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皇上,我等就是去变卖家当,也要将这银子补上。
“臣马上就回乡卖田!”
“臣京城的宅子也不要了!
为了能够活命,众人拼命表现
老朱冷冷看着,犹如看一群小丑在变戏法
他微微颌首,说:
“你们身上的事,就算过了!”
听闻这话,武英殿里一众人,差点瘫倒在地上。
他们刚才半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如今却终于被拉回来
皇帝继续说:
“这次之后,联觉得!”
“这官员缺之监督,乃是朝中大忌1
“以前本来有御史台,有刘基,朕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这次,这天下如此乱,竟然无一御史给朕警示!
老朱这话,让人群中的邓愈和汤和老脸通红。
御史台?
他们两个都当过御史大夫。
也是御史台真正的主官,诚意伯刘伯温当年被皇帝打压,刘基本人也不过被封了一个御史中丞罢了。
这个官相当于他们俩的副手。
可是刘基楞在爵位不如他们,职位也被他们时的情况下,拉出一个浙东集团。
皇帝点名刘基,就是骂他们两个无能。
无能也就算了,如今皇帝连御史台本身监察官员的性质都产生怀疑。
邓愈和汤和,只能三跪九,大喊臣无能。
“所以,朕决定,另设一机构,监察百官!
“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
“此机构,日锦衣卫!”
皇帝没有理会其他人直接宣布自己的命令。
李善长等人,如遭雷击。
如果换成平时,他们肯定拼命阻挡。
这相当于皇帝在他们脸上骑脸输出。
当年朱元璋设检校,为自已打探情报,开国之后,李善长他们就约好集体发难,让皇帝裁撤检校。
老朱不得已,才让检校暗中运行。
可如今皇帝不但摆明着告诉你老子要监控你们,他们还不得不答应?
这些功勋才明白,皇帝还是那个皇帝。
这几年,他退在幕后,任由刘基和淮西集团你来我往
如今他们把刘基搞走,皇帝就成为他们某种程度上的【敌人】
但这个敌人,远比刘基可怕。
“你们有什么意见?
皇帝煞有介事的询问,落在李善长等人心中,就如一把刀子狠狠扎入。
什么意见?
他们敢有什么意见?
“臣等附议!”
一群人无可奈何,看着老朱生生从文官手中抢走一大块权力。
皇帝闻言,龙颜大悦。
“不错,不错!”
“那联在跟你们说下件事!”
“还有?”
李善长他们快哭了,要是他们到现在还不明自老朱真正的目的,也自混了这么多年官场
从一开始,皇帝就没打算杀他们。
前面的打压,都是为了后边的利益。
从刘基封公爵入相,夺淮西集团的利益。
到设立锦衣卫,百官不得不咬着牙同意给自己找个敌人。
这位君王的手段,一环靠着一环。
李善长他们彻底麻木了。
“皇上请说!”
关于番薯和土豆,这两个绝对是老天赐予我们大明朝的神器!”
“有此,从此以往,我大明不再担心粮食问题!
皇帝这句话,又扎了李善长这些人狠狠一刀。
番薯,土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若非这两个东西出现,他们这些人不会跪在这里,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
但李善长他们也要承认,番薯和土豆,绝对是能改天换地的神物。
大明(ajff)朝的粮食正常情况下,能收两千多万石是极限。
如果休养生息,十年二十年后,也许能多收一两倍。
可这已经是历代王朝,或者说中土华夏能做到的极限
因为土地就这么多,产量也就这么多。
就算皇帝再贤明,百姓再努力,那也是华夏文明的上限。
可是,番薯和土豆,却能在土地不变的情况下,将粮食产量提高十倍。
这意味着,恐怕大明将迎来以前所有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
也难怪皇帝如此高兴,当皇帝的和当臣子的,谁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老朱别的什么都不做,只靠番薯和土豆,他就能在明君榜单上名列前茅。
而让李善长心痛的事,这件事另一个谋划者刘伯温,也注定名留青史。
反而他在这次事件之中,将以反派的名声,被钉在耻辱柱上。
名捞不看,利也捞不看
这次他算是,满盘皆输。
“这次番薯土豆,主要是刘伯温那位故友所留!
“若他不将这些东西送给朕,联也无法将粮价压下来!
“联想封赏这位隐士,你们说该怎么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