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是其父赵简子身份最低的庶子,而赵简子,当时已经有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太子赵伯鲁。
赵襄子因为他的聪慧成为了继承人,但是他以庶子的身份成为了族长,即使其中他经过了赵简子的考验,在其他的兄弟们都没有展现足够的智谋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仍旧不能改变以庶代嫡的事实。
赵襄子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有五个儿子,但是,他要将兄长赵伯鲁的后代作为继承人。
因为赵伯鲁和其子代成君赵周早逝,最后继承了赵襄子的位置的,是赵伯鲁的孙子、赵周之子赵浣【huan 四声】,也就是赵献子。
虽然赵献子曾经被赵桓子【赵襄子幼弟】篡位,但是一年之后,他还是成功地继承了赵襄子的位置。
被叔祖归还了位置的好运的赵献子,就是赵国开国国君赵烈王赵籍的父亲。
赵烈王死后,他的太子赵章因为年幼,而被赵烈王的弟弟赵武王夺去了王位。
历史又重演了。
赵武王死后,赵国人又重新拥立了赵章成为赵国国君,也就是赵敬王。
赵武王的儿子赵朝心存不甘。
新任赵王想要将赵都从中牟迁往邯郸,赵朝乘机作乱。
可惜,有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赵王章没有让赵朝成功。
公子朝因此,投奔了魏国。
这件事情发生在观源将要回到秦国的时候。
魏国想要趁机插手赵国内政,于是,魏国派出了大军,帮助公子朝进攻赵国的新都邯郸。
最后,魏王遭受到了当头一击。
魏军失败了,而魏赵关系,亦是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魏赵之战结束在秦国新君继位之后。
观源只需要派人轻描淡写地一游说,本需要在三年后才发生的魏赵之战,便提前发生了。
赵王刚迁了新都——战略要地邯郸,还破灭了堂弟公子朝的篡位之谋,正是高兴的时候,结果,就因为魏国的关系,差点失却掉大片国土、被围死在邯郸城中,心中很是不忿。
原本顾虑着要保存实力的赵王,被游说完了之后,便对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迅速燃起了兴趣。
赵王觉得,说客说的很不错。
如今赵军大胜了魏国,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而且魏国出兵本就是他们理亏,赵国只不过对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出兵而已,魏国怎么可能会再次得罪赵国?
说不定,为了交好赵国,魏国也只会意思意思地出个兵,便完事了呢!
而卫国本身,呵,一个早就衰败的国家,有什么好惧怕的?
听到赵国真的出兵的消息,早就知道这些先秦时代的君主们很傻很天真,很容易被犀利的口才打动的观源笑而不语。
有时候,说客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也只是听起来很有道理而已。
秦元王二年、赵敬王二年,三月,赵国出兵攻卫。
五月,卫君不敌,求于魏。
六月,魏国大军入卫,与赵国短兵相接。
作者有话要说: 总觉得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历史真相……
#论为什么秦国国君要被称为嬴某某#
事实上,我们都应该知道,同样都是嬴姓赵氏,秦国王室应该和赵国王室一样,国君都叫赵某某。但是为什么我们都叫他们嬴某某呢?除了多年来各种书籍的误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划掉】嬴荡、嬴改什么的真是太搞笑了有木有【划掉】
【划掉】嬴政什么的,听起来就比赵政什么的高大上啊有木有【划掉】
都叫赵某某的话很容易重名的【正解get】
文里出现的赵烈侯,也就是被叔祖让回了位置的炒鸡幸运的赵献子的儿子,他的名字叫赵籍。
本来,这是个一点槽点都没有的名字。
如果许多年前的秦哀公赵籍不是叫这个名字的话。
不觉得秦王和赵王重名了很喜感吗?
秦哀公赵籍:我先生的,我才是正版!
赵烈侯赵籍:谁都知道我们家是赵氏,被叫做嬴籍的你能正版到哪里去?
秦哀公:呜呜呜……说的好有道理,不能反驳呜呜呜……
后人:秦哀公【嬴籍】,赵烈侯【赵籍】,谁谁谁balabala……
秦哀公:名字……不对了QAQ!我是正版QAQ!
☆、元王:自是方成霸业相(七)
魏国的国力作为如今诸国最强,自然不是新君继位、又经历了一次都城被包围的赵国所能抗衡的。
原本只是为了通过进攻卫国而获得一些利益,顺便挽回一下赵国面子的赵君瞬间就火了。
要知道,作为魏国附属国的卫国,其实和赵国之间,还隔着魏国的疆土。
赵国难道要越过魏国,把卫国灭了充作自己的国土吗?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若是赵国先把魏赵卫连接的那一部分魏国疆土纳入手中,说不定还有机会得到卫国国土。
在赵国人看来,他们没有计较魏国之前对赵国的出手,反而选择了魏国的附属国,已经很给魏国面子了。
想不到,魏国还真是好大脸,这是要直接撕破脸皮吗?
要知道,之前魏国进攻赵国,是干预内政,但是好歹还是打着帮助公子朝的名号来的,严格来说,从晋国分出来的三晋,在诸国之中,还保持着三晋联盟。
但是魏国出兵再一次抗击赵国的举动,已经是明晃晃地撕破脸皮了。
那边赵魏撕逼暂且不提,却将目光转到其他国家来。
秦国国内,观源说要变法,自然不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