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翻看红楼,又被陈涛的文笔震惊。
一部红楼梦,也许在朱宁儿眼中,不过是大观园中男男女女的情情爱爱,可是在刘姐这里,却通过贾府的兴衰,看
透了许多事情。
他简单翻阅红楼梦,就再也放不下。
等刘基看完大半本红楼,这才发现已经是半夜三更。
可是明明垂垂老矣,但刘伯温的却一点都不困。
陈涛的书房,仿佛有无数宝藏一般,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感觉惊奇。
但当真正翻到陈涛的笔记,刘伯温才真正震惊到。
笔记里,有陈涛思索,回忆最近所得,还有对自己想法的梳理。
其中就有提到朱木和他的问答。
朱木就是朱标,刘伯温从徐妙云那里刚刚知晓。
可是朱标和陈涛之间的对话,才是让刘伯温头皮发麻的关键。
“原来削减宗室开支,提高官员俸禄都是出自他之手?”
“老夫说,为什么皇帝会好好的亲自推翻自己定下的决策!
“算学
“真的有那么重要?
陈涛自己记录的内容很碎,刘伯温需要通过不同的内容,去拼接还原一个事实。
可是仅仅这些零碎的内容,已经足够让刘伯温震撼。
关于宗室开支,陈涛通过一道算学题就能退出此乃灭国之策,这等天才行为,让刘伯温拍案叫好。
他自认为是聪明人,却从未想过这政策里边,有何弊端。
不然以他的性子,肯定去找皇帝说道。
“我不如他,至少在算学之上是如此!”
刘基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坦诚自已的内心。
接下来,看到关于官员俸禄和人性之道的总结,刘基心中的震撼,比削减宗室法案更加震惊。
“以商人之道,窥见人性之恶,再推演帝王心术!”
“若只见官员之苦,以此劝之,只是小道!”
“可晓以利益,痛斥皇帝在帝王术上的幼稚,估计皇帝也只能心服口服!”
“这孩子的天赋高得可怕,若是他从小读圣贤书,未来肯定是一位大儒!”
刘伯温越看越心惊,对于陈涛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如果刘伯温听说有人劝说皇帝提高官员俸禄,一定会之以鼻。
那位天子对官员的戒心,他一直心知肚明,深宫中那位,是好皇帝,却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上司。
因为他童年的阴影,官员过的好不好,其实这位皇帝并不关心
陈涛能改变这位皇帝的想法,并不是凭借着虚伪的仁慈,而是晓以利益。
当皇帝认识到,是他自己将自己的手下逼到对立面,为了省下一点钱,却给帝国的统治添加更大的成本
皇帝这才会意识到自已的错误,并且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去纠正(钱钱赵)这个错误
李善长等人激烈的反应,就是证明。
“老夫,不如他!”
刘基第二次说出同样的话。
他的心气,又弱了几分。
只能喉声叹气。
土农工商,他曾经看不起的商人,却比他这个在庙堂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看得更加通透。
他不但能看得透,而起能改变皇帝的意志。
这是自为有天经地纬之才的自己,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情。
刘基的手颤抖,他翻开笔记的最后一页。
刘基脸色大变,直接站起来。
“开中法!”
“这也是他提出来的?
刘基在被陈涛泼黑狗血那天,皇帝颁布了让朝廷震惊的开中法。
哪怕是已经退去朝中职位,他也关注这这一大改革。
开中法,在刘基看来,绝对是能改变大明未来的大政策。
可这种政策,依然是出自于一个商人之手?
他在庙堂多年,对于他们这种读圣贤书企图改变世界的土子,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是刘基梦痫以求的事
当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却被陈涛做到的时候。
刘基瘫倒在座位上,久久不能平静。
“老夫,不如他!
这是刘基第三次说出这句话
话音,随着月儿被乌云笼罩,逐渐沉寂。
第二日,陈涛看着一大早就来他这里蹭早点的朱标,一阵无语。
这货最近来他家有点频繁呀。
“朱兄这是没事做吗?
陈涛忍不住询问,朱标理所当然地回应
“听陈兄的建议,最近告病在家,装孙子虎!”
其实他是很好奇,父皇说已经被打断心气的刘伯温是什么样子。
“妙云,去将刘五请过来吧!”
陈涛拿这个好友没办法,转身盼吋徐妙云。
“不用,老夫已经在此,等候主子发落!
刘伯温的声音,出现在凉亭之外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