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跟你们说过,这场战争的关键,是谁对未来失去信心!”
如果那些乡绅相信粮价不会跌,他们就不会轻易倾销手中的粮食!
“所以要让他们相信,首先必须有个他们不了解,但确实存在的东西,番薯和土豆的作用就在这里!
“皇帝拉着百官去地里走一遭,番薯能不能亩产五千斤,可以!”
“这个事实,会严重打击那些和乡绅勾结的勋贵,让他们也觉得,朝廷打压粮价,大有可为!”
“这是第一层信息差,他们知道番薯的神奇,却不知道我们番薯根本不够!“
“皇帝和朱兄那边放出去的番薯,最多只能是攻破几个小地方的粮价,剩下的全是忽悠!
“可是,难道朝中的贵人不会识破?”
徐妙云疑惑不解。
“会,但没关系,有朝廷遮掩,那些贵人窥不见全貌!
“而那些跟风的乡绅们,比那些贵人还不如!”
“这一层层下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信息差!
“只要我将谣言撒出去,骗不了某些人,但同样可以骗过另一些人!”
“只要有人承受不住,崩溃了!”
“那市场上的粮食就会变多,粮价自然会下来1”
“只要我到时再稍加引导,将这种情形归结到朝廷中去!”
“那些本来还想死撑的粮商,也会开始放粮,然后….他们共同筑成的堤坝,决堤!
徐妙云这次总算听懂了,陈涛根本不在意这些谣言散发出去会不会让每个人相信,他只需要让一部分人相信就够
了。
灾年囤粮,然后用暴利收割百姓。
本来就是这些已经存在百十年的地主家族经常做的事。
也许这次有所不同,是因为这次有朝廷里的贵人隐约插手,想要获取更大的暴利
可是这些人从来不是一体的,他们的信息渠道也不同。
所谓三人成虎,陈涛利用皇帝造成的事实,再夹杂大量的谣言,去干扰那些小地主。
他们受不了先崩溃,粮食价格会降下来。
那些大地主和勋贵们,还敢不敢跟上次一样,去吃下小地主的存货?
他们敢的话,就要去找更多的钱去吃下市场上的粮食,维持价格。
如果放任不管,那所有地主乡绅构建起来的价格大坝,会轰然倒塌。
你看你身后的那两个富商,就是松江的粮商!”
徐妙云回头,却发现两个商人忧心快的结账,离开茶馆。
二人喝了茶,下楼。
徐家丫头发现,有家很久没开门的粮商竟然开门了!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印证着陈涛的话,信心,在逐渐变化
..
第二日,皇宫。
“父皇,松江府地方大族宋家放粮三千斤!”
“父皇,苏州府那边,粮价跌落一两银子!“
第三日!
“父皇,苏州沈家放粮五万石,苏州粮价跌破是十两银子!
第四日,
“父皇
应天府,朱家皇帝每天都町着检校从各地汇报的粮价。
终于在第五天,刘伯温将几乎所有的番薯送入松江府
松江粮价大崩。
以松江府为中心,流出去的粮食,直接冲破其他地方的壁垒。
那些土绅们看到大势已去,只能尽快出粮。
他们不少人是高价拿的粮食,越是大户,越是难出。
在沈家放粮之后,所有国粮的粮商,哀鸿遍野。
皇帝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整个人瘫倒在龙椅上。
旋即,他哈哈大笑起来。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他当年争夺天下的险死还生也不差。
若是一个不好,他这位开国皇帝的威望,将被大量损耗,而且大明朝的根基,很有可能会因为他这次一意孤行而出
现不可弥补的伤害。
“商战,也不好打呀!”
“可是这次咱们打得很漂亮!”
朱标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笑道
“儿臣让人用当初卖掉四万石粮食的的一百万两,全部在市面上收购粮食!”
“均价一石粮食二两,虽然比以前还是贵了些,但江南受灾,这个价格可以接受1
“当初咱们四万石的粮食,一来一回,变成了五十万石!”
“如今儿臣分了二十万石赈灾!”
“三十万石粮食,分散在各地官库!
“这粮食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且,关于番薯和土豆,在刘先生的建议下,我们留了一部分分发给受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