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闭嘴!”四阿哥呵斥了一声,小声跟康熙说:“儿子觉得妹妹说得有道理,虽然危言耸听,但是吏治糜烂是不争的事实。”
康熙叹口气,江南科举舞弊案让他费了很大力气弹压,他不是不知道,不让这些大臣贪点不行,千里做官只为财,有几个真的是一心为民的?
他对四阿玛骂道:“你就是个没用的,让你劝你妹妹,你反而跟着他一块嚷嚷!”
四阿哥赶紧低下头。
康熙又跟海棠说:“这就是反思出来的?不过是老调重弹。”
海棠平静地说:“那就说点别人不敢说的,吏治糜烂背后就是党争,党争的源头不在别处,就在咱们家!就在我那几个哥哥身上!”
四阿哥这下真的汗流浃背了,脑子里疯狂想办法,想着等会儿如何让兄妹两个安全脱身。
康熙看看四阿哥再看看海棠,一声长叹后火气也消了,跟四阿哥说:“没你的事儿了,回去吧。”
四阿哥浑身都要湿透了,听了这话站起来看看海棠,慢慢退了出去,退出去后觉得浑身都是软的,差点站不住。
康熙问海棠:“既然你有胆量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自然是整顿吏治,不杀得人头滚滚是没用的,而且就是杀人也不会令所有人都老实听话,只能震慑一部分人,只有过几年杀一批才能让百官生怖!”
“你说得简单,治国不是这么治理的!”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啊!”
康熙这时候冷笑一声:“差点被你绕过去了,吏治的事儿往后再说,你为何要给戴南山翻案?”
“他没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汗阿玛,他说的都是实话,李世民还说过以史为鉴呢,南明的永历帝去世和明朝覆灭这是不争的事实!赵申乔该死,他掀起这场大狱其危害不下于江南科举舞弊案,朝廷的威信就是这样一步步丧失的,天下一统,统治的是什么?是人心,民心向背比什么都重要。
您一开始让人修明史的目的是什么?反而因为一段不争的事实要捂住天下人之口,日后谁会相信明史说的都是真的?
当初崇祯皇帝殉国后,汗玛法入驻京师,崇祯帝的儿子们回到京城去投奔他们的外祖父,结果周家人密报给了多尔衮,多尔衮以假冒太子为由杀了真太子,没周家献出太子,多尔衮会杀了明太子吗?他根本就没见过明太子,当时朝廷里面有几个认识明太子的?事后过几年这件事就该大白天下,就说多尔衮没见过明太子,结果把真太子给杀了,到时候让他的过继子披麻戴孝哭一场给天下人看,把周家推出去平民愤,既交代了明太子是真死了,还能把当时的事儿说明白,让天下人知道献上太子的是周家!
这事儿要是当时办了,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朱三太子案!更不会出现今日的南山集案!”
康熙心知海棠这办法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是他没法说顺治皇帝的不是,事情是顺治年间发生的,虽然经手的是多尔衮,然而皇帝是顺治!这事儿拐了一圈又回到了孝道上。康熙说:“你现在倒教给朕如何做事了!这是想越俎代庖?”
“没有!”海棠不敢背这样的黑锅,只能违心地说:“南山案就是搂草打兔子,是儿臣看姓赵的不顺眼。”
“不顺眼有很多办法弹劾他,怎么就偏偏选了南山案?说到底还是想翻案。”
海棠没说话。
康熙飞快回想了一下海棠过往言行,海棠没有一丝拉帮结派的痕迹,而且做事很公平。
难道是大奸似忠?
海棠是亲闺女,做阿玛的还是知道她为人的。康熙问:“你是不是在同情他们?”
海棠没说话。
康熙拍了一下扶手神情变得追悔莫及:“当初就不该让你和这些人接触!”
海棠说:“儿臣分得清楚,是不会做出对江山社稷不利的事儿来!”
“你要是敢做朕就打断你的腿!给南山集发翻案难道不是对江山社稷不利?这事儿再翻案就等于沉渣泛起,又要闹出一番风雨,他赵申乔的脑袋就能平复民愤?平不了民愤你又该怎么办?”
海棠没说话。
康熙叹口气,跟海棠说:“起来吧,这是最后一次了,再有这糊涂事儿,朕打你一顿关你几年,这是要动摇国本的你知道吗?”
海棠只能服软,点点头,给康熙磕头后起来了。
康熙说:“日后别犯糊涂,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嗯,记住了。”
“记住了就行,朕打得重了,让他们给你处理一下,去隔壁吧。”
海棠倒退了几步出来了,门外的起居注官悄无声息地进来,提着笔想了想,要把这事儿记下来。康熙斜着眼看他:“把你记得拿来给朕看看。”
起居注官连想都没想,赶紧捧着起居注给康熙看。
梁九功接到手里转给康熙的时候还在想:果然骨头软!
这玩意按理说不该给皇帝看,这是给后人看的,要力争真实。史官刀笔一字都改不得,最有名的就是春秋时候“崔杼杀史官”这个典故,面对崔杼这个权臣的威胁,齐国史官连死了三个都不愿意改一字,轮到第四个的时候,第四个坚持写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康熙翻了翻起居注,扔给了梁九功,对起居注官说:“今日之事,小事一桩,不值得与外人得知。”
起居注官就懂得什么意思了,抱着册子立即应下退走了。
这就是康熙对历史的交代:没有交代!
四阿哥这会在畅春园的前湖徘徊,在等消息,就怕传出海棠不好的消息。不得不说海棠的胆子太大了,他心里埋怨妹妹怎么不提前跟自己商量一下,这么冒失做事必然激怒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