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涿郡 涿县 西城门 县令苏洋亲自为涿县大儒卢植送行。 不久前,朝廷征卢植为博士,让卢植去太学教授经学。 博士,秩三百石。 章帝白虎观会议后,确定大汉一共有十四本官方认证经学,分别安排十四个博士负责传授。 其中《孟氏易》被袁家垄断,只有袁家人可以担任《孟氏易》的博士,袁家掌控了《孟氏易》的解释权,没有袁家的允许,其他人不能乱解读《孟氏易》 苏渊、郑玄、卢植,都是马融的弟子,卢植算是苏渊的师弟。 三人也偶尔互相谈论经学。 三人中,苏渊完全投身进了官场,已经很少钻研经学了,郑玄完全投入了经学,不怎么关注官场,卢植则是一边钻研经学一边注意官场。 苏渊,五十五岁,太常,九卿。 郑玄,四十五岁,平民,一心一意钻研经学。 卢植,四十二岁,博士,秩三百石。 这三位都是当世大儒,苏渊也曾经去太学讲课,但后来就没时间去了。 卢植向苏洋告辞:“乡野草民,不值得县尊如此送行。” 苏洋微笑道:“能够给卢大家送行,这也是本县的荣幸。” 等到卢植远去后,苏洋又开始吩咐准备明日给渤海王一行人的伙食。 原来,是渤海王“意图谋反”,被朝廷问罪下狱,收到消息,囚车明日将要经过涿县。 渤海王谋反一事,其实还事关宦官内部的权力斗争。 渤海王刘悝在桓帝时期被废,后来,刘宏即位后,刘悝用五千万钱买通宦官王甫,请他帮自己在复国。 王甫在铲除窦武后,说服皇帝刘宏,给刘悝复国,让他重新拥有了渤海郡这个封地。 然而,等到复国以后,渤海王刘悝却舍不得给这五千万钱,一直找借口拖,就是不给钱。 王甫心中憎恨,但刘悝毕竟是汉室宗亲,不好报复。 等到段颎上任司隶校尉后,王甫可算是找到机会报复渤海王了。 “连宦官的钱都敢黑,等死吧你。” “汉室宗亲又如何,敢黑我五千万,汉室宗亲也得死!” 不仅只是五千万被黑,渤海王刘悝还跟中常侍郑飒亲近,这让王甫很不满。 士族不是铁板一块的,宦官也是如此。 王甫、曹节、郑飒,他们三个中常侍分属三个阵营。 王甫跟士族死磕到底,曹节首鼠两端,郑飒相对亲近士族。 当然,哪怕郑飒亲近士族,也还是被士族骂,毕竟他是宦官。 除了这三个中常侍在互相内斗,底下的几个中黄门小黄门,也天天想着取代他们,比如张让、赵忠。 士族们举报王甫贪腐时,曹节还在旁边帮忙一起举报王甫。 士族们举报曹节贪腐时,王甫也会帮忙一起举报曹节。 郑飒更是天天煽风点火,巴不得王甫曹节两个人打起来。 所以并不存在士族团结一致对付同样团结一致的宦官这种事。 士族们天天内斗,有的反对宦官,有的帮宦官一起陷害其他士族,有的左右逢源。 宦官也天天内斗,有的反对士族,有的帮士族一起陷害其他宦官,有的首鼠两端。 因为士族出身高贵,所以士族当两面派就是左右逢源,宦官当两面派就是首鼠两端。 司隶校尉段颎,以郑飒勾结渤海王意图谋反为由,逮捕了郑飒,将其诬告杀害。 没有中常侍郑飒这个后台,渤海王一家立刻就被抄家,渤海国改为渤海郡。 关押渤海王的囚车会在明日抵达,到时候,可得好好讨好一下王甫的党羽。 现在王甫最是得势,因为他捞钱最狠。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这些宦官,谁捞钱狠,谁打压士族更狠,谁就能得到重用。 首鼠两端的曹节,逐渐被皇帝冷落,亲近士族的郑飒,更是被皇帝直接抛弃。 身为工具人,居然站在士族那边,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就死! 翌日 渤海王的囚车队伍果然途径涿县,看管渤海王的差役们进入县署吃饭休息。 为首的一个小黄门,正是王甫的小弟。 一般情况,囚犯是由州郡掾吏押送就行了。 但是,渤海王身份高贵,纯正的汉室宗亲,不是中山靖王那种隔了不知多少代的,所以,必须由一个宦官领头看押。 苏洋给小黄门以及一众差役准备丰盛的宴餐。 宴餐结束后,又找人去坊市买了许多布履,送给了这些差役,并且送了一袋子钱给小黄门。 “苏县令有心了,我回去后,一定会向王常侍(王甫)上报您的善政。” “这些都是本县应该的。” 众人走路许久,脚上的鞋子都有所磨损,于是在吃饱喝足后,都换上了新履。 “不错不错,甚好。” 小黄门也换上新履,对新履赞不绝口。 等到小黄门带着囚犯渤海王离开涿县后,苏洋对身边的书佐吩咐:“拿着这些钱,去赏赐那个织席贩履的,他的这些新履,很是不错。” “是。”县书佐应和一声,带着钱袋子去坊市找那个织席贩履的。 没多久,县书佐带着钱袋子来到了坊市,找到了织席贩履的少年。 那少年姓刘,名备,没有字。 他现在才十二岁,还没到取表字的年纪。 原本,他也有个殷实之家,祖父做过县令,父亲给幽州刺史当过书佐,可是,父亲刚刚当上幽州刺史的书佐没两年就病逝,也就是在一个月前病逝了。 至于母亲,那早就离开人世了,比父亲还早。 丧父后的刘备,被同乡同宗族的一个长辈刘元起收养,帮刘元起经营坊市店铺,主要是卖布履和草席,他自己也要动手织席贩履。 才刚刚开张第一天,就接到了一笔大生意,这让刘备很开心。 涿郡刘氏也算是汉室宗亲,只不过血缘得追溯到前汉的中山靖王身上了。 他们整个里几百号人,都是中山靖王之后,几百个汉室宗亲都住在一起。 根据大汉的律法,经商之人是不能举孝廉举茂才的,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刘备这辈子已经没希望了,顶多就是赚点小钱,买些田亩,将来做个小地主或者小商人,仅此而已。 当然,律法是一回事,遵守不遵守是另一回事。 大汉律法还规定老百姓不能造反呢,所以老百姓就不造反了吗? 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