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着三个儿子离开,王允的表情变得沉重了不少。
他站在庭院中,望着儿子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苦涩。
也是他的失误,没想到自己与儿子们之间已经产生了那么大的隔阂。
父子相疑,竟至于此?
想到这里,王允苍老的面容仿佛又老上了几岁,眉间的皱纹更深了几分,眼神中透出一丝疲惫与无奈。
看着那个老人的背影,李放心中也是唏嘘不已。
王允虽然手段酷烈,但确实是有着自己的坚持,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汉室忠臣。
这样的人,因为要救国,不得不与自己的儿子产生冲突,哪怕是因为李放他们,李放自己也不免动了恻隐之心。
他正想上前安慰两句,那边王允却先一步调整好了心态。
王允深吸了一口气,挺直了腰板,脸上的悲郁之色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坚毅。
在他的心里,与个人的小家相比,自然是朝廷这个大家更为重要。
只是心中悲郁了一阵,王允便迅速转变了心态。
他转过身来,面对着李放,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今日诸多贵客盈门,本就不该带他们三人前来,是老夫莽撞了。”
李放赶忙接话,紧赶两步上前安慰:“叔父这是说哪里的话,世兄他们不过是一时误会罢了,本来就是一家人,日后说开了就没事了。”
“但愿如此吧!”
王允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也只能希望李放说的是对的。
他强打起精神,只是好像没什么用,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因老夫家事,耽误许久,那些贵客怕是也等急了,实在是失礼。现在也不是浪费时间的时候,贤侄还是赶快带老夫去与那几位会面吧。”
经过前些日子的科普,对于中国历史,王允也是粗通了一遍。
他知道今天来的都是什么重量级人物,还指望着向那几位请教一下救国之道呢,可不能怠慢了。
想到这里,王允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终于,在李世民他们已经等得很不耐烦的时候,李放带着正主来了。
待客厅中,李世民与赵祯坐在上首,两位皇帝并两个宰相,互相之间交流着治国之道,表面上还算融洽。
曹髦因为身份,也能在一旁混个座位虚心学习,而李承乾兄弟就只能侍立左右了。
可空空如也的茶杯,以及频繁投向门口的目光,证明了他们并不像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淡定。
李放和任红昌不知道去了哪里,无聊的他们只能互相聊天。
聊着聊着,便把刚刚奉上的茶水给喝了个精光。
又因为李放的吩咐,临时从司徒府调过来的下人也不敢靠近此处,一行人属实是有些绷不住了。
皇帝和宰相们还能保持住体面,李泰可是已经遭不住了。
左思右想之下,李泰走了几步来到一旁正在玩手机的徐妙锦身前,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这位姑娘,李先生不知去了何处?可否去派人找一下?”
只是,他着急,徐妙锦也未见得平静到哪里去。
被李泰打断了思绪,徐妙锦也有些烦躁,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不耐:“这我上哪知道去!要真等不及,自己出去找呗!”
对于李泰这个人,她是很不喜的,能说出杀了儿子传位弟弟这种话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
如今正好她心情不好,李泰又主动来触霉头,指望她有什么好话,那自然不可能。
徐妙锦的语气很冲,李泰又不是什么大方的人,当下也懒得多言。
他冷哼一声,甩袖而起,脸上的肥肉微微颤动,显然心中极为不悦。
他几步走到李世民面前,拱手说道:“阿耶,那先生出去许久未见回转,杳无音信。为圣驾安全计,儿觉得,还是先让稚奴带我等返回大唐吧?”
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李泰自然不可能自己出去找人。
别说有没有危险,就是他那副体格,就不允许他有太过剧烈的活动。
思索再三,他还是向李世民提议,先撤吧。
来之前他们就知道了此时的背景,正是董卓乱政,无法无天的时候。
他们要见的,也是历史上那位诛杀了董卓的司徒王允。
李放出去那么久没回来,李泰不得不担心,会不会是西凉军有什么行动了?
穿越之术神奇,但相比之下,李泰还是更相信钢刀、快马的权威。
所以,他才如此提议。
“唔~~~”
李世民也犹豫了,若是能见一见百年前的古人,看一看王司徒长什么样子,他是很愿意为好奇心买单的,所以才会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此。
可要是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安全,那就不太妙了。
他沉吟片刻,目光转向赵祯,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赵官家以为如何?”
赵祯也有些迟疑,不过由于他的穿越能力是归于自身,想走一个念头也就走了,不像李世民他们还要靠李放或者李治带着。
思量之下,他还是比李世民等人胆量大一些的。
他微微点头,语气和缓的安抚道:“李放可能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吧?之前也说了,此时董卓不在长安,而是去了郿坞,不太可能有什么危险,要不再等上一会儿?”
看着对面那个年轻皇帝都愿意继续等,李世民也抹不开这个面子。
他这个“千古一帝”,前辈明君的典范,总不能先走吧?
他招手叫过李治来,让他离几人近一点,准备再等等看。
就在这个时候,李放一路引着王允来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王允调整了下心态,脸上堆满了歉意的笑容:“诸位,恕罪!恕罪!老朽来迟一步,实在是不该,让诸位久等了!”
他满脸堆笑,一脸歉意的迈入了大堂。
终于听到动静的几人站了起来,一起看向门外。
李放身旁的老者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王允也略带些激动的看着他们所有人。
王允心中闪过一句话:“此必身居高位者!”
只是看李世民等人身上透露的气质,王允就认定了,这些人绝对出身不凡。
常年执掌朝廷,这点认人的本领,王允还是有的。
脸上的笑容更热烈了几分,王允三两步赶上前去:“贤侄,赶快给老夫介绍介绍,老夫也好挨个赔罪。”
李放上前给双方介绍,这个是哪朝的皇帝,那个又是谁家的宰相。
一通介绍下来,让王允大开眼界。
直到介绍到了一个人——曹髦。
“这位是......”
介绍到他时,李放也卡壳了。
曹魏和东汉的关系那自是不必说,之前李放热心的给王允科普了一番三国的由来,因此反而不好介绍曹髦。
看出了李放的为难,曹髦主动上前自我介绍。
他简单的一拱手,礼貌而不失傲气的开口道:“晚辈大魏天子曹彦士,见过司徒王公!”
“陛下,有礼了......”
按照惯性,王允如常还礼,直到话说出口,他才意识到了什么。
“大......魏?曹氏?”
保持着揖礼的姿势,王允怔怔的看着曹髦,然后缓缓将目光移向李放。
发现李放的表情异常,王允猜到了。
他冷着脸问道:“曹孟德是尊驾何人?”
曹髦向上拱手,一脸郑重的回答:“王公所言,乃是我大魏太祖武皇帝。”
“武皇帝?不过一乱臣贼子耳!”王允忍不住脱口而出,表情里满是愤慨。
曹髦正色开口辩驳:“王公此言差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已失鹿,全赖我先祖栉风沐雨勘定天下。汉室衰微,自当让与贤者,否则昔日汉高帝何以取天下,定江山?”
王允表情复杂地看向曹髦,那张年轻的脸上,满是昂扬奋进的精气神。
沉默良久,王允感慨了一句:“曹孟德有一个好子孙啊。”
哪怕知道曹髦乃是曹操之后又能如何呢?
且不论这少年天子和李放的关系,就算自己在这里留下了他,把他杀了,对改变现在天下的局面有帮助吗?
看曹髦那年轻的容貌,并不知晓司马篡魏详细过程的王允还以为,此时的曹魏恐怕还是一片稳定。
因为泄愤,而交恶李放,这笔账划不划算王允还是算得过来的。
李放赶上来打圆场,开口安抚王允:“叔父,这怪我了,忘了提前跟您打招呼了。不过您放心,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不是那等昏暴之主。”
王允没有发作,而是又扫了一眼曹髦后,释然道:“无碍,老夫暂时还没糊涂,理会得轻重。”
“叔父心胸宽广,小侄佩服!”李放昧着良心夸赞,脸上堆满了笑容。
“心胸宽广?”
王允无奈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放朝着曹髦摆了摆手,示意他往后站站,他则扶着王允往下走:“来,我再给您介绍下一位,这位可了不得,她父亲那是......”
走了没几步,王允忽的停了下来。
本来正滔滔不绝介绍大明的李放愣了一下。
此时就听见耳边响起一句询问:“当今陛下,在,在禅位后,过的可还好吗?”
短短几个字,却仿佛用了很大的力气,话语中都有些微颤抖。
再看王允,眼圈微微泛红,只顾着坚毅的盯着前方。
他问的自然是刘协。
史书上写的刘协退位后过得还可以,被封山阳公,行汉正朔。
可那终究是史家之言,未可轻信。
王允还是想从离那个时代更近的人口中听到那个答案,现在皇位上的那个天子,在曹髦的位面下场究竟如何?
曹髦知道这是问自己的,于是又站出来回答:“先帝继位后第二年,山阳公寿终而崩,先帝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之礼葬于禅陵,谥曰孝献皇帝,随后任命山阳公嫡孙为新任山阳公。”
“你所言先帝,是曹丕啊,还是曹丕的儿子?”王允又追问了一句,好似是在试探什么。
曹髦也是机灵,干脆利落的反驳道:“王公莫不是以为山阳公是先祖文帝所害?”
王允默不作声,似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又好似是默认。
好在曹髦也没期望王允回复,反问过后,他顿了片刻继续说道:“先帝乃是我大魏明帝,先祖文帝之子。”
半晌,王允只说出了三个字:“这样啊。”
表情中带着几分释然,王允算是渐渐恢复了平静。
停下的脚步再度挪动起来,王允来到了下一个人面前。
徐妙锦起身行礼拜见,李放赶忙上前介绍。
经过一个小插曲,王允总算是认识了这几个穿越者,这其中他最为看重的,自然就是李世民、赵祯、长孙无忌还有吕夷简了。
也只有这些皇帝、宰相什么的,能够给他提出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当大家互相都见过之后,王允再次来到堂中,满是歉意的开口:“方才是老夫家事,累的诸位贵客久等,老夫在此赔罪了。”
说着,王允深躬一礼。
以他的年纪,如此隆重的行礼,这些人再大的怨气也不好发作了。
人有见面之情,当着面,他又这么诚恳,李世民他们自然不好再多言。
李世民客气的表示理解,大度的回复道:“王公言重了,此番旅程亦是我从未经历之事,只是片刻功夫,算不得什么。”
赵祯也代表大宋展露了善意,尊敬的回道:“王公之名千古流芳,定然非是有意怠慢,何来赔罪一说。”
听到赵祯的吹捧,王允摇头苦笑,微微带着些自嘲道:“家国沦丧之人,如何当得起陛下这般夸赞。”
想起自己历史上的下场,还有那日李放给自己看的视频,王允就有些臊得慌。
说是救国,可除去董卓后不足数月之功,便再次将复汉希望葬送。
他还是要脸面的,自然无法接受千古流芳这种赞誉。
一群人又寒暄了几句,最后王允调整好心态笑着说道:“今日乃是老夫认女的大喜日子,有诸位见证,老朽不胜荣幸。”
说罢,王允叫过李放来,二人互相交流了几句后,敲定了正式的仪式。
在李放的带领下,众人移步正厅,准备开始办今天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