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 第63章 重建卫国

公元前659年春正月,卫侯毁改元,史称卫文公。

注;【卫文公:姬姓,卫氏,初名辟疆 ,后改名毁,是卫宣公之孙,卫昭伯(昭伯硕)之子,母宣姜。 卫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人攻打卫国,杀害毁的堂兄卫懿公。

毁起初由于卫国祸患太多,于是到齐国避难。狄人杀害卫懿公后,宋国国君宋桓公在黄河边上迎接毁到宋国。】

卫文公刚即位建国,人口五千,战车三十辆,寄居在民间,境况凄凉。

卫文公布衣帛冠,粗茶淡饭,起早贪黑,与百姓在一起努力建设家园。

注:【布衣帛冠: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官帽】

百姓都很拥戴,夸赞他是个贤人。

齐国的驻军将领公子无亏看到卫国已经走上正轨,就告辞回到齐国交差去了,临走前留下三千兵士,协助卫国防卫漕邑(河南滑县),防备北狄入侵。

公子无亏回见齐桓公,讲述说卫国君主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工作生活的情况,并讲述了大夫弘演纳肝葬主的事迹。

注:【公子无亏:齐桓公的如夫人长卫姬所生。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后,易牙与竖貂杀死诸多大臣,立公子无亏为君,太子昭逃亡宋国。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出兵护送太子昭回国为君,史称齐孝公。齐人杀死无亏。】

齐桓公感叹道:“无道之君(齐懿公),竟然有如此的忠义之臣!这个国家还能崛起强大起来。”

管仲上奏说:“如今在那里留守军队,劳民伤财,不如选个地方建筑城池,这样可以一劳永逸。”

齐桓公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正想要联合各路诸侯出工出力帮助卫国建设城池,忽然邢国(河北邢台)派人告急:“北狄军队又来侵犯我国,实在抵挡不住了,请求救援。”

注:【邢国:

《史记》《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祖乙九年迁都于邢(今邢台市),历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邢为商代的国都长达129年之久。

西周邢国是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的封国,为商代邢国旧地,今河北邢台市。

邢国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伐权的元侯之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可联络齐、鲁、晋、卫,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

邢国自建国开始,与河北、山西中部的戎狄长期征战,历史上多次率领诸侯抗击戎狄。

春秋之初,邢国仍然大破过北戎。此后狄人所建的中山国越来越强,狄人多次伐邢,导致邢国国势衰弱,难以独自抵御狄人的进攻。齐桓公率领曹宋联军救邢,邢迁都夷仪(山东聊城市西南),并与齐国结为盟国。后邢卫交恶,公元前635年,卫国进攻邢国都城,亡国。汉简《孙子兵法》记载“卫之兴也,卫师比在邢”即记载了此事,卫灭同宗,开启了春秋无义战的篇章。

今邢国君主墓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齐桓公问管仲:“咱们有必要救援邢国吗?”

管仲回答:“诸侯之所以捧着齐国当大哥,就是因为齐国能拯救他们灭亡的灾患。不能救助卫国,又不能救援邢国,那么齐国的大哥地位就越来越下降了呀。”

齐桓公问:“那么对于邢、卫两国的危机,我们先去救谁呢?”

管仲说:“先去把邢国的危机解除了,再去建设卫国的城池,这是百年功德啊。”

齐桓公同意了。

马上联络宋、鲁、曹、邾各国,都前往聂北集合。

注:【聂北:山东兖州市茌平县贾寨村。春秋时期,聂北位于邢、卫、齐三国交界】

宋、曹二国军队首先到达。

管仲说:“现在北狄军队势头正猛,邢国的实力还没有消耗完。对抗势头正猛的军队,需要费不少力气,帮助实力未消耗完的军队,显不出多大的功劳。不如先等等,等到邢国抵挡不住了,必然溃败,而北狄战胜了邢国,也必然疲惫不堪,那时,我们再出击,攻击疲惫的北狄而援助溃败的邢国,这就既省了力气而又彰显功劳(狄寇方张,邢力未竭,敌方张之寇,其劳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溃,狄胜邢,必疲,驱疲狄而援溃邢,所谓力省而功多者也)。”

齐桓公同意了这个策略,借口等鲁、邾二国军队到齐在出击。

于是就在聂北驻扎下来,派出侦查兵探听前方战场的消息。

史官有诗讥讽管仲不及早救援邢、卫,乃霸者养乱为功之谋也。

诗云:

救患如同解倒悬,提兵那可复迁延?

从来霸事逊王事,功利偏居道义先!

这三国军队驻扎在聂北,坐山观虎斗,就是不出手,过了两个月,狄兵攻打邢国,昼夜不息,邢军消耗太大,抵挡不住,最终崩溃,弃城突围,四处逃散。

邢国士兵百姓,都逃奔到齐国军营求救。

其中一人哭倒在地,竟然是邢国君主邢侯叔颜。

齐桓公扶起,安慰他说:“是我的罪过,没能及早救援,以致如此。马上请宋公、曹伯一起商议,驱逐北狄。”

,!

当天,出兵攻击。

北狄君主瞍瞒(sou man)已经抢掠了大量财物人口牲畜,心满意得,无心恋战,听说三国大军前来攻击,就放起一把大火,烧毁城池,往北方飞驰退去。

齐桓公传令扑灭大火,问邢侯叔颜:“这个被破坏的城池还能居住吗?”

叔颜说:“百姓多数都逃难去了夷仪(山东聊城市西南)那里,我愿意迁都到夷仪,顺应民心民意。”

齐桓公于是就命令宋、曹、齐三国的兵士,都各自准备好工具,建筑夷仪城,让邢侯叔颜居住,又建设了朝堂、宗庙、民房,其它的牛马家禽、粮食布帛等,都从齐国发送,使这个新城具有生产生活功能(桓公乃命三国各具版筑,筑夷仪城,使叔颜居之,更为建立朝庙,添设庐舍,牛马粟帛之类,皆从齐国运至,充牣其中)。

邢国君臣如同回归到了原来的都城,欢呼雀跃。

竣工之后,宋、曹两国就要撤退回国,齐桓公说:“卫国还没有安定下来呢,既然给邢国修建了都城,那么也应该帮助卫国建设,要不然卫国怎么看我们呢?”

两国君主都说:“惟霸君命(一切都听从大哥的安排)。”

齐桓公传令,转移工地,都去卫国进行建设,还是各自携带工具(畚锸ben cha挖运泥土的工具,也借指土建之事)。

出发!

卫文公毁远远迎接,齐桓公见其粗布衣服,还身穿丧服,恻然久之(悲伤了很久),就说:“我依靠各位君主的协助,想要为你建造都城,不知道在哪里修建最好呢?”

卫文公回答说:“我已经占卜了,在楚丘(河南滑县东)最好。但是建筑城池的资金太多,我这败亡的国家也无力承担啊(但版筑之费,非亡国所能办耳)!”

齐桓公说:“没事,不用担心,全包在我身上了(此事寡人力任之)。”

当时传令三国的兵士,都前往楚丘进发,动工建设,运送木材,重建宗庙。称之为“封卫”,卫文公感谢齐侯的再造之恩,写了首《木瓜》诗来歌颂这件事。诗云:

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当时称齐桓公保存三个危亡的国家,即扶立鲁僖公以保存鲁国、筑城夷仪以保存邢国、筑城楚丘以保存卫国。有此三大功劳,所以能成为五霸之首。

潜渊先生有诗云:

周室东迁纲纪摧,桓公纠合振倾颓。

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

这是发生在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的事。

喜欢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