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其实心中早有模糊的答案,见到秦王之死后,他就感觉到一国之主,来不如高品文修来得逍遥自在。
现在又得知,如若称王,必须三十年内一统天下,他自问,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这样一来,势必会和嬴政对上,他的心里有些发怵。
还有就是,称王者不得长生,而自己坚守文道,圣人有望,有机会长存于世。
这,还用选择吗?
但是,蜀地立国,又是蜀郡多数百姓的愿望。
他还有担心,如果不独霸一方,将来亲近李府的姜裕等人,可能会遭到清算。
“如果不称王,蜀地能保持安定吗,能保住我们的人平安无事吗?”李昱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荀况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大乱将至,就连为师,说不定哪天也会陨落,谁人又能永保平安?”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等将来发生变故,强如亚圣,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危,更不用说保护他人了。
“不过……”
荀况话锋一转,胸有成竹地说道:“若不称王,蜀郡暂时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有人已经为你预设了条件,只要不称王,蜀郡可由你担任郡守,一切维持现状,只是现在,你想抓住张老实,就需远赴赵国,郡守之位,只能从长计议了!”
李昱闻言,心中惊异不已。
秦王柱因他们而死,他本以为秦国必然会对他们李家进行清算,没想到师尊竟然说秦国能够既往不咎,还让他有机会担任蜀郡郡守?
这其中的缘由,他实在难以捉摸。
“没错,看来你的心中,已经有了抉择,这样,让我那朋友给你解释吧,算下来,他也算是你的救命恩人。”看到李昱惊讶的眼神,荀况笑了笑,再次提到了他的朋友,看来,他这朋友身份应该不一般。
“救命恩人?”李昱的眼中充满了疑惑。
“没错,他发现秦王对李家忌惮的时候,就已经告知为师。”
荀况解释道,“为师立即让稷下学宫传信,让你们李府搬迁至学宫,可是你母亲未能同意。”
到这里,荀况的眼中闪过一丝自责,他深知,如果当时他能亲自去李府,说明情况,他们可能就会同意搬迁,就能避免这场灾难,然而,他当时身受重伤,无法前往。
“这次我能及时赶来,也是因为他找到机会给我传信告知,然而,还是晚了一步。”
李昱的心中充满好奇,这人能掌握秦王的动向和想法,必定在秦国拥有不低的地位,那到底是谁呢?
“不用猜测了,那友人昔日与李公也关系莫逆,昨日已达灌县,等着前来拜访,现在是时候了。”荀况说完,一道白光闪过,人已消失不见。
下一刻,他又突兀出现,身边多了一个头戴斗篷之人。
来人揭开头蓬,年约不惑,笑眯眯的脸上没有任何威严,看起来根本不像身处高位,反而更像一个左右逢源的生意人。
“李昱贤侄,自十年前初见,那时你尚是幼学之年,光阴荏苒,今日重逢,真乃感慨万千。”
来人满脸热情,仿佛老友重逢一般。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瞧你如今,不仅英姿勃发,一表人才,更以一篇檄文震撼四方,名扬天下,真乃后生可畏,前途璀璨,不可限量矣!”
对于此人,李昱脑中只有依稀的印象,以前来过李府,似乎和父亲关系还不错,只是当时年幼,记忆比较模糊了。
看着李昱的表情,来人就已经清楚李昱的心思,知道他不太记得自己了,于是马上笑道:“是不韦唐突了,忘记贤侄当时年幼,应该没有多大印象了。”
不韦?不会是吕不韦吧,那可是个大奸臣啊,李昱心中一突。
“先前不韦从子楚处得知先王预对李家不利,以我与李公之交情,怎能视而不见,于是设法告知荀君,不料嫂夫人故土难离……”
来人说着,眼睛通红,几滴泪珠从眼角流下。“之后我一直留意此事,终于得知先王具体动手时间,然而不韦无能,竟无法及时将消息传出,最终导致惨剧发生,不韦无能啊!”
“不韦请勿自责,世事无常,不得强求,你已经尽力了,若非得到你的消息,老夫也不会及时到达郡城,救下我的两个徒儿!”
荀况拍了拍来人的肩膀,然后向众人介绍道:“还未给大家介绍,他是吕不韦,先前与太子子楚交情莫逆,昨日子楚匆匆登基,号庄襄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封不韦为相国!”
众人闻言,眼中满是震惊,皆未想到眼前这个眼睛通红的男子,居然是秦国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还真是吕不韦,李昱暗中苦笑,他来这个世上,才几天的时间,先是一篇檄文得罪了各国君主,间接弄死了秦王,现在又和这有名的奸相拉上了关系,这是越走越黑的节奏啊。
但是,他再怎么对原时空历史上的吕不韦心有不岔,但在这个世界,吕不韦也实实在在算是他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吕不韦及时将消息传递给荀况,他恐怕已经命丧黄泉了。
“见过相国。”李昱和众人一起,拱手行礼。
“无需多礼!”吕不韦虽然眼睛通红,但还是微微一笑,“多亏荀君,对外说是依靠不韦游说,不忍秦国大乱,这才交还的王印,让不韦提前立了大功,这才阻止了那反对之声。”
吕不韦对荀况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随后又微微一叹,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忧虑之色,“可惜的是,陛下初登王位,而不韦又势单力薄,以后的路,不好走啊!”
确实,在这个乱世之中,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并非易事,尤其是他吕不韦,这样一个靠着太子上位的人,虽然一时依靠王印之事,阻止了反对之声,但要坐稳相位,却并不简单。
说到这里,吕不韦话锋一转,“目前,王公贵族,皆不愿秦国发生内乱,在不韦的建议下,陛下应允,对先王一事不做追究,贤侄亦可担任蜀郡郡守一职,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