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的深处,李道光精心制定的战斗策略被详细地记录在案。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风险的计划——偷袭英军位于仰光的大本营。为了达成出其不意的效果,清军决定绕开英军的常规防线,从西部丛林的小道出发。这条小道隐藏在茂密的植被之下,人迹罕至,是清军寄予厚望的突袭之路。
然而,在大清的朝堂和民间暗处,一股危险的暗流正在涌动。以陈兰彬为首的保守派势力,他们一直对李道光的革新举措心怀不满。这些人固执地守着祖宗成法,视西方的一切为洪水猛兽,认为大清的任何变革都是对传统的亵渎。在他们眼中,此次出兵缅甸帮助其对抗英国,本身就是一种多余的行为,是对大清国力的消耗,更是违背了他们心中“天朝上国不应干涉外邦”的观念。
而那些在之前改革中被裁撤的贪官污吏,他们对李道光更是恨之入骨。曾经,他们在官场中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过着奢华的生活。改革的浪潮打破了他们的美梦,让他们失去了权力和财富。于是,他们与保守派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反动的势力。
陈兰彬利用自已在官场和民间仍残留的影响力,与这些人秘密地展开了阴谋。他们截获了清军即将偷袭英军大本营的情报,并开始了一系列叛国的行动。他们深知这份情报的价值,若能借此破坏清军的行动,不仅能打击李道光的威望,还可能让大清陷入困境,从而满足他们阻止革新、恢复旧秩序的目的。
这些人将情报进行了复制,一份交到了前线,看似正常地传递着朝廷的指令,但同时,他们通过复杂的关系网,联系到了缅甸政府中那些偏向英国人或者曾经受到英国人小恩小惠扶持的官员。这些缅甸官员在利益和权力的诱惑下,早已忘记了自已国家正在遭受英国的侵略,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英国人一方。他们将情报迅速传递给了英军,为即将到来的清军设下了致命的陷阱。
此时,在前线的关天培和陈连升正率领着清军艰难地前行。战士们挥舞着砍刀,砍断荆棘,在密林中开辟出一条道路。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身上的铠甲被树枝和藤蔓刮擦得伤痕累累,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每一个士兵都知道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一步步向着仰光靠近。
关天培身先士卒,他高大的身影在队伍前方格外醒目。他一边指挥士兵们前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陈连升则在队伍中部,确保行军的秩序和物资的运输。他们没有想到,在后方的大清国内,自已已经被人出卖。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将不仅仅是英军的枪炮,还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在英军这边,收到情报后的指挥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立刻开始部署防御,在丛林小道的出口以及周边地区设下了重重埋伏。英军士兵们严阵以待,他们的枪炮已经装填完毕,就等着清军自投罗网。同时,英军还派出了小股部队,在丛林中进行骚扰,试图打乱清军的行军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