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的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危机四伏。李道光本就被八旗军的事情气得七窍生烟,如今又有一个难题如同晴天霹雳般砸向他。户部银两失窃案刚刚解决,追回的钱寥寥无几,而军费开销巨大,就像一个无底洞,几乎将户部的银子消耗殆尽。李道光深知自已不能横征暴敛,可是物资紧缺的状况却让他愁得夜不能寐。
齐俊早身为户部尚书,也是满心无奈。他平日里恨不得把每一文钱都掰成两半花,可这也无济于事,户部的钱库眼见着就要见底了。远在广东的李道光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胸膛起伏不定。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想出了一个损招。
李道光深知这个招数一旦使出,必然会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不知多少年都要背负骂名。可他本就不是个在乎名声的人,他下令让齐俊早把皇宫大门敞开,允许百姓买门票进宫参观。不过,他特别强调,绝对不能让游客进入内廷,要重新规划一条游览路线,让他们参观其他地方。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将明十三陵以及各朝各代留存下来的文物建筑、古董全部搜罗出来,在各地开设展览馆,一律收费,费用定在一两银子左右。
李道光也考虑到了平头老百姓,于是又想出一个办法。他让有钱的人先逛上五天,之后再开设免费展馆,让老百姓也能开眼看世界。并且,他给五年计划工作室的专家们安排了重要任务,让他们担任讲解员,向游客传输西方思想,而且是以西为主,中为辅,重点强调科技的重要性以及忠君爱国的思想。
这个命令一下达,五年计划工作室里顿时骂声一片,以徐寿为首的专家们气得差点要把李道光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个遍。而齐俊早接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犹豫不决。他心里明白,这件事要是真的做了,自已的名声肯定就臭了。可是,他一狠心一咬牙,还是下达了通知。
朝中的大臣们原本想要阻挠一番,但是齐俊早已经是破罐子破摔了。他仗着有陛下的圣旨,直接调兵进行武力震慑。那些大臣们虽然心中不满,但面对武力威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被迫服从。
很快,一切都准备就绪,皇宫展览馆开张了。这一开张,生意就异常火爆。
游客们从午门进入,开始参观紫禁城。沿着重新指定的路线前行,他们看到了巍峨的宫殿建筑群。那些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建筑让游客们惊叹不已。只见朱红色的宫墙高大而厚实,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宫殿的飞檐斗拱犹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在这群游客之中,有一个名叫洪秀全的人,他身边还跟着太平天国早期的诸多人物。他们混在人群里,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叹。那些地主豪绅们也在其中,对于他们来说,天子居所平时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如今竟然有机会花钱进来参观,这让他们兴奋不已。有些商人更是为了抢到好的名额,在齐俊早的指挥下,还进行了拍卖。一时间,现场吵得不可开交。
官员们在武力威慑下,只能让自家子弟做出表率,乖乖出钱。洪秀全和他的同伴们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洪秀全心中暗暗想道:“这皇宫如此奢华,而百姓却困苦不堪,这世间的贫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他身旁的冯云山也感叹道:“这皇家的威严虽盛,但却也是百姓血汗所筑。”韦昌辉则皱着眉头说:“若是天下财富能均分给百姓,那该多好。”
洪秀全等人还报了各地展馆的名,交了钱后开始游玩。在展馆里,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古董,那些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书画以及古老的青铜器,无不展示着往昔朝代的辉煌。同时,也有各阶层的人物在展馆里穿梭,有衣着华丽的贵族子弟,有衣着朴素的普通百姓,还有一些文人墨客在那里指指点点,评说着文物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道光又下达命令,让齐俊早开设免费展馆。这一下,齐俊早又傻了眼,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继续破罐子破摔,颁布了这道政令。朝堂上弹劾齐俊早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来,都快堆成山了。远在广东的李道光也被这些事情烦得不行。这一招确实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接受,就好像刚刚割完百姓的韭菜,转手就开了免费通道,实在是有些恶心人。
不过,百姓们可不管这些,他们纷纷涌入展馆和皇宫参观。为了防止地痞流氓在皇宫里挑事,李道光早有准备,安排了重兵把守。只要有人敢在内廷附近闹事,那可真是自寻死路,因为士兵们的武器可不是吃素的。
在观看故宫的百姓之中,有一个五岁的孩子,他叫聂士成。他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别的孩子在这皇宫之中要么兴奋得大喊大叫,要么被这威严的气氛吓得不知所措,而聂士成却较为镇定。他的眼睛里透着机灵劲儿,看着皇宫里的一切都很有自已的想法。他仔细观察着宫殿的建筑结构,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当参观结束后,百姓们按照规定的路线纷纷离开。他们带着满足、惊叹或者思考离开了这个曾经神秘而威严的地方。而这一场由筹措军费引发的风波,却在大清的朝堂和民间持续发酵,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随着百姓们的离去,紫禁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可是,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无数的暗流涌动。太平天国的人物们在这次参观后,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变革可能的世界。而朝堂之上,关于齐俊早的争议还在继续,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齐俊早和陛下的做法,认为这是在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有损皇家威严和朝廷形象。
洪秀全等人回到住所后,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洪秀全坐在简陋的屋子里,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今日所见,让我更加确定,这世间的不公必须改变。”冯云山点头称是:“我们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让他们受这等压迫。”韦昌辉则握紧了拳头:“对,我们要行动起来,改变这个世界。”
而在广东的李道光,也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他知道自已的这个决定虽然暂时解决了一部分军费问题,但却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想着,这大清的江山,要如何才能稳固,如何才能在这乱世之中走向富强呢?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荆棘,而他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大清的发展之路,哪怕这条路上充满了争议和挑战。
齐俊早则在朝堂之上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些弹劾他的奏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自已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只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办事,为了大清朝的未来,他愿意背负这一切骂名。他在户部的办公室里,默默地整理着账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坚定。他希望,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希望大清能够在这艰难的时期挺过去,重新走向繁荣昌盛。
此时的大清,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大船,虽然在风雨中飘摇,但船上的人们依然在努力寻找着方向,希望能够驶向平静的港湾。无论是李道光、齐俊早,还是洪秀全等人,他们都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已的角色,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将影响着大清的命运,而这命运的走向,却依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