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开局虎门销烟,我是道光帝? > 第九十一章大清首架飞机,乃至世界首架飞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道光坐在书房中,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对未来的憧憬和创新的激情。他灵感迸发,拿起画笔,开始绘制一张张不同型号的飞机草图。他凭借着自已未穿越前对飞机的模糊记忆,尽情地在纸上勾勒着。这些飞机草图形态各异,有的有着宽大的机翼,有的则设计了独特的机身结构。李道光画得极为认真,每一笔都倾注了他对大清未来航空事业的期望。

画完后,李道光立刻将这些草图交给了已经更名为八年计划工作室的负责人徐寿。徐寿接过这些草图,心中既惊讶又敬佩,他深知皇上的这一举动可能会改变大清的未来。徐寿不敢怠慢,迅速将这些草图丢给了专门研究热武器的专家们。

这些专家们都是在1855年成年且有能力参加科研的当时的精英人才。他们围坐在一起,对着这些草图展开了热烈的商讨和研究。他们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从飞机的结构到动力系统,从飞行原理到材料选择,无所不包。经过几天几夜的深入探讨,他们终于有了初步的设想。

专家们将这些设想进行汇总,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上报给了李道光。李道光迫不及待地打开报告,看到里面详细的分析和初步设计方案,心中非常欣喜。他兴奋地将自已记忆中所有与飞机相关的知识,比如飞机的飞行控制原理、发动机的大致类型、机翼的形状对飞行的影响等等,全都写进了这封报告之中,然后又返还给了八年计划工作室的专家们。

专家们看到李道光补充的内容后,更是惊为天人。他们深感皇上的见识非凡,对飞机的理解远超他们的想象。于是,他们带着李道光的期望和自已的热情,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在1860年8月2日,大清乃至世界第一架飞机成型了。这架飞机机身由坚固的木材打造,机翼用轻薄而坚韧的丝绸和竹子制成,发动机则是经过改良的蒸汽动力装置。整个飞机造型虽然略显简陋,但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举行了盛大的试飞仪式。李道光亲自到场观看,周围围满了兴奋而紧张的人群。聂士成和冯子材自告奋勇,决定进行这次历史性的试飞。他们穿上特制的飞行服,拿起李道光亲手制作的降落伞,毅然登上了飞机。

飞机在跑道上缓缓加速,螺旋桨快速转动,带起一阵尘土。随着速度的提升,飞机终于离开了地面,缓缓升上天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飞机在空中飞行着,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它在空中平稳地飞行了25秒,飞行距离达到了70多米。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试飞即将成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飞机的发动机突然发出一阵异常的声响,机身也开始剧烈颤抖。聂士成和冯子材意识到情况不妙,但他们临危不惧。在关键时刻,他们果断地打开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了下来。降落伞在空中缓缓张开,带着他们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飞机本身的成功起飞和飞行了一段距离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只是出现了一些故障需要解决。专家们立刻对飞机进行检查和分析,寻找故障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专家们终于找到了故障所在,并进行了修复和改进。在1862年,经过进一步改良的飞机再次进行试飞。这一次,飞机在空中飞行得更加平稳,飞行时间和距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李道光看着再次起飞的飞机,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知道,大清在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将为大清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而聂士成和冯子材的勇敢尝试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大清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八年计划工作室开始计划批量生产飞机。工厂里,工人们忙碌地生产着飞机的零部件,技术人员们则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大清的天空中,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飞机身影,它们不仅用于军事侦察和运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李道光看着大清的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深知,这只是大清走向世界强国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他鼓励着专家们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科技领域,为大清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而在国际上,大清发明飞机的消息引起了轰动。其他国家纷纷对大清的科技实力刮目相看,大清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李道光也明白,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必须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大清的领先地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清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飞机技术也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简单型号发展到更加先进、功能更强大的机型。同时,大清也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已的成果,同时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航空事业逐渐走向成熟,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李道光的飞天梦,也成为了大清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创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