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游戏竞技 > 新人类之诗 > 第四十五章 商量

晚上,空气转凉

地面依然闷热,要是在月球上,经历十几天太阳持续照射,真不知道有多么恐怖。

顾秋觉得自己有做点什么的必要了。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他拨通林音临的电话。

“说来听听。”

林音临站在寂静的地方声线空灵仿佛梦里偶遇了惊鸿照影转眼梦幻一空人间清醒最是难言。

顾秋看看时间,按照时区倒推,惊觉道:

“会长你大半夜还没睡吗?”

“你不也没睡?”

“我这刚入夜没多久。”

“刚入夜?哦!你去天方实验室了!”林音临愕然轻笑,问道,“在那边还过得习惯吗?”

“还好。”

寒暄过后,顾秋直入主题。

“我听姚清说,第一轮准备输送12个太空舱,组成登月基地,是吗。”

“嗯嗯。”

林音临点头承认。

经过多次试验,精确调整之后的太空舱长达5米,外径3.20米,内径3.05米,质量4896千克,有效空间30立方。每个舱室都有独立的维生系统,在没有补给的调情况下,可以支持4名成员10~15天(有光照充能),配合额外的连接器,12个太空舱可组成“干”字形,或者“工”字形,方便拆卸和运输。

“但这样的话,无法做到物质循环吧。”

顾秋指出其中最大的缺陷:“比如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怎么处理呢?”

“有萨巴捷反应器,往里面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生成水和甲烷。”林音临说道。

“然后用电解水的方法,将产生的氢气通入萨巴捷反应器,氧气则释放出来,补充呼吸作用的消耗。”

“……”顾秋大脑宕机了。

葡萄糖是一种六碳六水化合物。

姑且可以这么认为:呼吸作用发生后,6个水分子解放出来,消耗6个氧分子,同时生成6个二氧化碳分子。

电解6个水分子,生成6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6个氢分子和二氧化碳……

等等,合并呼吸作用和萨巴捷反应器之后,葡萄糖分子内的12个氢原子配平3个碳原子产生3个甲烷,6个氧原子配平其他3个碳原子生成3个二氧化碳,实现内部消化。

不过怎么还有二氧化碳?

顾秋的大脑再次宕机。

转念一想,再电解6个水分子参与反应,就可以得到双份的甲烷和氧气。

即:1葡萄糖+6水+太阳能=6甲烷+6氧气+生物能。

由此可见,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越多,反应产生的氧气越多。

天才!

beautiful!

顾秋顿时念头通达。

相对氢气的存储难度,甲烷显然更安全,实在不行排掉呗,甲烷在地球属于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算污染环境,在地球外则是宇宙资源,天王星的主要成分之一便是甲烷。

他暂时放弃了光合作用这个低级的转化方式。

100%物质循环又如何?

能量转换效率低下,还没太阳能发电板的一半高,养两盆花花草草意思意思得了!

想通这点,顾秋很快明确自己的方向。

他思考的时候,林音临顺便向他萨巴捷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同时点出两个关键:光照和储存。

光照提供能量,自不用多说。

储存呢?

在近地轨道,光暗周期只有一个半小时,甚至存在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太阳能板随时处于光饱和状态,无需担心储能不足的问题。

而降落月面之后,光暗周期为一个月,只有南北极存在极少的“永昼区”,其他位点恒定14天光照和14天黑暗的极端环境,能量的储存将是个大问题。

储能不足远比太阳辐射的危害大得多。

14天黑暗,没有能量输入,氧气用一天少一天,储蓄不够或者空气净化跟不上,可能导致窒息身亡。所以,在黑暗期到来之前,必须储存足够14天消耗的氧气,以及巴萨捷反应器所需的工作电源。

标准大气压下,纯氧的密度约为1.5g/l,每立方可以提供一个人两天呼吸。

单人14天需要7立方。

以35升容量的煤气罐为例,标准压力20个大气压,需要10个煤气罐储存氧气,才能满足月面黑暗期间单个人的氧气需求。

产生的二氧化碳倘若储存起来,也需要差不多数量的罐子。

林音临一口气说了很多。

好在顾秋可以理解。

他没费多大功夫,脑海翻涌,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那么只要额外多带水和食物,以及气体储存罐子,就能在月球上任意一点降落。”顾秋伸出手指在玻璃桌面划了划,“空气排放在熔岩管道内怎么样?我是说,让熔岩管道取代太空舱。”

“不行,熔岩管入口太大,难以封堵,容易产生泄露。”

林音临否定了这条路线。

如果有开发的可能,她绝不会满足于放一个基地在那当摆设。

论实用性,前几个基地最好先占据几个“永昼区”,一个周期内至少多出两三天的光照时间,不仅大幅降低了生存的威胁,还能储备探索活动所需的能量。三天光照,在地球上很常见,但“连续72小时太阳光直射”恐怕只能让人联想到一些天灾版本的末日场景,殊不知在月球上,这不过是一个中午而已。

没有太阳能板的转化,甚至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

而在黄道平面附近,经受阳光直射,月面会迅速升温,狂暴的光热能激发,将杀死所有生物。

各种意义上,开发月球相当于“行走在末日”的终极版。

高温,强辐射,极寒,缺水,缺氧,缺食物,缺工具……什么都缺,包括人。

“怎么会很难呢,我们带一个铲斗上去,一铲一铲把月球表面的土壤刮成堆然后送进熔岩管,夯实了再铺设塑料薄膜兜底,这样就可以填充空气了。不对,还要把有棱有角的地方锤掉,以免塑料薄膜充气膨胀后被刺穿。”

顾秋想象出一口幽长的洞穴。

10米长,10米高,封堵10米,总计1000方。

一个铲斗1.5方容量,冒尖儿的一铲可以提升10%~20%,大约600铲。

以林音临的能力,同时控制3个铲斗,来回200次就能完成封堵。

至于他,负责夯实土壤!

“没那么简单,最小的熔岩管道直径都好几百米。”

林音临打破他的幻想。

“几百米?”顾秋看向天方实验室。

填满一个房间,变成填满保底两个天方实验室,这工程量……

“没错,因为月球重力太低,熔岩管的宽度普遍能有上千米,说是能开发,其实只能提供一些防护,避免太阳直射啊,免遭陨石击中啊。”林音临解释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带个铲斗上去,在太空舱外面铺一层月壤,可以保温防晒。”

顾秋无法接受这种妥协。

他思索一阵,提出个更为激进的想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