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就像是开荒一样,不可能让杨家军所有士兵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必然要鼓励众人开荒。
但一旦过了五年之后,田租就要恢复到两成。
如此庞大的工作,其实就连现在都还没有完善好细节。
并且执行的过程当中还会出各种小问题,所以邓容忙得黑眼圈都出来了。
而杨秋直接让邓容招人。
毕竟作为领导,最大的本领其实是要学会用人。
若是邓容觉得累,那就赶紧提拔越来越多的人上来帮她做这个工作,而不是大权独揽,所有事情都自己来干。
于是,邓容在黄巾军中发掘了一批识字之人,将他们纳入官吏体系,使得黄巾军中立刻就有了一批可以提拔成为官员的人才。
随后,由这批黄巾军出身的官员与雁门郡的原有官员共同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双方的冲突也减少了许多。
毕竟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其实大家都方言不通,并州的方言和冀州的方言那就不是一回事儿。
杨秋等人虽然能学大汉官话,但对于底层的农户来说,仍然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无论是为了让黄巾军更加安心地加入这个大家庭,从而提拔一部分人当官员。
还是为了让这部分官员能够顺畅地沟通和管理,这都是必须要实施的政策。
所以,在将大方向指挥完毕之后,杨秋亲自加入了马邑县的粮食丰收运动之中。
为了鼓舞黄巾军安心留下来,她还特意让张角提拔了一百多个代表,跟着他们一起考察马邑县的粮食收成情况。
让这群人亲眼见证马邑县现在能够做到平均每亩七石的粮食丰收。
这种实地考察、亲眼见证的效果绝对不是盖的,直接让黄巾军们更加热火朝天地种地,期待着年底也能有一番好收成。
“将军,此等高产粮食种子,若能普及天下,令众人皆得种植,想来世间再无饥馑之虞。”
张角这几日实地考察,心中亦是激动不已。
虽然身体越发虚弱,但是在张角看来,就算他看不到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已经坚信杨家军在走一条正确的路。
而以前他所做的治病救人,虽然也能让一部分人不至于绝望,但如今看着田地里面农户们丰收的激动表情,张角觉得他简直就走错了路。
那时候他应该扎根于农田里面,研究如何驯化出高产种子,研究如何制作农家肥料,原来这才是正道。
“饿肚子这种事情,非纯由粮食高产所能解。若官吏横征暴敛,粮食再多亦无用。
但,若官员们个个都清正廉洁,可粮食的产量却依然稀少,所有人依然得饿肚子。
这就证明圣贤们说的道理有时候是没用的,不是所有人都遵从礼仪规矩,便能吃饱穿暖。
故提高粮食产量,实为重中之重!”
杨秋这番话一说出来,张角想到这些年的经历,再想到杨家军这边观察到的从未见过的景象,他瞬间感慨万千。
“此言甚是,我观将军既重工匠之利,又重农桑之事,初时未觉其异。
然观将军工坊中之织布机,其速甚快;水碾脱壳,其效甚高;灌溉农田之水车,亦是种种巧妙。
我才明白,太平经其实对这个世道根本没用,将军走的这条路才是对的,以后太平道大约要消亡吧,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不会为此感到痛心了。”
听着张角叹息的语气,杨秋倒是赶紧提出了一件正事儿。
她希望在张角死之前做一件大事儿,如今张角在这里修养身体,说不定还能再活个一年半载,而这件事情最好是交由张角来做。
“大贤良师,其实我并不愿太平道就此消亡。若太平道消逝,未来必有五斗米道、张氏道、李氏道,乃至南天师道、北天师道等纷纷崛起。
即便杨家军重建天下,亦难以根除这些道派。与其如此,我更愿大贤良师能重新审视并改变太平道的教义,使其蕴含劝人向善的深意。
若如此,大贤良师以后必将流芳百世,载入清史。难道大贤良师真愿太平道就此湮灭无踪?”
就目前这个生产条件,让这些人只相信科学,那简直就是在说笑话,所以思想这个领域必须要去占领。
当然,对于那群士子来说,不管是他们信法家儒家又或者是道家,那都是他们少部分人在争夺的思想领域。
而对于千千万万的底层百姓来说,不管是相信太平道还是五斗米道,他们一定会选择一种东西去相信。
若是杨秋把太平道直接消灭了,以后必定会有其他邪教过来占领底层百姓的思想领域。
到时候底层人就又会被煽动,这可不适合未来的统治。
但是太平道目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