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三两步来到几人身前,一把薅住人往路边拉了两下,动作迅捷有力,生怕慢了一秒就会酿成大祸。
“不要命了!真要撞上,明日大唐就要天下缟素!”
李放厉声呵斥道,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显然是被刚才的险情吓得不轻。
说话的时候,李放眼中闪过一丝后怕,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要真出了车祸,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真是片刻不能分神,只是走个神的功夫,李世民他们就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
李放在这里着急,可他对面的四人却表情各异。
李承乾和李泰脸上还带着些愤愤不平,显然对李放的粗暴举动感到不满。
“此人殊为无礼!竟然敢出言不逊,若在我大唐......”
李承乾狠话还没放完,李放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在你大唐如何?你现在给我变出你们大唐的府兵来?去啊,把他给抓回来砍头!”
李放不客气的话,让李承乾有些错愕,脸上的愤怒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茫然和不解。
“先生......”
错愕的表情下,是隐藏在深处的愤怒与杀意。
他是大唐太子,除了他亲爹李世民,谁敢这么训斥他?
李放,不过区区一个后世平民,竟敢如此?
只是碍于李世民的看重,李承乾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思,这才强行装出一副正常的样子。
他错愕,李放还气不打一处来呢。
“刚才我叫你们停下来等人的时候说了,先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几分钟就等不了?”李放指着车流怒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焦急。
“看看这速度,刚才我要是再晚一步叫住你们,死的就是你们了!”
斜眼看着李承乾,李放讥讽道:“是不是太子殿下想要早一日登基啊?”
此话一出,本来就心里有鬼的李承乾立刻脸色大变,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
也顾不得这是在大街上,他朝着李世民扑通就跪下了:“阿耶!儿绝无此意!不然,儿也不会也随阿耶左右!还请阿耶明察!”
李世民以手扶额,感觉像是头风又犯了,眉头紧锁,脸色有些苍白。
他苦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儿子起来:“大庭广众之下,别再引人注目了,先起来吧。”
说罢,李世民看向了李放,眼中带着几分无奈:“先生这张嘴啊,朕今日算是领教了,魏玄成比之先生都要差上几分。”
古人进谏,那都是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一板一眼。
哪里有像李放这样的,反讽、教训叠加,弄得李世民都感觉有点下不来台。
见李世民开口,李放语气缓和了些,脸上的怒气也稍稍消散。
“陛下也不要怪我说话难听,此地不是你们大唐,行走坐卧自有其规律在,方才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
说着,李放指着道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质问道:“陛下觉得,要是你撞上去了,会是个什么下场?”
李世民无话可说,眉头紧锁,目光凝重。
说到底还是几十年的习惯,让这些个古人心底还是存着傲慢之心。
固然现在身旁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但从出生就养成的习惯哪里那么好改正的?
这才导致他们几人心中轻视,轻率的便要任性而为。
眼前气氛不对,长孙无忌上前打了个圆场,脸上堆满了笑容:“先生勿怪,要怪就怪我吧,是我让大家好奇心起,大家还是记得先生之言的。”
抬眼看去,长孙无忌那张圆脸上堆满了笑容。
李放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此处毕竟是千年之后,诸位还是当有敬畏之心。”
转身摆摆手,李放示意几人跟上,他也懒得说了。
明显是白费功夫,这些人三观已经稳固,岂是他两三句话能扳过来的?李放也懒得废那个事了。
反正他们以后来现代的机会也不多。
他的车停在路的另一边,招呼几人上车,还是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穿越走才好。
事已至此,李世民几人也不好意思再去看对面那群小学生了,只好老实地跟在身后。
只是其他人的目光,让几人有些不自在,尤其是李泰,他忍不住低声嘟囔了几句,显然对周围的目光感到不适。
李泰忍受不了,将一旁的李治叫住低声呵道:“稚奴!你就这么让那小子如此训斥我等?我是无碍,可阿耶乃天子,岂容得此人冒犯!”
“兄长容禀。”李治一脸的苦相,又朝着李世民一拱手,“阿耶,方才若不是阿兄开口,是真的有生命危险的。况且,阿兄语速飞快,哪里有我插嘴的余地?”
“那你......”
李泰还想再说什么,李世民开口打断了他:“青雀。”
伸手拉起小儿子,李世民语气缓和了些,眼中带着几分慈爱:“那位先生也是好心,现在想来,此前朕确实有些失了敬畏之心。”
缓步上前,李世民侧头看着身旁的光怪陆离,颇有感慨:“千年时光,除却了帝王将相外,其余百姓也能留下此等伟业,实在不容小觑啊。”
三个儿子并一个大舅哥围在李世民身旁听他感慨,几人正自附和几句,不远处李放催促的声音传来。
“快点吧!就等你们几位了!”
无奈的笑了笑,示意李治不必解释,李世民带头向着那个庞然大物而去。
来到李放身前,李世民忍不住抚摸着那冰冷的车身,上手敲击了几下,咚咚作响,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和赞叹。
“此物也能像那些车一样,在路上疾驰吗?”李世民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李放不无自豪地表示:“那是自然,这车子比起奔马来,只快不慢,还比马持久,能载的人也比一匹马要多了去了。”
李世民眉头微皱:“如此利器,竟然只是代步之用,属实是有些浪费了。”
言语之中有些可惜。
只是略一思考,李世民就能想象的出,若有几十上百辆这样的大车驰骋于战场之上,必能所向披靡。
不仅机动性高,还不像骑马那样损耗士兵的体力,以此打运动战定然合适。
而且拍打之间,李世民就察觉出了车身的坚固。
若是真能都像方才所见的那车子一样飞驰,那这车子本身就是一种战争利器。
不过是两三眼的功夫,李世民就在心底围绕汽车规划了数十种战法。
率领少量精兵长途奔袭,这本就是李世民所擅长的战斗方式。
绕着车身走了几圈,身后带着几个尾巴,李世民想要询问一下李放能不能弄到些这种汽车车回大唐。
可回头看到李放和赵祯几个人正在忙活着装车的时候,李世民又说不出话来了。
回头示意了下儿子:“上去帮忙,连你们幼弟都比不上吗?”
李承乾苦着一张脸,但还是躬身领命,上去搭把手。
李泰还想挣扎下,他缓步来到李世民面前,脸上带着几分委屈:“阿耶,你看儿这身躯,上去恐怕就只能添乱吧?”
“你......”
李世民正要教训一下他,不可太不合群。
可是看到李泰的表情,又想起李放刚刚说的历史,心底顿时一软。
“唉!日后承乾继位,青雀就要被贬出长安,虽未横死,可也是受苦了。”
想起自己脑中未来李泰的那张胖脸,李世民不禁有了些触动。
“你还算圆滑。”
抬头看了眼,那边确实已经挤满了人,李世民摇了摇头,也没再强求李泰过去。
父子二人带一个长孙无忌,围在车旁,谈论着李世民的畅想。
可李承乾却将李泰的举动看得明明白白,顿时心下嫉恨无比。
“孤乃太子!孤都要来此帮些所谓的忙,他只是一个魏王!一个魏王!”
心底无声的咆哮着,李承乾低下头去,尽力掩盖自己的眼神。
来到李放等人身前,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将东西都塞进去,李放准备的太充分了,后备箱都够呛能装下。
“你把这个竖起来,然后再横着塞进去,不就行了吗?”赵祯在一旁指手画脚,语气有些着急。
李放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说的轻巧,要不你来?”
“我来就我来!”赵祯卷起袖子,接替了李放的位置,脸上满是自信。
“朕就让你看看,朕可不只会治国!”
赵祯自小就未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过,刘娥对他又是高压教育。
不得不说,这一趟趟的现代之旅,确实激发了赵祯内心的某种补偿机制,让他的青年心性展露无疑。
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
听到赵祯的自称,又看到他和自己相仿的年龄,李承乾心中一动。
想起先前的介绍,这个仁宗皇帝来自宋朝,是大唐之后的王朝。
也就是说,李治先前告诉自己的历史他也是知道的。
又回头看了看身后,李世民三人站在车头处朝着马路上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什么。
这会儿他们学乖了,不跟李放报备,可不敢轻易离开。
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泰的背影,李承乾下定了决心。
“诸位。”李承乾小声招呼了下,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
见几人目光投了过来,他壮起胆子说道:“诸位应都谙熟历史,那不知几位可否见告,在下的历史有何关键之处?”
说罢,李承乾一边观察李治的神态,一边回头去看李世民。
紧张之下,眼睛两面扫视,头颅连摆,都不够他忙的了。
听李承乾这么问,几人手上的动作放缓了许多,李放和赵祯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李治。
李承乾这么说,明显问的就是他谋反之事啊。
可见他对李治还是没有完全信任。
还没等他们想好如何回答,在一旁冷眼旁观许久的吕夷简先开口了。
“殿下既然问了,那不妨听听老朽的建议。”
说着,吕夷简试探性地看向了赵祯。
他是有话想说,但不知道赵祯是什么态度可不敢胡乱开口。
毕竟李治还在这里,在场几人心里可都清楚,李唐这五人,笑到最后的反而是他这个年纪最小,最人畜无害的小子。
眼下李治和赵祯相处这么久,谁知道他们有什么谋划没有?
大唐之事又不涉及他们大宋,要是赵祯不反对,吕夷简不介意出于本心说上一说,可因此与赵祯闹矛盾,那就得不偿失了。
赵祯还未表态,李放先反应了过来。
他笑着说道:“吕公尽管直言,太子殿下的下场,想必九郎早已说过了,吕公不必忌讳。”
说到“太子”二字时,李放刻意加重了语气,同时背对着李承乾给吕夷简使了个眼色。
吕夷简那是什么人?
朝堂里摸爬滚打几十载,如今到了花甲之年,可谓是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李放只是微微提醒,他自然心领神会。
李放的意思很明确,可以告诉李承乾太子的下场,但也仅限于太子的下场。
至于之后的事,李承乾就没必要知道了。
声音传到了李承乾耳朵里,他自然也听到了李放的重音。
不过他并未多想,听李放语气中的笑意,李承乾还以为李放是在刻意讽刺自己。
他知道的只是李治给他转达的历史,李放刻意强调太子二字,在李承乾看来只是在嘲讽他。
也是,一个造反失败的太子,别人如何不能嘲讽?
李承乾按下心底的愤恨,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还对李放道了声谢。
接着,吕夷简便开口了。
“殿下,太宗皇帝乃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他给殿下延请名师,严加教导,也是想让殿下日后继位时能更好地处理国政。怎能因为兄弟之隙,就心生反意呢?”
“以子背父,即便殿下成功了,将来青史昭昭,殿下也是瞒不过去的。更何况以太宗皇帝之神武,又岂能轻易成事?”
出于最朴素的儒家伦理观,吕夷简苦心劝解李承乾,但李放一点都不担心。
要是李承乾不知道历史,说不定还有那么一丝可能能被吕夷简劝动。
现在却是绝无可能了。
高压之下,李承乾心理已经扭曲,造反之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听了吕夷简的劝告,李承乾终于确认了李治没有糊弄自己。
因为他能看出来,吕夷简是真心的,他是真的有些痛心疾首,就和那些整日里给他进谏的教习师傅一样。
而这,正是让他厌烦的地方。
至于事先串通的可能,吕夷简一个宋朝老臣,他和李治串通作甚?
帮着李治取得皇位?
这个可能压根没在李承乾心中出现。
只是确认了自己在历史上确实造反了,结果还失败了,就足以让李承乾坚定心智了。
“长者所言振聋发聩,我受教了。”
李承乾躬身施礼谢过吕夷简,脸上带着几分恭敬,但眼底的冷意却丝毫未减。
回头看了眼李世民,李承乾向前走了几步,主动上去帮忙搬东西。
碍于李世民在旁,李放拦下了几人的话头:“赶紧都动起来,别误了时辰。”
很快,一行人就将东西都塞进了后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