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中的百官,看着地上圆滚滚的红黄之物,脸色不太好。
有一部人是担心刘伯温伤到他们的利益。
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刘基在要他们。
这些东西,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什么是番薯,什么是土豆。
这等异物能吃吗?
“刘基,你能安全告老,已经是陛下仁慈!“
“如今年还敢来戏弄程下,来人,将他抓下去!
李善长马上跳出来,指着刘基大骂。
刘伯温和他争斗多年,彼此最是了解彼此。
这老家伙出现在这里,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对呀,这东西是什么,不会有毒吧?”
“诚意伯,您还不赶紧跟陛下道歉!”
淮西的官员,在楞神之后,开始响应李善长的号召,纷纷指责刘基。
刘伯温神色未变,只是看着皇帝
“刘基,你要知道你说话的的后果,家国大事不容开玩笑!
这地上的东西是什么?
“这如何能解决朕的麻烦?
“你若是信口开河,这皇宫你今天可离不开了!”
皇帝挥手,百官寂静。
君臣二人,大眼瞪小眼,
刘伯温悠然道:
“草民来到这里,自然明白事情的轻重!“
“此为番薯,此为土豆!
“乃是我老友从海外商人那里所得,后来经过他培养,发现这东西可以作为粮食!
“且亩产惊人!”
我这老友见天下饥荒,所以决定将此物贡给皇上,解除百姓之苦!
刘伯温简单利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李善长等人,听到他的话,却反而放心下来。
原来刘伯温说的东西,就是这个?
哗众取宠罢了。
李善长和他的小伙伴们,既然敢控制抬高天下粮价,除了市场的供需之外,知道这天下粮食产量的分布也是关键。
若不然,某地突然冒出大量粮食,那些借贷屯粮的土绅不是要破产?
他十分确定,大明朝没有任何地方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冲击目前的市场。
09刘伯温脚下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先不说,首先产量上,李善长就不用担心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皇帝发现了番薯,觉得大事可成,陈涛却给它泼冷水的原因。
番薯如果推广三年,也许可以靠着数量破局。
但就他自己种的那点产量,远远不足。
可是,陈涛的谋算,本来就没打算靠产量暴力破局。
他要营造的是一个假象,能够摧毁那些人信心的假象。
李善长等人不信,那就让他们相信。
皇帝和刘伯温对视一眼,彼此有了默契。
“刘基,你别信口开河,给联一个解释!
“是!”
刘基又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袋子,然后打开。
里边有黑不溜秋,却散发着香味的地瓜和土豆
“殿下,这是臣在路上烤的一些番薯和土豆,您尝一尝!
刘基将东西递给皇帝,太监要阻止,却被皇帝拦住。
他拿起一个地瓜,煞有介事地剥皮,尝了一口。
然后,在惊守的表情中,老朱脱口而出:“好吃!”
“刘基,你给其他人尝尝!”
刘伯温闻言,转身,开始将自己烤的地瓜和土豆分给那些大臣们。
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各自分到一个烤地瓜。
他们有样学样,也剥开皮吃了一口。
唇齿之间的香甜,让百官不得不承认,刘基拿来的这个东西好像还不错。
那土豆虽然不如地瓜香甜,但官员们明显感觉到,这东西也是粮食,可以填饱肚子。
他们突然明白刘基的用意,他是想献上这等作物,作为赈灾粮的替代。
东西本身是合格的,可是产量呢?
见其他人都在看着自己,刘伯温不动声色。
他朝着皇帝说:
“这东西,一年三产!”
“不挑田地!”
“且亩产四五千斤!
“不可能!孩
刘伯温一语激起千层浪,也让李善长等人心惊不已。
这老刘吹牛,也太离谱了?
刘伯温,你这些年当言官,是没管过政务吧?
“亩产四五千斤,你怎么不说十万斤?”
“对呀,刘大人您这话说的鬼都不信!
“我记得我户部报上来的数,大明朝最好的田地,亩产不过四百斤!“
“刘大人大概是老糊涂了!”
奉天殿中,全是嘲笑刘伯温的声音,皇帝的脸色也“不太好”。
“刘基,你知道拿朕开玩笑的后果!”
皇帝上前一步,须发怒张,好像是恼羞成怒。
“刘基以人头担保!”
“我也料到皇上会不信,不过草民有证据!
“什么证据!”
如果皇上不信,可以亲自去田里看一看!”
刘伯温将话说到这份上,已经等于是拿命来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