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想了一下,说
“如果是百姓,只能靠时间弥合,下能做到一视同仁,大明能做到安居乐业1
“居有其屋,不受风寒之苦!
“食有果腹,不会流离失所!
“百姓的要求从来就是很低,这时间日久,他们逐会打消心中的成见
“但真正麻烦的人,是士子,是那些读书人!”
他们才是如今南北之患,真正的主力!
“读书人?”
皇帝皱着眉头说
“陛下对读书人更是不错,这朝廷里有多少人,是前朝的官员!
就算是民间士子,只要是人才被举荐上来,下也尽力任用1
“难道这还不够吗?
陈涛摇头,却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问
“老爷子,你知不知道,这朝廷之中,最强的两个文官集团是哪个?”
“浙东,淮西!”)
皇帝不着痕迹地看了刘伯温一眼。
陈涛又问:
“准西集团大部分乃是跟着陆下打天下,打上来的功勋,但这刘伯温何德何能,居然能跟准西分庭抗礼?
“他靠的是什么?”
皇帝低头沉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回答。
刘伯温靠什么和李善长在朝堂中分庭抗礼?
有一部分是他的能力。
有一部分是皇帝特意引导。
可这些大部分人都能想得到,却肯定不是陈涛想要说的问题
皇帝想了许久,眼睛一亮。
道:“是浙东土子,团结一致!”
“比起权威,刘伯温不如韩国公多,但刘伯温背后,站的是江南士子1
“尤其浙东一带,自古就是才子之乡,刘基在上层不如李善长,但在基层官员那里,他却可以聚集很大的势力!“
“且,因为淮西势大,不独浙东,许多松江,苏州等府的土子,都很佩服刘伯温1”
“所以,这才是刘伯温的根基!”
陈涛点点头,这位老爷子虽然的眼界不错,可惜落了残疾。
若不然,他肯定是朝中重臣之一。
刘伯温就算能力通天,但他能拉扯起一个文官集团,肯定离不开官员的支持
若不然,他凭什么跟淮西公侯斗?
浙东子,就是刘基的基础。
当然,浙东集团也不仅仅是浙东土子,严格来说,他后世江浙沪那一带,都算是刘基的势力范围。
这个地区出来的官员,自然而然会抱团。
皇帝回答完这个问题,依然不明白陈涛想要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陈涛笑道:
“老爷子,那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淮西,还是浙东!”
“都没有北方人什么事?”
“这朝廷中,可曾出现山西集团?”
“北直隶集团?
“山东集团?
朱元璋听到这里,神色大变。
他已经明白陈涛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士子为官,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背后地方的利益!
“北方土子太少,北方的利益就很难得到满足!
“乡亲乡亲,官人是人,无论他们自有多公正,在朝堂上不免会偏向家乡!“
“淮西也好,浙东也罢!
“自古以来,南方士子都比北方士子更多!”
“所以朝廷取士,大多数都是南方人多!”
这长久以往,自然会导致不公
陈涛说到这,刘伯温可有点急了。
他本来是吃瓜群众,可是吃着吃着瓜落砸到他头上来了。
刘伯温忍不住说:
“主子,您这么说不公平!”
“这南方土子也好,北方土子也好,大家都是通过科举考上去!”
无论南北,无论前朝还是如今咱们大明,都是公平竞争1
“哪有因为南方土子能力出众,就活该他们受委屈的道理1
他不得不跳出来,因为虽然自已不在朝堂,但他跟脚还是属于浙东一脉。
陈涛闻言哈哈一笑,指着刘伯温对皇帝说
“你看吧”
“我才说南方士子,刘五就跳出来了!”
“这不是抱团,是什么?”
刘伯温一急,就失去淡定,他的样子让老朱和陈涛莞尔。
“刘元,你不用急!”
“你说的道理,一点都对!”
“科举很公平,南方士子考试就是比北方士子牛!”
“这点母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