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 > 第153章 阿房宫赋

惊呼声传遍了白云边酒楼。

一楼的孝廉想不到,当朝名士,最有名的书法大家,最有名的文学大家,蔡邕蔡大人亲自到白云边酒楼题字来了。

蔡邕不得了。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弟子门徒遍布天下。

是众人眼中的文圣人。

平常时节,文人墨客见他一面都难,今天竟然亲自到白云边酒楼题写匾额,当然令所有人震惊。

孝廉们的喧哗声传到了二楼三楼。

二楼的王璨王仲宣满脸震惊,他端起一杯二锅头一饮而尽:“老天,蔡伯喈大人亲自来题字,酒楼的老板手眼通天。”

淮南刘晔大笑:“蔡大人是当朝名士,书法名家,他来写字的观摩的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巨野满宠击节赞赏:“说得对,蔡大人这样的名家亲笔书写的场面,决不能交臂失之,我们到一楼看看。”

豫州毛玠点头:“是啊,当年孔子见老子就是一段历史佳话,蔡大人亲笔题写酒楼,几十位孝廉赞赏,说不定也能成为文坛佳话。”

说着话,二十六位孝廉下的楼来。

三楼,荀攸、荀彧等人听说大书法家蔡邕亲来题写匾额,也都为之神往。

蔡大人书文双绝,作品必然传世。

见高人不能交臂失之,他们也要下楼来看。

一楼很快就汇聚了进入白云边酒楼的六十多人。

蔡邕,四十多岁,身形挺拔,书香气缭绕,特别有范儿。

一双眼睛冒着精光,满脸笑容带着和善。

所有的孝廉见了蔡大人都躬身施礼:“学生见过大人。”

“得见大人一面,是晚辈的荣幸。”

“能观摩大人的术法,是我辈的幸运……”

他们有人为蔡大人铺开写字的纸张,有人给蔡大人研墨。

蔡邕手上的毛笔蘸饱了墨汁,神情变得庄严肃穆起来,身上的气势也慢慢升起。

他挥毫写到:白云边酒楼。

笔锋苍劲有力,古朴豪迈。

题写下来,在场的孝廉都鼓掌喝彩。

“好哇,真的是好字。”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写的太好了,真不愧大汉最有名的书法家……”

所有的孝廉都鼓掌喝彩,蔡大人的术法绝对是当代最高水平,他们看着都有些痴迷。

蔡邕接着写:千秋大业一壶酒,万里江山一杯茶。

人们喝彩声不断。

就连颍川荀彧、荀攸等人,也不得不鼓掌喝彩。

“好,写的真好。”

“蔡大人术法入道,自然天成,犹如神工,令人长见识。”

酒楼外的匾额写好。

蔡邕对着众人微微一笑:“各位孝廉见笑,刚才写的是外面的匾额对联,现在写屋内的装饰,我先写一副屏风。”

人们附和,都知道蔡大人的文章惊世,笔写风霜。

“大人,您就写吧,我们都看着。”

蔡邕也不客气,提笔写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人们看着蔡大人写下来的字,一个个惊异万分。

好文章。

六王毕,四海一。

以最简单的文字,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

蜀山兀,阿房出。

这是文章的重点句子。

开篇入题,单刀直入。

仅仅是前两句就是大家气象,胸怀坦荡,腹有诗书。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这一句写出来,掌声雷鸣一样响起。

人们的喝彩声一片哗然。

“好,写的好。”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句话可以下酒矣。”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实乃是神来之笔!”

“如此文章,一咏三叹,真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蔡邕书写很快,一张接着一张的纸张写下来。

文章到了最后,众人跟着蔡邕的书法读出声音来:“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当最后一个字写完,全场一片寂静。

人们都品味文章的美妙之处。

能进得来白云边酒楼的,都是孝廉中的佼佼者,都是当代的才人。

他们能体会这篇文章超乎寻常的美。

这篇《过秦论》大气开篇,层层推进,妙笔生花,写出了秦皇的骄奢淫逸,然后推波助澜,再次异峰迭起。

到最后得出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惊天结论。

实在是看穿千古的大手笔,实在是目光如炬,烛照千年的大胸怀。

人们都沉浸在文章之中,不能自拔。

都说好文章可以下酒,蔡大人写的文章,能称之为千古雄文。

好长时间后,人们才惊呼起来:“好啊,好文章。”

“勘破历史,拂去尘埃,字字珠玑,真乃是真知灼见。”

“这篇《过秦论》是蔡大人如椽大笔写出来的绝世好文,必然能名流千古……”

“一点不错,特别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乃是警世名言。”

人们对蔡邕越加的恭敬了。

蔡邕摇头笑道:“各位孝廉,不要取笑,这篇千古雄文不是老夫写的,是别有他人。”

人们更加的惊异,当代文人名士中,谁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篇?

蔡邕继续写着:xxx书录刘基刘敬舆《过秦论》……

各位孝廉看着字迹,心头震撼莫名。

“刘基刘敬舆?”

他们还没想起是谁?

大汉王朝什么时候突然间出现这样的一个高人。

蔡邕微微一笑:“各位,我再写刘基刘敬舆一首诗,你们看知道不?”

蔡邕挥毫泼墨写到:“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艰辛胆不寒。要为黎庶谋福祉,粉身碎骨若等闲。”

人们盯着这一首诗,有人吟咏,有人拍掌读着。

突然,有人说出来:“我知道了,刘基刘敬舆乃是东莱都尉,他拯救百姓十几万,平息青州三郡的黄巾军,创建了东莱郡很多产业,造福百姓!”

喜欢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