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上的法子。
而他的行为和在杏林中的地位,更多的医者选择放弃偏见,加入到这个行列来。
一时间,因为《连山录》洛阳纸贵。
尤其是大蒜素将许多他们认为必死之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后。
再后来,这些医者发现,此药居然对肺痨这种绝症也有特效。所有人疯了。
李长生听徒儿说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本应该是第一个发现《连山录》价值的人却因为心中的偏见,导致自已成为笑话。
“心胸,吾不如萧九贤!”
“你有《连山录》?”
李长生红着眼,追问徒儿。
“现在在松江城当医生,谁敢说自己没有?
“拿来!”
李长生从弟子那里拿来连山录,哪都不去了。
他随便找了个角落,开始看书。
再看《连山录》,李长生和上次的感受完全不同,上次他觉得这书是异端。
可是现实不会骗人。
太子殿下在连山录的帮助下,松江在一步步变好。
他认为必死之人,从他眼前走过,带着欢声笑语。
这一切,都是那位神秘的侯爷带来的。
他如今已经知道瘟疫来了,应该怎么做!
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长生换了一个心态,打开书,首先认识了一种叫做细菌的微生物。
陈涛的《连山录》偏向于工具书,对于道理的阐述,其实不多
可是陈涛如果想让人明白,必须简单介绍一下包括细菌的微观世界。
为什么要消毒,为什么要楚烧户体,处理屎尿?
为什么洪水之后容易产生瘟疫
李长生看着看着,已经泪流满面,这本书仿佛不是一般的医术,而是一本道经。
连山候为天下医者,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这条路,让人如此痴迷
以前李长生他们不是没想过,为什么许多疾病,他们明明能看出问题,却往往无法治愈?
说白了,就是路途不对。
不是说华夏医学不行,连山侯的书里也指明了关于大蒜素和青霉素的缺陷
真正的医者,是不该墨守成规,固执已见!
“朝闻道夕可死矣!”
“老夫错了!”
“当负荆请罪!”
李长生放下心中的成见之后,潇酒离去。
他徒儿想喊他,却不好意思:
“师父,你书还没还我呢?”
那徒儿喊了一句,声音却不大,
李长生当做没听见!
“李长生求见?”
太子朱标依然践行自己说的话,就在乱葬(的好的)岗附近安营扎寨,处理事物
过松江府而不入,此时他的声望已经达到顶点。
听闻李长生求见,朱标楞了一下。
他已经两这个医者给忘了,毕竟他对李长生的第一印象很差。
“让他进来吧!
朱标将李长生请进来,后者直接跪下。
“你有什么事?”
“草民刚读完《连山录》,想起过去种种,羞臊难安1
“此次前来,一丝负荆请罪,二是想求殿下指条路!”
“草民想用连山录上的知识,像萧九贤一般主持一方抗疫!”
朱标闻言一楞,他本以为这李长生负荆请罪,是害怕自已责罚他。
但等他抬起头,朱标发现自已错了。
李长生的眼神,就如当初从陈涛的书房走出来的刘伯温一般,这是求道的眼神。
“看来,陈兄又忽悠到一个追随者”
朱标莞尔一笑,直接给他发了一道命令
李长生领着朱标的命令,转身离开。
朱标摇头一笑。
“陈先生,就是有这种莫名的吸引力1”
无论是刘伯温,还是萧九贤,乃至眼前的李长生。
陈涛好像什么都没做,但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许多人。
朱标想了一下,自己受陈涛的影响好像也不小。
想想以前的自己,就缺了一份血性才。
自从陈涛这混蛋害自己见血之后,老朱家的血脉,仿佛才觉醒。
刘伯温去了扬州,萧九贤去了苏州,这李长生也能帮上忙!
“这瘟疫,终于是压制住了!”
“这次,孤总算不负父皇所托!
朱标心满意足地靠在椅子之上,开始给皇帝写奏折。
一天之后,锦衣卫带着奏折离开松江府
奏折犹如燕子,飞入帝王家。
皇帝此时的心情,不太好!,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