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在大清国内各项改革初见成效,国力蒸蒸日上之际,李道光又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宣布成立联合国,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他将联合国总部设在北京,并专门在紫禁城中另修了一座偏殿作为办公场所。
李道光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大清附属国以及一些曾被大清武力震慑或击败过的国家的响应。这些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并派遣代表参与相关事务。然而,英法美俄日五国却表现出了极其倔强的态度。他们不顾大清的倡议,自行在另一个地方也开放了一个所谓的“联合国”。
这一局面让李道光极为愤怒。他深知这五国的行为是对大清权威的挑战,也是对世界和平与秩序的破坏。他决定采取强硬措施,以彰显大清的实力和决心。
当即,李道光下令兵出日本。他认为日本作为五国之一,且与大清相邻,对其采取行动可以起到震慑其他国家的作用。很快,李鸿章、曾国藩两人麾下的六个水师,在监军林则徐的一同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赶赴日本。
这六个水师装备精良,士兵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他们乘坐着先进的战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一路上,舰队保持着紧密的队形,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当舰队抵达日本沿海地带时,立即展开了猛烈的炮轰。火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日本的海岸线上,摧毁了许多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日本军队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在大清水师强大的火力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在炮轰之后,清军开始进行登陆作战。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陆地,他们手持先进的武器,奋勇向前。李鸿章和曾国藩精心指挥,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术。林则徐则在一旁监督作战,确保军队的行动符合纪律和战略要求。
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日本军队逐渐溃败。清军很快占据了日本半岛的重要地区。他们在占领区建立了临时的统治机构,维护当地的秩序,并对日本的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一胜利消息传回大清国内,顿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欢呼。人们为军队的英勇表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李道光的果断决策表示赞赏。
然而,李道光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这次行动只是一个开始,他要通过这一行动向世界展示大清的实力,迫使英法美俄等国重新审视与大清的关系,放弃对抗,共同参与到真正的联合国中来。
在国际上,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他国家对大清的军事实力和决心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开始重新考虑自已的立场,倾向于支持大清的联合国倡议。
而在大清国内,李道光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的建设和改革。他加大了对军事工业的投入,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也注重发展经济,促进贸易往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