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重生秦末后,我打造了盛世王朝 > 第204章

“这个政事堂对外招人时,只要年纪十五到二十五岁,身体康健,耳聪目明者,不论是寒门亦或农家子弟,都可以进入,由政事堂负责供给衣食。”

“政事堂每天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熟悉公文和衙门事务。”

“学成通过考核者,便调往辖下各县成为属吏,以后根据成绩提拔为正经官身。”

设立政事堂,可以说是解决基础人才问题的一大杀器。

只要切实运行起来,基本上可以保证基础人才无忧,而且这种基础人才在忠诚方面,还有一定的保障。

蒯通听得眼冒精光,朗声赞道:“大王深谋远虑,属下佩服,有大王设立政事堂这一策,大楚将再无人才之忧。”

与蒯通只看到政事堂的好处相比,陈平却是看到了更多。

设立政事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在挖楚地氏族豪强的根子,放的更远一些,甚至可以说是在挖七国旧贵族安身立命的根。

陈平洞彻世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心中的担忧:“大王,建立政事堂确实有诸多好处,可这关系到整个天下取士的潜规矩,如果应对不得当,怕是会遭到七国旧贵族的反对。”

自秦亡乱世起,天下各地已断绝正规的人才选拔途径,这时候,各方诸侯选拔人才的法子,已贴近汉朝时的举孝廉。

何谓举孝廉,即由地方长官考察推荐,孝是指孝顺亲长,廉是指廉能公正。

虽然被举荐的不一定是孝子和有德行的人,但大部分都是七国旧贵族的子弟。

甚至因为项羽建立大楚后,只重军事,不重文治,使得楚国的人才选拔权利被各氏族豪强暗中攫取。

当然,如果楚地各氏族推荐的都是人杰,那倒也无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各氏族推荐的往往是没有出路的族中子弟。

这些氏族子弟不但能力平庸,还颇为贪婪,担任官职后,往往鱼肉乡里,中饱私囊。

楚地各郡县的官员名额,大部分被氏族豪强包揽,而各氏族内部名额的多少,又由各氏族的实力来决定,各世家内部的名额,则由各家主来定。

楚地的氏族豪强按这个套路已经操作了多年,所以,之前项羽让各氏族举荐人才,他们才会以平常的套路来办事。

按照项羽的设计,政事堂主要是为寒门和普通百姓打造的。

当然,政事堂没有规定氏族子弟不能进入,但以氏族子弟的傲气,他们应该会不屑于进入。

这种情形下,楚地氏族子弟,特别是不够优秀的子弟,便再无出路,只能靠着家族资源混吃等死。

反之,他们平日里瞧不起的泥腿子们,却能一个个找到好出路。

这对于楚地各氏族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陈平才会忧心忡忡。

对于陈平的担忧,项羽倒是能理解,和个人斗,不是很难,和一个小团体斗,也不是很难,难的是和一个天下暗行的潜规则斗,因为这时候的对手,很可能是整个旧贵族阶层。

当然,理解归理解,这政事堂项羽还是要推行的。

氏族豪强把家族利益看得比忠于主君更重,楚国要想快速壮大,就得扶持寒门,打压旧贵族这一条路可走。

这个策略,三国时期的曹操用过,说白一点,就是培养统治根基,形成新的利益集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