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如果大规模投入使用的话,对现在的社会秩序绝对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您想想看,到时候获益的会是哪个群体?”
老朱愣了愣,随后他就反应过来。
紧接着老朱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
看到老朱这副模样,朱寿还以为自家爷爷也意识到了推广蒸汽机的难度。
他不由得对老朱丢了一个极为赞赏的目光,然后一脸严肃的说道:“爷爷,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固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大明的社会生产力。”
“虽然因为这种变革,大明的百姓都能够获得极大的利益,但是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朝廷之外,那就是商人。”
“您想想看,以我们那位陛下对商人的态度,他会轻易答应这件事情吗?”
听到朱寿这话,朱标和朱棣都是神色古怪的看向朱寿。
两个人都不敢再说话。
毕竟朱寿口中对商人嫉恶如仇的那个皇帝,就是他们的老爹。
而且就在旁边坐着呢!
现在朱寿说这种话,无异于是当众接老朱的短。
以老朱的脾气,也就是朱寿了,换个其他人说这种话,老朱绝对二话不说,一个巴掌就呼上去了。
然而这个时候,朱寿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死。
他依旧说道:“虽然我不知道咱们的那位皇帝陛下,为什么那么厌恶商人,但是之前沈万三之事可是前车之鉴啊!”
“从那件事情之中,我都能够看得出来陛下打压商人的决心。”
“你若是把蒸汽机交上去,在我看来,那位陛下也未必会答应。”
朱寿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面也有一些忧虑。
来到大明这么长时间,他之所以迟迟没有把蒸汽机的图纸拿出,也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
蒸汽机是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点。
朱寿十分清楚,正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商人这个以前在世界舞台上并不怎么活跃的群体,直接一跃成为了真正的社会新贵。
说起来也是好笑,商人的地位,实际上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其实都很一般。
在诸夏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士工商的说法。
商人虽然也位列四民之一,但地位着实低下。
至于国外情况,实际上也差不了太多。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期,商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从诸夏之地的治国哲学之中就可见一二。
比如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
就是这一句话就足以解释,为什么诸夏之地数千年以来,耕地的农夫地位仅次于读书的士子。
而到了大明朝。
大明的那位开国皇帝,就连士农工商的这一套,都不太看得上眼了。
当然他并非是想要调整这个顺序。
而是在那位洪武皇帝的心中,只有种地的百姓才是好百姓,地位才是最高的。
至于那些当官的经商的,他都不屑一顾。
究其原因,或许是与洪武皇帝当初在打天下的时候,被商人摆过一道有关。
当初洪武皇帝在北方征战的时候,因为他的大本营在长江流域。
前线征战,粮草供应不上。
所以他才下了一道命令,让那些商人筹集力量往北方运粮。
然后依据他们运粮的份额,发放给他们经营食盐生意的额度。
这个命令一出,原本在后方拉后后腿、下绊子,暗戳戳的给大明的军队制造麻烦的那些商人们,立马一个个就变得忠君爱国起来。
很多人甚至都倾家荡产,出钱出力往北方运粮。
甚至就连山西的一群商人,也因为这道命令,筹集巨资,往前线运粮。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晋商和徽商正在打的不可开交。
而洪武皇帝出生凤阳,所以山西的商人们对洪武皇帝当然没什么好脸色。
没想到就因为这道命令,这些人改弦更张起来居然没有半分犹豫。
或许是从那件事情之中,洪武皇帝就认清了商人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唯利是图。
听到朱寿这么说,老朱不由得摸了摸鼻子。
他有些尴尬的说道:“这种事情也未必就丝毫没有办法,皇帝还是挺听人劝的,仔细跟他说一说,想来他应该能够理解的。”
朱寿不由的瞪大了眼睛看向老朱。
老朱的这一句话确实让朱寿十分惊讶。
他不由得怀疑自己所知道的那个洪武皇帝,和老朱口中的那个皇帝是不是一个人。
四目相对。
见朱寿一脸疑惑的样子,老朱不由的老脸一红。
他恼羞成怒的说道:“咱说能够说服皇帝,就是能够说服皇帝!”
“这件事情咱有把握,你接着往后说。”
朱寿点了点头。
虽然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不过既然自家的老爷子如此信誓旦旦,那他就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了。
他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爷爷,实际上想要推广蒸汽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改革税制。”
听到他这话,老朱还有朱标、朱棣三人,全部都瞪大了眼睛。
这一次开口发问的是朱标。
朱标问道:“此言何解,为什么要改革税制?”
朱寿叹了一口气说道:“咱们关起门来私底下说说。”
“其实我一直觉得,咱们的那位皇帝着实是有一些精神分裂。”
“他一边讨厌商人,但是一边对商人又极为宽厚,这件事情我到现在都难以理解。”
听到这话,老朱不由得瞪起了眼睛说道:“你在胡说什么?皇帝什么时候对待商人宽厚过?”
老朱还以为朱寿又想挑他的痛处,说之前军粮换食盐那件事情。
然而朱寿却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既然他对商人苛刻,那为什么我们大明的商税会定得如此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