提封地了。。
哪怕是北静王水溶,从祖上传下来的王爵,传到他身上已经是第四代,依旧是王爵。
但大周历代皇帝,依旧没有说过北静郡王这个爵位能世袭周替。
其余三家,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的爵位,也都降了下来。
只
而皇室之中的那些个亲王,虽然能世袭周替,却也没有封地,只有食邑。
贾轩的王爵却是世袭圈替,拥有封地。
虽然是郡王爵位,但那些亲王们只怕都想和费英换一换爵位。
臣贾轩接旨,即谢陛下天恩,日后自当翰尽痒,死而后已,不负隆恩。
费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接过圣旨。
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有10如此封赏。
本来费英以为自己也就是个郡王爵位,然后能五代不降爵世袭,类似北静王之类的。
雍顺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对贾轩的封赏,是他想了一天一夜才想出来的。
费英功劳实在太大了,一战灭两国。
以大周祖制,对他压根无法封赏。
维顺帝便想到了上古时期,那些天子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宋国以前,王爵有封地是很正常的,世袭周替也是正常的
从大唐亡国之后,才没有了世袭阁替,拥有封地的赏赐
而给费英封地朝鲜,雍顺帝也一点都不心。
朝鲜乃是贫之地,以前就没被大周纳入过管辖范围。
即便撤国设省,估计也给朝廷责献不了多少税收。
朝鲜子民很可能会和安南一样,时时反叛,大周还要派大军过去镇压,又不知要耗费多少军饱。
朝鲜和安南一样,同属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干脆封给贾轩,让他自己去管理。
雍顺帝淡淡开口道:“联在此立下誓言,只要能替我大周开疆拓土,立下大功,诸位不必担心封无可封的境地,皆
可有海外作为封地,也可世袭罔替。”
贾轩一听,就知道雍顺帝是在改祖制了。
看来是在为变法之事做铺垫了。
想要变法,就得改祖制。
而首先改的,便是大周爵位封赏的制度。
只
大周太祖皇帝立下的制度在当时来说很合适,寻常人能封郡王,能五代不降爵,已经是奇迹了。
只是放到百年之后,放在贾轩身上,便显得不够了。
贾轩今年虚岁二十,即将及冠,已经是一尊王爵
很可能面临封无可封的境地。
恢复古制,实现世袭周替,拥有封地,就很有必要了。
雍顺帝自然知道世袭罔替的危险。
但他很巧妙的把封地设置在海外,不会危害到大周。
在大周人眼里,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以内的汉地十八省,历来就是汉族不可动摇的领土。
山海关外的辽东三州,乃是大周祖地,开国之时打下来的,也不可动摇。
其余如朝鲜,大理,西域,倭国,乌藏,草原之地,皆为附庸即可
能够打下来最好,算是开疆拓土,打不下来也无所谓,自己不亏。
全无大汉之时,凡日夜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雄心壮志
隆下气度恢宏,仁厚礼贤,宽以待民,任贤用能,明草之治,乃是上古圣君风范,大下幸甚。
内阁首辅萧钦言当即送了一记马屁。
其余大臣也纷纷反应过来,纷纷附和道:“下圣明。”
雍顺帝拔高封赏的上限,对整个大周子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没有人会反对。
封赏完贾轩之后,雍顺帝便又开始任命镇守辽东的人选了。
牛继宗被封为山海关总兵,还差一个辽东总督,辽东三州之地也需要将领驻守。
这个辽东总督,费英来担任是最稳的,不用担心辽东出事
恒刚刚费英才被封为北凉王,世袭阁替,拥有封地。
再让他担任辽东总督的话,未免过分了。
辽东总督可掌兵十万
“着令,禁军统领凌不疑为辽东总督,其禁军统领一职转交由曲陵侯程始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