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上,刘墉在宫外候旨觐见!”
“哦?朕刚刚下朝他就来了?朕还打算让他多歇一歇呢。”
金少青笑呵呵地说道。
“宣他进来!”
“嗻~”
胡胜走到外面高声叫道:“圣上有旨,宣刘墉随旨见驾!”
“臣刘墉接旨!”
刘墉站起身跟随胡胜进了御书房。
见到皇上后大礼参拜,“臣刘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金少青走到刘墉身边,亲自把他搀起来。
刘墉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今天早朝六王说你到京城了,朕本想让你歇一歇,没想到朕刚刚下朝,你就来了。”
“胡胜,传旨御膳房,朕要与刘爱卿共进午膳!”
“嗻~”
“臣谢主隆恩!”刘墉又跪下谢恩道。
金少青抬手道:“爱卿请起,朕问你,江南之事所办如何啊?”
刘墉立即从袖子里掏出奏本,“启禀皇上,臣已经把江南之事写于奏本之上,请皇上御览。”
接过刘墉的奏本,金少青仔细地看了看,上面把河务、灾民、百姓、官员都逐一划分。
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嗯!不愧是守门一相,确实有点儿门道。
江南顶缺儿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汉人,这很符合金少青的心思。
而且他还决定借着这次京察大计也要把京城的大小官员换成汉人。
即使有阻力,也要换一大部分。
“爱卿的奏本条理清晰,主题明了,以后朝廷的大小官员之奏本皆按此为例,胡胜,将此奏本传阅六部!”
“嗻~”
随后金少青又对刘墉说道:“爱卿在江南辛苦了,如今你刚到京城,朕再赐你府邸一座,用来安顿家眷。”
“臣!谢主隆恩!”
刘墉心道自已这会儿谢了好几次了,这次面圣还真是不白来啊!
事情办的好,皇上是真不跟你嘻嘻哈哈,真给东西啊。
金少青的想法是,人才嘛,得想办法留住!有了房子才能有安家的心思,才能踏踏实实滴干事情。
“朕之前已经宣布过,此次京察大计交由你来主持,京城大小官员无一例外,逐一考核分清优劣。”
“而后引贤举能,参劾庸人,另外去年京察大计以后,各州县官员考核完毕,成绩卓异者被保举引荐,现以云集京城,此乃肃振纲纪之大事。”
“今年又是春闱之际,天下有学之士业已汇聚京城,此事有关国体,爱卿当慎之又慎啊!”
刘墉立即行跪拜大礼,“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金少青点点头,当了皇上以后,自已说话也越来越有那味道了。
难道是屁股决定思维?
“爱卿可去拜见过皇太后,然后再来陪朕用膳!”
“臣遵旨!臣暂且告退!”
刘墉走后,金少青想了想,这个金狮镇纸案自已到底还要不要再让它发生。
反正这件事主要就是和珅公报私仇,用来整治刘墉的。
现在主动权握在自已手里,如果自已不想的话,和珅也是干瞪眼。
瞅了瞅站在一旁胡胜,金少青微微皱了皱眉头,极力回想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剧情走向。
随即心里有了眉目,定下计策后,决定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和刘墉提前打个招呼。
。。。。。。
“儿臣参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
“我儿免礼!没想到当初那个点灯夜读的小子,如今也是朝廷重臣了。”
皇太后有些欣喜道。
“儿臣多谢母后提拔之恩!”
皇太后的笑容微微凝滞了一下,说道:“已经见过皇上了?”
“回母后,见过了,皇上要儿臣来给太后请安,之后还要赐宴。”刘墉恭敬地说道。
皇太后点点头,随即问起刘墉,皇上当初下江南的趣事,刘墉定然是知无不言。
事无巨细,皇太后问的很细致,刘墉把自已知道事都对皇太后说了。
接近午时刘墉想要告辞之时,皇太后问了一句,“刘墉,哀家问你,皇上和以前可有什么不同?”
刘墉不疑有他,双手作揖,满脸佩服道:“回母后,皇上心怀天下,德端四方,且学贯古今,又克已律身,乃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皇太后点点头,面无表情地说道:“以后要尽心尽力好好辅佐皇上!”
“儿臣遵旨!母后保重,儿臣告退!”
刘墉给皇太后磕了三个头,躬身退出寿康宫。
皇太后仔细想着刘墉说的皇上下江南的事儿,心里隐隐约约地感觉有些不对。
具体哪儿不对,她一时间又有些说不上来。
随后好像想到了什么,高声道:“摆驾,哀家要去礼佛!”
。。。。。。
“朕这几日喜欢较为清淡一点儿的膳食,爱卿不要嫌弃啊!”
“皇上言重了,皇上赐宴乃是臣的福分,岂敢嫌弃啊?”刘墉站起来躬身说道。
“再说,皇上曾经在臣家中,品尝煎饼卷大葱,如此粗鄙之食皇上尚不嫌弃,面对如此珍馐,臣岂有嫌弃之理啊?”
“哈哈哈~”金少青哈哈大笑起来。
和这种境界高的人交流就是心情愉悦啊!马屁拍的都润物细无声。
得让你咂么滋味,越想越觉得不同凡响,回味无穷。
不像和珅一样,马屁都是直来直去的给,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君臣相和之间,一顿饭吃的金少青心旷神怡。
随后两个人又来到御书房。
金少清屏退宫女太监,指着御案上的金狮镇纸道:“爱卿看朕的这镇纸可眼熟啊?”
刘墉上前观瞧,大吃一惊道:“皇上的镇纸与臣家中的镇纸一模一样啊!”
金少青点点头,“这金狮镇纸本是一对儿,乃是皇太后所赐,你与朕一人一只。”
刘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恕臣愚笨,不知皇上让臣看这镇纸是何意啊?”
金少青严肃道:“爱卿,此镇纸可能关系到以后的一桩大案,届时爱卿可能要吃点儿苦头,是以朕提前和爱卿打声招呼。”
刘墉躬身道:“有劳皇上挂牵,只要于我大清有利,臣万死不辞!”
“好!爱卿且附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