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清造反:中华十万里江山 > 第二十章 铁轨与学校

说干就干,在目前整个汉中地区都处在秋收过后的农闲时间,可以组织起最多的人手。

张文杰设计枕木规格,既然是马拉,那就不能在中间每隔几米横放枕木,会把马蹄绊倒,要把枕木埋进土里,让铁轨只有一小部分露在外面。

每个枕木的位置要挖出一个宽一尺的地基,用木桩打实,再使用矿渣冶铁渣填充,上面放着木质枕木,轨道固定在枕木上,覆土填实,放上车厢,就可以用马来拉。

张文杰花费一天时间给出施工图,张世兴就开始组织三百个赋闲在家的佃户壮汉开工干活。

八尺长,一尺宽,一尺半深的坑道,每隔五尺一个坑,一个人一天很轻松的就挖出十个,最终就确定一百人在铁厂到矿区山下这一段施工,两百人修整山道。

张文杰开始在铁厂指挥制作用来固定铁轨的零件。

“你们都是老木匠,老铁匠了,说说我这个要求该怎么达到?有用的有奖励,最多十两银子,我张家在这里也是一年多了,说话算数。”张文杰还是想听听这些当地工匠的建议,给自已启发,可以有更加简便的设计。

铁轨卡在木头上也是一个问题,后世大部分已经改成水泥枕木了,螺丝是嵌在里面一体成型,使用木头枕木最好也是使用螺丝,就是现在这个条件不太适合。

围着的众多工匠不太敢第一个说,黄木匠抵不住诱惑,上前说:“少爷,你这个方法也很不错,不过既然少爷想要轨道卡紧,又不影响马行进,可以加一块铁板,枕木钻孔再用铁钉固定,铁钉穿过枕木打弯就行,不需要用这个螺丝和螺栓。”

张文杰一听,突然醒悟,自已一直在想怎么做的方便更换,用上后世的各种手段,却没想到其实现在固定好用几年就行,反正以后肯定是要换的。

“黄师傅,你的建议很好,就给十两银子,朱权,你去拿十两银子给黄师傅,还是那句话,只要对铁厂,对矿场有用的建议,都会有奖励,视贡献大小,如果有人私吞,可以举报给家丁队,谁吞的十倍还回来。

就这样,现在就去做吧,枕木六寸宽,六寸厚,七尺长一根,相隔六尺钻孔,先去制作枕木吧,尽量选择可以用久一点的木材。”张文杰吩咐道。

众人热切的看着朱权拿了十两银子给黄木匠,这才缓缓散去。

要是放在后世,一尺宽的木头怎么也要从十年树龄的大树上得来,松树之类的更是几十年,但是巴山深处,这里相当多甚至长了几十上百年的树。

铁厂采矿工人开始用铁厂新制作的大锯在山里砍树,木匠会在一旁指导选取树种,分成段转运出去。

在山脚下建造一个临时加工厂开始加工枕木。

“黄大哥,你那十两银子准备怎么花?”站在黄木匠旁边的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木匠刘云问道。

黄木匠推开靠近的刘云,说:“攒着钱,让石头去读书,娶个好媳妇。”

刘云问:“石头不是去三元小学了吗?听说教的都是算数识字之类,不教儒学,这也考不了科举呀?”

黄木匠也是发愁,但他清楚如果不去张家建的学校读书,也就没有地方读书了,县中书院名额有限,大户才能送进去,要不然就要是天才才有可能。

他无奈的说:“朝廷禁私塾,也请不起老师,有张老爷开办学校找老师来教就很不错了,起码能做个账房,总比做个穷木匠要好。”

刘云赞同的说道:“是呀!张老爷也是厉害,从衙门里找到关系办学,我从四川过来见过的私塾都是一州大户才能从衙门那里找到关系开个族学。”

“那你儿子呢,今年也有八岁,可以入学的年纪了。”黄木匠反问道。

刘云面露难色,说:“正在发愁,这要是送进去,出来肯定不能考科举了,要怎么办呀?”

黄木匠说:“想那么多干嘛,你还能送进书院,这固县坝也没有私塾,再晚就要耽搁。”

刘云想了想,下定决心:“明天就送去学校,早学点也好,我这只识几个字,不能再耽搁了。”

大清底层百姓,大多如此,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私塾大量放开,才涌现一批杰出人才,在这之前,很少有贫民百姓中举改变命运的。

三元小学建立也有半年了,三元坝地区五百多户,就目前只有五十八个学生,大多数百姓还在想着自已孩子读书科举的事情。

但是时间一久,也找不到途径读四书五经,看着别人家的六七岁小孩认得字都比自已多了,也就开始改变心态,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科举何其难也!

当官也要交银子的,要不然分到天南海北,黄沙戈壁,不会比流放好到哪里去。

这四个乡本来还很保守,除了一些极度贫寒的家庭直接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为了吃学校每天免费的两顿饭。

张文杰指挥建设铁轨的两个月的时间,各地送进学校的孩子总数超过一千五百多个,不得不又扩建了学校。

使得目前四个乡的学校房间超过两百间,包括八十间住宿和一百间教室。

“元儿,这段时间学校进来了一千两百个小孩,每日都要吃掉十石稻米,咱家每年收得租子才一万石,这一年就吃掉三分之一,算上一些肉,一般多就去掉了。”张世兴有些抱怨为什么要给这么高的待遇。

张文杰说:“爹,这些都是未来的骨干,吃得好才能学得好,这样也能吸引他们送孩子过来,他们大多都不懂学习的道理,要么就只想去读四书五经科举,要有利益吸引才能让他们进来。

我们是要造反,夺得是天下,这一点点投入不算什么。”

张世兴脸色稍稍好转,但是收益毕竟是未来的,现在却要付出每年几万两银子。

“爹,别想了,咱们一定会成功的,走吧,去看看铁路,今天拉第一趟车。”张文杰安慰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