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儿孙和顾家人从来不来往。
你说一家人对顾状元不仅是没有好感,是厌恶至极,多少的言语态度就会带出来,谁要是提起顾状元,冯太子太保就是鄙视的眼神,给太子评价顾状元,说愧为读书人,不为朝廷效力,尽做勾引女子的事。
新皇本来对顾状元也反感,别人议论姑母广陵长公主迷恋顾状元,有的人说话不好听,他也知道。
再加上别人又说顾状元是父皇的内宠,他心里厌恶。
身边人的影响和他自已的排斥,更加不喜顾状元。
至于先皇让顾状元辅佐他,新皇这个年龄还想不到更深层,只是想我要用谁我说了算的中二心态。
以前父皇在他说不了什么,也做不了什么,父皇不在了他为什么要让一个人他厌恶的人凌驾于他头上?
朝廷这么多可用的大臣。
有人要说先皇怎么养儿子的?怎么没和儿子统一战线?
先皇四十多,他也没想到他会早死,一些暗棋不可能什么都告诉儿子,再一个,儿子也没给他表现出反感顾状元。
很多当长辈的以为他欣赏的人,他儿子也会欣赏,这不就搞两岔了嘛。
死了的先皇没想到,他自已的知已打算重用的人,他的儿子如此反感。
新皇不仅反感顾状元,也反感他的姑姑他的亲叔叔,包括顾家所有人。
广陵长公主和晋王没有感觉出来,但是顾状元那么敏感的一个,在先皇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感觉出来。
以前啥也没说,也是因为谁也没想到想到先皇突然就没了。
先皇让顾状元辅佐新皇,他并没有什么大展宏图的想法,且看新皇怎么做吧。
后面新皇的做法在他意料之中,他每天上朝下朝,和谁也不来往,回去之后自已和自已下棋。
而新皇对顾状元的态度别说钱皇后感觉出来,这朝廷上的那些老人精个个也都感觉出来,都是心里咯噔一下,情况不妙。
他们当然不希望出现摄政王一般的人物,到时候把新皇架空,但是新皇对顾状元如此,心里都暗道不好。
有人高兴,有人忧愁。
高兴的人想着自已是不是有出头之日了,不高兴的人是忧国忧民的人,最怕国号接替之时,朝廷混乱。
钱太后把儿子找过来,问他为何。
新皇装傻说他对顾状元很是尊敬。
钱太后恨铁不成钢说道:“你别在我跟前打马虎眼,为何有什么事你问完其他大臣,才问顾状元?这不是明摆着让别人知道顾状元在你心中的位置?”
新皇辩解道:“正因为尊重他,我遵循父皇遗愿,才在定主意的时候询问顾状元。”
钱太后悲哀的望着儿子,如果儿子当场承认他就是不喜欢顾状元,那还是个男人。
可是他狡辩,他还要装的不是他的错。
是啊,他只记得这是先皇的临终嘱托,却用阳奉阴违的态度来面对他父皇的临终嘱托,怕别人说他不孝。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钱太后以为她之前的教导,儿子句句说知道了明白了,没想到对亲生母亲也是敷衍。
“你不要相信身边一些人对顾状元的编排,你父皇既然能对他放心,你就放心大胆的用他。”
新皇回答知道了,但是眼神却透露出一丝不耐烦。
钱太后又不能不管,谁让这是自已生的呢?
她把冯太子太保把的老妻冯太夫人召进宫,询问冯家四小姐有没有定亲。
“要是定了哪家,国丧之后哀家给添妆。”
冯家四小姐花容月貌,新皇喜欢的人。
钱太后担心冯家想让四小姐进宫,所以才会在国丧没结束叫冯太夫人叫进来询问,意思就是你们冯家别想有这个念头,国丧之后赶紧让四小姐出嫁。
她也是怕儿子主动提出,她反对,到时伤了母子感情。冯家把孙女嫁了,儿子难道还要抢亲?
第109章 新皇驾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特别是发生在一家人身上。
冯家根本没有打算让四小姐进宫,倒不是他们多有清高,不想让女儿进宫当妾。
而是因为四小姐心里有人,还是晋王府的世子陈喆,那你说冯家敢把这样的孙女送进宫吗?
幸好新皇不知道。
别说陈喆已经和林家小姐定亲,就算没定亲,冯家不会让四小姐嫁到晋王府,还是顾状元的外甥。
冯家原本是要给四小姐定亲,可是新皇还是太子的时候,话里话外的露出成亲后要接四小姐进宫。
冯家不敢给四小姐找亲事了。
冯太夫人到家之后,把钱太后给她说的话一说,冯太子太保松口气说道:“国丧之后,赶紧成亲。”
冯太夫人心里难过,丈夫定下的人是外孙,就是小女儿的长子。
她明白丈夫的意思,这样的孙女嫁到别人家,万一让人家知道了她的心思,她怎么在婆家抬头?
而嫁到小女儿家里,小女儿就算知道了也只会帮着隐瞒,不会笑话儿媳,她自已当年也是那样的情况。
至于新皇,人都嫁了,还是太后的意思,他能把冯家如何?
如果自家孙女心里没人,或者她隐藏的好,送进宫也就罢了。可是孙女痴心妄想,想走她姑母的老路。
冯太夫人为何对顾状元咬牙切齿,害了她闺女还不够,他的外甥还要害了她孙女。
顾心柔在屋里猫着,不知道外面的事。
伤筋动骨一百天,她虽然早就好了,也只能在府里呆着。
她真是后悔呀,自已想了一个什么馊主意,崴了脚想补补,她却只能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