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科幻空间 > 大明讨债 > 第211章

只不过是蒙人统治了中原八十年,将汉人分成两等。

北方汉人,南方南人。

汉人和南人开始离心离德。

若非皇帝驱逐虏,这南北之分,恐怕还要继续割裂。

(ajcf)

从政治意义上说,老朱要收服王保保,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证明一些事。

但,老朱待王保保如初恋,王保保当老朱是狗。

人家从没正眼看过他!

一心一意跟着蒙古千!

“对了,王保保家的妹子,还好吧?”

“嗯,前阵子儿臣听母后说过,郡主很好!”

“看好她!”

“朕对她,可能另有安排!”

朱标闻言一楞,这皇帝又想做什么?

齐王王保保的妹妹,如今就养在应天府。

此女乃是徐达上次北伐的时候击败王保保所俘虏,被送到南京之后,老朱一直好吃好喝养着。以郡主之礼待之

皇帝这么做的心思,却是想要感动王保保。

可惜他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那些北元余擎的事,联会让锦衣卫查着!”

“其他事情,你上点心!”

“对了,李善长那边,你也跟着点,朕想看一看朕这位老兄弟去一趟疫区,会不会记得以前的初心!

朱标将这些事一一记下来,父子二人保持这样的关系多年,早就有了默契。

提起李善长,朱标又想起另一件事。

“父皇,这左右二相都空了,中书省不可一日无相,这朝廷的运转也离不开宰相!

“您是不是应该早做决定?”

“朝廷,一定需要宰相吗?”

老朱心里嘟了一句,口中却问

“你认为谁能当宰相?”

这句话让朱标陷入沉思,对呀,这朝廷中,谁能胜任中书省的相位

刘伯温本来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人选,甚至他能干得比李善长更好

可是自从那场悟道之后,老爷子突然看开了。

他宁愿在铅笔工厂当个掌柜,都不愿意在中书省为相

而除去这两个威望足够的开国功臣。

其他人,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

其中杨宪,因为老朱识破刘伯温的算计,算得上是前途尽毁。

如今能有机会的,只有胡惟庸与汪广洋。

“儿臣推荐胡惟庸!”

“如今朝廷北伐在即,淮西那些叔叔伯伯因为李善长被贬,已经人心煌煌!

“抬上去一个准西的人,能安抚人心!”

“且胡惟庸此人,有才能,又在中书省为参政知事,可以迅速上手宰相的事务!”

老朱的眼神,捉摸不定。

最后还是点头:

“上次粮食案,胡惟庸此人,也算相对干净!”

“那就是他吧!”

“标儿,帮父皇拟旨,升胡惟庸为中书省右相!”

“是!”

右相,却不是左相。

朱标明白皇帝心中,胡惟庸终究还是差了一丝。

中书省左相之位,乃是皇帝为刘伯温和李善长这种老兄弟留着。

也不知道皇帝对李善长,还有没有一丝怜焖?

不过太子没问,而是安心拟旨。

此时,一个锦衣卫进入御书房。

“皇上,吴国公让我回您!”

“最近他忙,没事别找他入宫,他没空?”

老朱闻言,差点气晕过去。

刘基这个混蛋,却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行了行了,都给朕出去!”

皇帝心情不好,将所有人都赶出武英殿

几日后。

陈府!

“主子,这些就是您制作出来的东西?

徐妙云和刘伯温捂着鼻子,邹着眉头,町着眼前的瓶子。

这批瓶子,是陈涛让刘伯温托人烧制的瓷瓶,工艺不咋地,但胜在便宜。

瓶子里的东西,自然是陈涛准备炼制的大蒜素

刘伯温从接到陈涛的命令开始,这几天就在疯狂收大蒜。

端端几天时间,他就将应天附近的陈蒜收得差不多了。

刘伯温将收集来的大蒜,全部拉回陈府,陈府的后院,原来做为临时青霉素工坊的地方,变成了大蒜仓库。

陈涛开始利用这些老蒜开始尝试制作大蒜素。

因为明朝的条件有限,陈涛也只能采用蒸气蒸馏法,可是这大蒜素的味道,实在是有够刺激。

整个陈府,都弥漫着刺鼻的大蒜味。

终于在府中之人,叫苦连天之际,陈涛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大明朝第一批大蒜素,被陈涛炼制出来。

不过这大蒜素的味道,同样谈不上好。

所以才有了徐家丫头和刘伯温捂着鼻子的画面。

“没错,这就是完整的大蒜素,我用狗做了实验,有效!

“有这些东西,应该可以暂时顶替青霉素!

“而且百姓可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