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子朱常洛血洗延禧宫后,离奇失踪,至今音讯全无的消息,此时已不只是京城,整个大明都已人尽皆知了。
延禧宫中。
郑贵妃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却是愁眉苦脸忍不住连连叹息,陛下已有数月未曾来过这延禧宫了。
反倒是这几个月,陛下几乎住在了皇后的寝宫。
这便算了,陛下竟还去过数次景仁宫。
那个人老珠黄的都人,难道比我魅力还大?
郑贵妃越想越气,猛地将桌子上的一应物件全都砸到地上。
都怪朱常洛!
若不是朱常洛那个都人子,血洗延禧宫,又如何会有如今这个局势?
那卑贱的都人子,突然暴起伤人,自己完全未曾料想到,那个素来唯唯诺诺的都人子,他怎么敢的?
郑贵妃紧紧握着拳头,恨恨的自言自语着。
“哼!说起来,本宫倒是也要谢谢你,若不是你血洗延禧宫,那些朝臣也不会分崩离析,如今支持我家洵儿的朝臣越来越多了!”
“朱常洛,本宫找不到你便也算了,若让本宫找到你,便是你的死期!你最好是死在外面了,永远都不要再出现了!”
郑贵妃的嘴角浮现起一抹阴狠的冷笑来,民间传闻皇长子朱常洛早已死了的消息,便是她散播出去的。
不管朱常洛是不是真的死了,反正她让侄子郑养性带着锦衣卫四处暗自搜索,至今也未曾停下。
便是朱常洛还活着,只要被郑养性找到,也绝无活路!
郑贵妃的冷笑,刚刚浮现,耳中突然传来了惊呼声。
“娘娘不好了!出事了!刚刚太医院传来消息,说是皇后娘娘有身孕了!”
一名宫女满脸慌张的从外面奔了进来,话音落地,郑贵妃脸上的笑瞬间凝固。
......
内阁。
“你说什么?”
赵志皋猛地放下手中的奏折,‘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一把抓住面前小太监的胳膊,冷声喝道。
其余人也是一脸震惊的看着眼前这个传达消息的小太监,满脸的不敢置信。
皇后这么多年,从未有过身孕,如今竟然有孕在身?
内阁中的朝臣,人人都是一脸的古怪神色!
“奴婢怎敢欺骗诸位大人?奴婢所言千真万确,太医院的太医亲口所说。陛下命奴婢前来传达的,说是要大赦天下!”
小太监强忍着被赵志皋抓疼的胳膊,再次一字一句的回道。
赵志皋这才一脸激动的手舞足蹈道:“好好好!皇后有身孕了!若是诞下皇子,那便是嫡长子!是要大赦天下!”
赵志皋一边说着,突然一边故意神色怪异的看向一脸呆滞的次辅沈一贯。
自从朱常洛血洗延禧宫后,这沈一贯便临时倒戈,从支持朱常洛变成了支持朱常洵了。
如今朝中支持朱常洵的人,就是以沈一贯为首的。
赵志皋一直都反对支持朱常洵为太子的,但却也无计可施。
原本国本之争就已经难以收场,因为这件事,变得更为棘手,赵志皋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此时突然皇后怀孕了,哪怕尚且不知日后诞下的是皇子还是公主,但就算是诞下了一名公主,至少在皇后生子之前,这国本之争倒是可以暂时停歇了。
而休养生息的时间,至少也要十个月以上,这十个月,便是因为皇后怀孕,而多出来的寻回皇长子朱常洛的时间。
赵志皋身为内阁首辅,带头反对立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倒也不是因为祖制问题,即便是确认了皇长子朱常洛已经死了,他也不会支持三皇子朱常洵。
核心问题出在郑贵妃身上,一旦三皇子朱常洵被立为太子日后登基了,按照郑贵妃的性子,十有八九会后宫干政。
如今的大明本就危如累卵,再来个后宫干政,怕是会加速灭亡了。
郑贵妃不仅心胸狭隘,而且嫉贤妒能,野心极大,对权力的渴望几乎挂在脸上,并且昏招频出!
一念及此,赵志皋笑着看向沈一贯,缓缓说道:“皇后有了身孕,此乃普天同庆的喜事,咱们身为臣子,理应亲自前往恭贺陛下,不如诸位随我一同去?”
“理应如此!”
“理应如此!”
......
坤宁宫。
万历看着大臣们喜上眉梢纷纷前来道贺,寒暄几句之后又转身离开,却是愁眉苦脸起来。
这些大臣的表现,万历比谁都明白,他们在喜什么,又或者在忧什么。
皇后看见万历愁眉苦脸,也是不由得叹了口气。
皇后自己都没想到,竟能有孕在身。
如今想来,倒是要谢谢常洛那孩子了。
若不是那孩子血洗延禧宫,惊动了太后,让皇帝跟太后看见了景仁宫的恭妃凄惨的下场,在这后宫,她虽然身为皇后,却也是有名无实的存在。
更遑论皇帝独宠郑贵妃,早已忘了自己这个结发正妻。
是常洛那孩子用自己的命,换来了陛下的宠幸啊。
孩子,母后希望你是个小公主,一生平平安安的活着,便足够了。
虽然这几个月皇帝大多数时候都在她的坤宁宫中过夜,但皇后比谁都清楚,在皇帝心中,郑贵妃仍然是他最宠爱的妃子!
在皇帝心中,三皇子朱常洵仍然是他最喜爱的皇子!
这皇帝的宝座,他依然想传给三皇子朱常洵。
从刚刚皇帝看见大臣们高兴的样子,却是愁眉苦脸,便足见端倪。
皇帝这几个月不去延禧宫,并非不宠爱郑贵妃了,而是因为常洛那孩子一直音讯全无,尚未寻回,他害怕再去延禧宫,又要惹得太后恼怒罢了。
太后一旦再次恼怒,郑贵妃的地位就会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当然,这里面多多少少也带着一丝,对自己这个皇后也好,对景仁宫的恭妃也罢,产生的一点愧疚吧。
此时,若是皇后诞下的是皇子,那便是大明皇室的嫡长子了。
有嫡长子立嫡长子,无嫡长子立庶长子!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
皇帝若是想要遵循祖制,也不会出现这些年国本之争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