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游戏竞技 > 移民火星的人 > 第7章 生存训练(2)

自从罗伯特发号施令除了晨跑其他所有的室外活动都必须穿上太空服之后,每天的清晨成了学员们最幸福的时刻,这段时间可以在外面自由呼吸,毫无束缚地伸展着自己的身体,与朋友们面对面的“正常”交流。

原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只是人们认为它们理所当然而已。刘秋梧经常会起得特别早,让自己多一点时间享受这一份自由。

这天他还是习惯性的早起,慢跑在室外的荒漠里。训练基地往南一公里有一座沙丘,刘秋梧喜欢在早晨沿着丘脊爬到沙丘的顶端,看着太阳从东方慢慢露出头,然后照亮整个大地。快到沙丘顶端的时候他隐约看到前方有个人影,坐在那里凝视着前方一动不动。

金色的头发,白净的面孔,刘秋梧想起来眼前的这位就是登记那天莱恩说的准备和他们一起前往火星的克拉克工业集团大公子理查德。他实在太安静了,几乎与周围荒芜的景色浑然成了一体,好像是一尊钉在这里的塑像。

即便刘秋梧走到了眼前,理查德还是纹丝不动,只有他有规率起伏呼吸的后背才能证明他还活着,刘秋梧感受到了他那股强大的能够屏蔽一切的磁场。

孤独,刘秋梧想到了这个词,这是他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感觉,但是刘秋梧的孤独是被动的、无奈的,只要有朋友他十分愿意摆脱孤独的状态。而眼前的这位理查德的孤独却像是嵌入了他的灵魂,是他主动选择的一种人生状态。刘秋梧突然涌起了一股冲动,想要打破他的磁场,冲破他的孤独,他在理查德的身边坐了下来。

理查德似乎很惊讶,瞪大眼睛看着刘秋梧,刘秋梧也看了看他,两人就一动不动坐在沙丘上等待着太阳的升起。刘秋梧心中涌起了说话的冲动,但最终都化为了沉默,两人就这样坐在沙丘上面看着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一点一点驱散黑暗。他觉得如果这里有谁最适合在火星上生存,那么理查德一定是不二人选。

-----------------

刘秋梧开始了火星农业技能的培训,这是他申请的火星移民的技术职位,他必须通过更加专业也更为严苛的训练。

植物要存活,光照、水分、空气、温度、土壤、养分这些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原生态的火星显然并不满足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所以必须经过人工改造。

火星的所有农场都被建造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在这个大型的密闭空间中可以创造出植物生存所需的所有条件。火星训练基地的农场也仿造火星农场,但是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将地球上一切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全部替换成火星的原始状态,再让学员们将它们改造成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及环境。

刘秋梧在fao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他知道种庄稼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游戏,从播种到出苗再到结果,这一周期很漫长,前期哪怕一个十分微小的因素都会对最后的成果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一开始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火星上的光照平均仅为地球的43%,且变化值较大,他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性进行区域规划,计算这些农作物需要太阳光照射,需要消耗多少人工光源的能量,产出的热量与消耗的能量之比是多少等等。

调和土壤也是颇费心思的环节,火星土壤中存有对农作物有害的高氯酸盐,又缺乏氮元素,不同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不相同,这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火星的空气成分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但却极其稀薄,所以室外几乎是一个真空状态,在密闭的农场空间中,所有的空气成分都是自制的,还需要自己进行配比。

一位名叫拉娜·阿布西亚的叙利亚姑娘时常和刘秋梧一起接受培训,他们经常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有次刘秋梧告诉她,中国人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粮食被看成与老天一样重要的事情,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就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秋梧,你的话让我想到我的祖国和中国一样都拥有悠久历史,可现在我却是火星移民计划开展以来阿富汗派出的唯一代表,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永无休止的战争!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打仗,战争一次又一次地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外部的侵略、内部的混战,为宗教、为土地、为资源、为仇恨…战争似乎就是对我们国家诅咒,永远也逃脱不了。”

刘秋梧想到了残垣断壁,想到了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

“我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一粒种子,我想要去火星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要把我们民族的基因在火星上扎根下来,我想看看,这粒种子会在火星上开出怎样的花朵…”

刘秋梧看着拉娜,有一种想要拥抱她的冲动,“拉娜,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

学员们平时睡在青鸾殿旁边简陋的板房内,所有人睡的都是大通铺,并没有太多的私人空间,许多人多有抱怨。训练了一个月后,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单间,但前提是要自己动手搭建房屋。

建筑教官是加拿大人奥莉维亚·泰勒,她来自加拿大最靠近北极的丘吉尔城。当她在大屏上打出学员们要建造的构型时,台下有些学员直接大叫:“igloo! igloo!”

奥莉维亚哈哈大笑,“没错,就是igloo,但我们要用砖头代替冰块,这是火星上最早的建筑构型,你们要学会如何建造它。”

igloo是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搭建的半球形的雪屋,这种房屋构型的显著优点是可以就地取材,搭建方便,结构稳固并且密封性好,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适合火星上的房屋要求。

有学员问道:“为什么不造一些更酷点的造型建筑呢?我们为什么要把几百年前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造型用到火星上呢?而且用红土造的建筑实在是有点儿…”

“有点原始?是吗?”奥莉维亚说道,“我问你,如果你是最初的火星移民,登陆以后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那名学员想了想,“生存?”

“没错,生存才是首要法则。igloo结构稳定,建造简单,密闭性也好,为什么不选择它呢?至于你刚刚说的建筑材料问题,我告诉你,即便是后来建造的赫尔墨斯神殿,主要的建筑原料依然是火星上遍地可见的红土。”

“可是,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新型材料,为什么不用在火星上呢?”那名学员还在争辩。

奥莉维亚停顿了一会儿,说道:“我给你们说个故事吧。”

奥莉维亚停顿了一会儿,说道:

“我给你们说个故事吧。1845年,英国人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着127名船员,驾驶着两艘船前往北极寻找西北航道,这是几百年来无数冒险家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这两艘船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海军装备和堆积如山的补给,被寄予了厚望。结果呢?他们被困在了冰川中,也没有就地取材,仅仅靠着船上的补给勉强支撑。最终包括富兰克林船长在内所有船员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60年后,一个叫罗尔德·阿蒙森的人仅仅带着6名船员就从挪威启航了,他们也要去开拓西北航道,觉得不可思议,嗯?

他们当然也被困在了冰川里,但是他们却善于利用当地的环境,用驯鹿内脏和鲸脂对抗坏血病,用狗拉雪橇,还学着建造冰屋,没错,就是igloo。

他们在一个小港口里待了整整两年,等到破冰之后再次出发,最后征服了西北航道。哦,对了,顺便说一下,阿蒙森还使用同样的方法,成为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记住,你们去火星是要在那里永久地生存下去的,必须要利用火星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总是想着依赖着地球,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存活下来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