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我,大唐异姓王,从揭皇榜开始 > 第17章 颜母挑儿媳

李世民轻轻颔首,其深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手中的密函之上,沉声道:“此函最后所载,乃调遣四万精兵,隐匿于泾阳两侧,布下伏兵之阵。随后,朕将亲临渭水岸边,与颉利展开和谈,表面携七千担粮草,实则仅展露五千,既显诚意又藏锋芒,不轻易暴露底牌。”

殿内众臣皆屏息凝视,神色各异。

有者暗自揣度,以为颜末之策略显轻率;有者则赞叹其策略之精妙,非同凡响。

李世民内心对颜末的远见卓识与非凡勇气深感钦佩,此等冒险却蕴含转机之策,实为难能可贵。

然而,亲自涉险和谈,其间的风险与代价,让他不得不深思熟虑。

自己已非昔日虎牢关之上,以一己之勇震慑十万大军的秦王,而是肩扛帝国兴衰重任的大唐天子。

在内心激烈的权衡与抉择中,李世民回忆起往昔秦王的英勇与无畏,那份豪情仍犹在心头。

但今日的他,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整个大唐的命运。

他必须在这紧迫关头,做出最为稳妥且明智的决定。

殿内气氛凝重,李世民的心绪波动,即便是最细微的变化,也未能逃过群臣的敏锐洞察。

李靖眉头紧蹙,缓缓进言道:“陛下,于泾州两侧设伏,实乃险中求胜之策。若此计成功,必能震慑东突厥,为和谈增添筹码。然,此计亦如行于薄冰之上,稍有差池,我军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鉴于东突厥动向难测,我军行动务必慎之又慎,确保万无一失,以免任何细微疏漏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李靖之言,如重锤击鼓,令殿内众人皆陷入沉思。

长孙无忌更是忧心忡忡,他忧虑地言道:“陛下亲赴和谈,实乃冒险之举。颉利狡猾且凶残,万一……”

言未尽,意已明,众人皆能体会其未尽之言中的深切忧虑。

当前局势,犹如悬于一线,李世民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大唐的根基稳固。

任何闪失,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动荡。

太上皇及其势力的存在,更是让这一决策充满了变数。

在此关键时刻,唯有李世民能做出最终决断,而群臣所能做的,便是在他决定之后,全力辅佐,共克时艰。

李世民深知此番局势之险峻,然亦洞悉,为大局计,必行非常之策。

他凝视着手中的密函,心中对颜末的胆识与谋略不禁又添了几分赞许。

“此子,果敢有谋,竟至为朕筹谋布局。”李世民轻叹一声,嘴角勾起一抹无奈而又欣赏的笑意。

此言一出,群臣皆心领神会,知晓了圣意所向。

房玄龄沉稳进言:“陛下,和谈之际,粮草之备,实为重中之重。多则显弱,少则激怒,分寸之间,需我等细细斟酌,方可不失大唐之威严与气度。臣以为,先拿出四千担粮草,看一看颉利的反应。”

李世民微微皱眉,有些担心,说道:“四千担会不会有点少了?”

房玄龄想到那些饱受战乱的大唐百姓,痛心不已,大声说道:“大唐之物焉能多予异人乎?”

杜如晦紧随其后,补充道:“且应未雨绸缪,和谈之外,军备亦不可松懈。此刻,我等所行,犹如履薄冰,一步之差,或致满盘皆输。故需双管齐下,以备不时之需。”

程咬金闻言,拍案而起,豪气干云:“陛下,末将愿率铁骑,誓死护卫陛下周全。若那颉利胆敢轻举妄动,俺定让他有来无回!即刻点兵,不容片刻耽搁!”

李世民见状,温言劝阻,笑道:“程将军忠勇无双,朕心甚慰。然此次和谈,需以智取胜,不可轻率用兵。朕将精选勇士随行,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我们既要强化武力后盾,亦需在和谈桌上运筹帷幄,争取大唐之最大利益。”

颜末之策虽显激进,却亦蕴含深意,于这风雨飘摇之际,或许正是破局之关键。

于是,李世民开始深思熟虑,如何将颜末的奇思妙想与群臣的稳健之策巧妙融合,编织成一张无懈可击的战略之网。

随后,会议进入了更为细致的讨论阶段。

李靖详细规划了伏兵部署的每一个细节,从兵力配置到地形利用,无不力求精准高效,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迅速而隐秘地完成布局,乃是制胜之要。

房玄龄与杜如晦则负责粮草辎重的筹备工作。

粮草乃军队之根本,稍有差池,便可能动摇军心,乃至影响整个战局。

因此,他们精心筹备,力求万全,并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神情凝重而专注,他仔细聆听着殿内群臣的每一条建议,不时点头表达着内心的认可。

此番东突厥的侵扰,无疑是对大唐帝国的一次严峻挑战,唯有明智且果敢的决策,方能化解这场危机,守护大唐的基业与万民的安宁。

时间在紧张激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

李世民的心中,正反复思量着颜末所献的计策,同时也在细细斟酌着众位大臣的谏言,渐渐地,一个清晰的思路在他脑海中成形。

他目光温柔地扫过眼前这些为大唐江山呕心沥血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忆往昔,秦王府的岁月里,他们便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时至今日,这份忠诚与奉献依旧未改。

“众卿家!”李世民的声音沉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开来,“东突厥侵扰边境,百姓陷于水火,社稷面临危难。颜末之策,虽险象环生,却也蕴含着一线生机。朕意已决,将亲赴渭水河畔,与颉利会面,共商和谈大计!”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

大臣们或面露惊愕,或急步上前劝阻,更有者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轻易涉险?一旦有失,大唐将何以为继?”

李靖亦抱拳上前,沉声道:“陛下,和谈之事,可遣使臣前往,陛下亲往,实乃太过冒险。臣等定当周密部署伏兵,确保陛下安全无忧。”

程咬金更是瞪圆了双眼,粗声粗气地说道:“陛下若去和谈,俺老程怎能放心得下!就让俺随您一同前往,誓死护卫陛下周全!”

李世民望着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每个人的担忧都是出于对他本人及大唐未来的深切关怀。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更明白在关键时刻必须做出艰难而正确的选择。

“众卿家的心意,朕已了然于胸。”李世民缓缓言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此次和谈,非同小可。朕若不亲自前往,何以彰显我大唐的诚意与决心?朕坚信,有众卿家鼎力相助,有我大唐铁骑护佑,朕定能平安归来。”

随后,他逐一吩咐道:“李靖,你需精心策划,确保伏兵部署万无一失;房玄龄、杜如晦,粮草辎重务必筹备周全,不容丝毫差池;长孙无忌,你则需总揽全局,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如此一番安排,既展现了李世民的英明决断,也彰显了他对群臣的信任与依赖。

在这一刻,整个朝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他向程咬金等一众忠臣谆谆嘱托:“卿等需紧密协作,以精兵护卫朕侧,然务必严守军令,切勿轻举妄动。”

群臣闻之,无不心悦诚服,纷纷跪拜,“臣等誓以全力捍卫大唐基业,确保陛下龙体安康。”

李世民轻轻颔首,眸中不屈,沉声道:“朕誓要让颉利知晓,我大唐虽逢时艰,却无丝毫畏惧之心!大唐之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群臣齐声赞颂:“陛下英明,万民之福!”

随着天际渐明,朝会散去,大臣们虽面带倦色,却步履坚定,各自归家。

李世民独坐龙椅,再次审阅案牍,随后对侍立一旁的太监轻声吩咐:“速往颜府,将颜末大败东突厥两部之捷报,亲告于颜相时。”

太监领命欲行,李世民忽又唤住,补充道:“且慢,再至太医院取些珍稀药材,一并送往颜府,他身体不好,该补补。”

太监应诺,悄然退出。

及至颜府,晨光已洒满庭院,金辉与古木交相辉映,一派祥和。

颜相时正与夫人王沁于正厅内,细商家事。

王沁手执数张红笺,其上记载着名门闺秀的生辰八字,她面带温婉笑意,言道:“老爷,您看这张家千金,八字与末儿极为相契,且张家世代书香,家教严明,此女才情兼备,容貌亦端庄秀丽,实乃末儿良配。”

言罢,她将红笺递与颜相时,眼中满是对未来儿媳的期许。

颜相时接过红笺,眉头微蹙,细细审视,沉吟片刻后道:“夫人言之有理,张家小姐确为佳人。然婚姻之事,关乎末儿终身幸福,不可仅凭八字与门第而定。我亦闻虞家有女,才情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亦是不可多得之佳偶。此事还需慎重考量,方不负末儿前程。”

言毕,二人相视一笑,继续深入探讨,力求为颜末觅得最佳伴侣。

颜相时缓缓言道:“虞家之女,性情温婉,才德兼备,于长安城中享有盛誉,若能与吾家联姻,对末儿仕途之发展,未尝不可视为助力之一。”

他拾起案上另一纸笺,其上赫然书写着虞家千金的生辰八字,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与权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