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李道光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逐渐从失去爱将的阴霾中缓了过来。他深知自已身为统治者,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的命运,尤其是情绪,必须深藏于心底。在朝堂之上,他的面容重新恢复了冷峻与威严,眼中的悲伤被一层坚冰所掩盖。他明白,作为大清的掌舵人,不能让个人情感肆意宣泄,否则带来的影响将如洪水般蔓延,波及整个国家。
一位统治者,必须将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时刻保持至高无上的威严。任何悲伤、痛苦的流露都可能成为敌人攻击的突破口,成为威胁大清的把柄。若有把柄存在,就必须将其彻底消除,哪怕是让掌握把柄的人及其背后的阴谋一同灰飞烟灭。
李鸿章静静地站在一旁,李道光看向他,语气沉稳而坚定地说道:“传朕旨意,招聂士成、冯子材、曾国藩、左宗棠、左宝贵、曾格林沁、刘铭传、张之洞、沈葆桢、丁汝昌等人进宫。”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这些都是大清的中流砥柱。
待群臣齐聚,李道光缓缓开口:“朕命你们出征缅甸,此次定要让洋人知道我大清的厉害。洋人欺我太甚,杀我大将,朕定不与他们善罢甘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威严和愤怒,仿佛燃烧的火焰。
“还有,”李道光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命李鸿章、张之洞、沈葆桢等人组建调查组,彻查此次叛国之事。不管是谁,一旦查实有叛国行为,一律诛九族,绝不姑息。朕授予你们便宜行事之权,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群臣听闻,忙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深知,此次行动关乎大清的尊严和未来,每个人都肩负着沉重的使命。
调查组迅速展开行动,然而,叛国之事的调查却困难重重。朝廷内外,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调查组刚一开始查案,就遭遇了重重阻力。一些线索在看似不经意间被人破坏,证人也莫名失踪或遭遇意外。每一个新的线索出现,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但很快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吹灭,让人陷入更深的迷茫。
调查人员在紧张的氛围中继续追寻,他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达官贵人的府邸周围,甚至在偏远的乡村,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询问每一个可能知晓内情的人,翻阅大量的文书档案,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拼凑出真相。
然而,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有调查人员在深夜返回住所时,遭到不明身份之人的袭击;有的在查阅档案时,发现关键文件被人提前销毁或篡改。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种惶恐不安的气氛中,仿佛有一双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在窥视着一切。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矛头开始指向朝廷中的保守派。这些人平日里就对李道光的改革政策心怀不满,他们与一些被裁撤的贪官污吏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但调查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线索来揭开这层阴谋的面纱。
与此同时,出征缅甸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清的 30 万精锐之师开始集结,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这些武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大清的复仇决心。空军的 1500 名精英也严阵以待,他们的飞行器是大清科技的结晶,虽然数量不多,但在这个时代,拥有空军本身就是一种绝对的优势。
海军方面,李鸿章、曾国藩率领的 6 个水师全部驶向缅甸海口。巨大的战船在海面上破浪前行,船帆如林,气势恢宏。海陆空三军齐出,大清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军事力量,势必要让英军付出代价,要么以武力威慑逼迫英军撤离缅甸,要么就与他们展开一场无休止的战斗,直至英军投降为止。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一位曾经在保守派府邸中当差的小厮。他知晓一些内幕,但一直不敢声张。在调查组的努力下,他终于愿意吐露真相。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将小厮带回安全地点进一步询问时,一群黑衣人突然出现,与调查组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现场一片混乱,喊杀声、刀剑相交声交织在一起。调查组拼尽全力保护小厮,但黑衣人的实力不容小觑。
在关键时刻,丁汝昌率领一队士兵赶到,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击退了黑衣人。但小厮也受了重伤,生命垂危。调查组心急如焚,他们必须在小厮咽气之前问出有用的信息。在紧张的氛围中,小厮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了几个关键的名字和地点,随后便断了气。
根据小厮提供的线索,调查组迅速行动。他们突袭了几个可疑的地点,在其中一处地下室里,发现了大量的书信和文件。这些证据确凿地指向了保守派中的几位核心人物,他们与缅甸亲英势力勾结,泄露了清军的奇袭计划,导致关天培、陈连升等将领战死。
真相终于大白,李道光得知后,龙颜大怒。他下令将叛国者及其家族全部逮捕。整个京城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中,士兵们挨家挨户地抓人,叛国者们惊恐万分。他们试图反抗,但在朝廷的大军面前,一切都是徒劳。
行刑的那一天,京城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叛国者们被押解而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百姓们对他们怒目而视,纷纷指责他们的恶行。当刑罚开始执行时,那些被处以凌迟、绞刑等残酷刑罚的叛国者发出痛苦的惨叫。他们的惨叫回荡在广场上空,成为了对世人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