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我,大唐异姓王,从揭皇榜开始 > 第14章 为战,亦为胜

经过三日艰苦卓绝的赶路,颜末与薛万彻统率的两千精锐之师,终是抵达了北疆重镇——北恒州。

这支队伍在漫长的路途上历经风雨,疲惫却又坚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而北恒州,将是他们征程中的关键一站。

此城巍然矗立,城墙巍峨,于日光的沐浴下更显其庄严与肃穆。

远眺之下,城门处守卫森严,军旗随风猎猎,彰显着其作为大唐北方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

颜末端坐于马上,目光凝视着逐渐逼近的北恒州城。

此地将成为他挥师北进、追歼敌寇的起点。

连日来的长途跋涉,使得将士们疲惫不堪,尤其是战马,因长途奔袭与恶劣路况,多已马蹄磨损严重,难以再承受高强度的行军。

颜末眉头紧锁,逐一审视着那些负伤的战马,心中暗自叹息:“若早有马蹄铁,何至于此。”

颜末心中忧虑,这些细节可能影响整个行动的成败,但此刻已至北恒州,他相信一切尚存转机。

随着部队缓缓接近城门,颜末挺直了腰板,展现出作为朝廷使者的威严。

抵达城门前,守军如常戒备,见有来客,即刻提高警惕。

一名士兵挺身而出,声音洪亮地询问:“来者何人?请出示通关凭证。”

颜末面色沉稳,从容不迫地自怀中取出正使令牌。

令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上纹路繁复,字迹清晰可辨,彰显着持有者的尊贵身份与权威。

他高举令牌,高声宣告:“吾乃朝廷正使颜末,此行携有要务,需面见刘弘基将军共商大计,望速速通报。”

这令牌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颜末背后大唐朝廷权威的体现。

士兵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敬畏之色,但迅速恢复训练有素的状态,转身向同伴低语几句,后者随即疾步入城,向刘弘基将军禀报。

刘弘基闻讯,心中微动,即刻放下手头事务,亲自出城迎接。

他身披铠甲,英姿勃发,眼神中透露出历经战阵所特有的坚韧与沉稳。

很快,刘弘基的身影出现在城门口,他的出现也给这座紧张的边城带来了一丝别样的气息。

及至颜末面前,刘弘基不禁微露讶异之色,只见这位年轻使者虽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着一股坚定和睿智。

“在下颜末,拜见刘将军。”颜末自马背轻盈跃下,随即向刘弘基躬身施礼,举止间尽显谦逊。

“颜大人远道而来,实乃辛劳,请随我入城稍事歇息。”刘弘基诚挚回应,面庞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引领着颜末步入城中。

沿途,街道两侧的民众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注视着这支远道而来的队伍,而城中氛围则因战事的阴霾而略显紧张与繁忙。

抵达将军府邸后,刘弘基盛情邀请颜末入座,并即刻命人奉上香茗,以示款待。

“阁下莫非便是颜家公子?”刘弘基开门见山。

颜末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谦逊答道:“家父颜相时。”

闻及颜相时之名,刘弘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快步上前,以双手轻拍颜末肩头,赞叹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多年未见,你已成长为一名英气勃发的青年才俊。你身上那股子坚毅与果敢,与你父亲如出一辙,更添了几分将军之风范。”

颜末略显赧然,连忙谦逊道:“刘伯父谬赞了,晚辈实不敢当。”

刘弘基大笑,更显其豁达与喜悦,他随即吩咐侍女继续添茶,并转而询问起颜末此行的目的:“陛下此番派遣你前往北恒州,所为何事?”

颜末正色答道:“旨在分化东突厥势力,以解长安之危。”

他进一步解释道:“据情报显示,颉利可汗已亲率二十万大军,直逼泾州而来,泾州作为长安的北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时,气氛变得凝重起来,颜末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此言一出,刘弘基顿时神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你是说,颉利竟已率军直指长安?!”

长安兵力有限,泾州更是兵力薄弱,若真让二十万大军突破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颜末点头确认,并表明此行不宜久留。

刘弘基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明白其中的紧迫性,他虽手握三万兵马,却需同时应对高句丽与东突厥的双重威胁,兵力捉襟见肘。

根本无法支援泾州,更无法分兵于颜末。

若是分兵,北恒州就是一只肥羊,高句丽肯定不会错过啃食这只肥羊。

这其中的风险,刘弘基担负不起。

颜末恳求道:“伯父,我需要一些物资。”

刘弘基很是大气地说道:“贤侄但说无妨。”

颜末将没有犹豫,“我们长途赶路,马匹已经疲惫不堪,难以继续前行。所以想向刘伯父讨要一些干粮和马匹,以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刘弘基毫不犹豫地答应道:“这是小事一桩,你放心,我立刻让人去准备。”

颜末接着又说道:“另外,我听闻高句丽的武器有其独特之处,不知刘伯父这里是否有一些?我想讨来用一下,或许对我对抗外敌有所帮助。”

刘弘基闻言,面上浮现出一丝不解之色,沉吟道:“高句丽之兵器,诚然有其特色,然与我大唐兵刃相较,未必尽占优势。贤侄何以对此情有独钟?”

颜末微微一笑,未加详述,仅言:“此事关乎策略,待我从突厥归来,再向伯父细细道来。现下,还请伯父先行为我筹备。”

颜末心中似乎有着自己的盘算,但此刻他选择暂时保密。

见颜末不愿多言,刘弘基亦不便深究,遂颔首应允:“既如此,我便依你所请,即刻命人取来。”

未几,数千件高句丽兵器被呈于二人面前。

这些兵器形制奇异,多是齿器,而长矛和大唐的极为相似。

尤其是这些齿器,很好认,它们的出现,或许将为这场战争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

颜末细细审视,眼中思索。

他轻抚弯刀,感受其材质与锋利,又拿起箭矢,仔细研究其构造与特性,嘴角不经意间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微笑。

刘弘基在一旁静观颜末的举止,心中虽满是疑惑,却也未加打扰。

待颜末检视完毕,他方开口致谢:“刘伯父,这些兵器于我而言,实乃宝贵之资,感激不尽。”

刘弘基摆手笑道:“贤侄言重了,只要能助我大唐抵御外敌,些许兵器何足挂齿。只是,我仍好奇,你究竟打算如何运用这些高句丽兵器?”

颜末略一沉吟,答道:“伯父,目前我仅有些许初步构想,尚需进一步探索与试验。待有所成,定当与伯父分享。”

刘弘基闻言,亦不再追问,只道:“既如此,你此行务必小心。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差人告知。”

颜末起身,再次向刘弘基躬身行礼:“伯父慷慨解囊,颜末铭记于心。我大唐有伯父这等忠勇之将,实为社稷之福。”

两位将领再度就当前的战略形势与军事部署展开了详尽而深刻的探讨。

刘弘基详尽地向颜末阐述了北恒州的防御态势及邻近敌军的最新动态,而颜末亦不吝分享其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独到见解。

此番交流之中,颜末屡有精辟之论,令刘弘基对其刮目相看,心中暗赞其虽年岁尚轻,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与无畏的勇气,预示着其未来定能成就非凡。

时光荏苒,不觉间夜幕已悄然降临。

刘弘基没有挽留颜末:“颜贤侄,夜色已深,路上切记小心。”

颜末望向窗外幽暗的天色,心中虽感疲惫,却也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一秒的耽搁都可能对局势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他铭记刘弘基的叮嘱:“伯父,请放心。等小子从东突厥回来,在与伯父畅饮。”

刘弘基大笑回了一句好,随即命人筹备了充足的粮草、马匹以及高句丽的精良武器,并亲自送至城外,交予颜末之手。

“颜贤侄,一路平安,若有任何需要,务必遣人告知于我。”刘弘基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颜末拱手作别,言辞恳切:“伯父,后会有期。您亦需保重身体,共盼早日驱逐外敌,还我河山安宁。”

言罢,他翻身跃上马背,率领着麾下将士,毅然决然地向北疾驰而去。

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

月光如水,洒满古道,颜末与薛万彻率领的两千精兵在夜色中疾行,宛如一道不可阻挡的铁流。

薛万彻不解地询问:“大人,您携带这些高句丽武器,意欲何为?”

颜末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简短而有力地回答:“为战,亦为胜!”

在月光的映照下,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只留下一连串马蹄声,在夜空中回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