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唐,从安史之乱开始 > 第46章 喜从天降(今日三更)

日子一晃便是两天,还差一天就将是约定时间。

两日里,崔乾祐与安庆绪、李璘、王思礼四人在城下就地扎营。

崔乾祐和安庆绪三步之内时刻都有四名河西老兵盯着。

而李璘和王思礼十步开外,更是密密麻麻的叛军,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四人彼此间话并不多,该吃该喝,默默等着时辰变幻,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孙孝哲索性在四人营帐不远处也住了下来,整日里与高尚、张通儒等人饮酒作乐。

城内,众将士总算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李璘联合高适、王思礼设的局。

他们纷纷站在城头,昼夜不息,抢着挤着也要伸长脖子看城下的李璘。

那夜李璘说服高适、王思礼同意这个十分冒险的计划后。

为了防止消息外泄,也怕有人演技太差,露了怯,只告知了五名河西老兵伙长和守城门、守城楼的几名关键士兵。

还好又惊又险暂时成功了一半,现在只有静待明天的到来。

叛军早也停止了修建便道,与潼关守军陷入了一种诡异而安静的对峙。

李琩和李俶并没有离开潼关,本来高适让鬼门关走了一圈的俩人迅速回长安压压惊。

可俩人说什么也不愿意,想要留在潼关看最终的结果,高适苦劝无果,只得任由其留下。

第二天夜深人静,四人睡得正香时,安庆绪的贴身侍从和看守安庆绪的河西老兵吵了起来。

四人纷纷惊醒。

“柳四,怎么回事?”安庆绪问道。

他很恼火,睡到天亮,再过两三个时辰就能恢复自由了,这时候怎么会出岔子了。

“殿下,小人有紧急军情递给您,唐军拦着不让。”名唤柳四的侍从一脸哭丧说道。

军情实在过于重大,他不得不违反李璘附加的,不得燕军接触安庆绪的约定,硬着头皮送,被河西老兵拦着了。

“李十六,我们这两日的表现你看在眼里,能否容我看看?”安庆绪认真问道。

“可以,但我也要看。”李璘淡淡应道。

安庆绪陷入了犹豫,生怕是重大军情,存在泄密风险。

“柳四,军报内容你看过了吧,你说说,唐军能知道不?”安庆绪问向柳四。

这个询问让柳四顿时怔住了,他努力想了想,吞吞吐吐道:“应该......可以知道。”

“那念吧,别废话。”安庆绪没好气说道。

“是!”

“洛阳奏报,已发现郭子仪与李光弼大军离开了河北,看样子是打算经河东到长安或者潼关。博陵史将军也奏报围困博陵的朔方军散去了,后面......”

柳四没再说了。

“后面史思明计划攻占此前光复大唐的河北诸郡,对吧?”李璘笑着问道。

柳四闻言,低着头,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好,显然被李璘猜中了。

“真让你等到了。”安庆绪忽然笑了,也不知道是自知拿下潼关无望而笑,还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坏消息的结果。

军报送出的时候,朔方大军刚刚出发,那么军报快马加鞭送到潼关,也意味着大军差不多接近走了一半路程。

先锋部队快马奔袭的话,只比加急军报慢几日而已。

算了,如此一来,博陵之围已解,范阳也能安稳,大后方重归燕手,也算是件好事。

他在心里默默安慰了自己一句。

“继续睡觉吧。”李璘不愿再多说什么,回到了床榻上。

王思礼与崔乾祐冷冷对视一眼,也各自躺下了。

至于是不是能睡得着,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

长安,李隆基看着那封紧急奏疏,放声大笑。

“朕无忧矣,子仪与光弼领大军不日将抵达长安,朕要亲自出城迎接!”

殿内,一众大臣也松了口气,人人眉开眼笑。

按照奏疏所报,朔方大军大概还需要六七日抵达长安,先锋五千大军急行军,两三日可到。

届时,先锋大军可以去潼关驻防,长安安稳了。

唯有杨国忠,心事重重。

他在喘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自己下场难料。

这郭子仪与李光弼终究是不敢违抗圣命,乖乖挥师回长安了。

可他们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要圣人宰了自己,该怎么办?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其余大臣若有人响应,杨国忠真就生死难料。

毕竟,哥舒翰出关是杨国忠反复劝说李隆基做的,这口锅他不背也得背。

朝野上下对杨国忠颇多怨言,胆大的人甚至当面都敢提起来,搞得他很难堪,又不能仗着权势说什么。

而且,这种情况下,潼关之危局迎刃而解,李璘能活下来,很大可能会回到长安。

都是心腹大患啊,杨国忠眯起了眼睛,开始想怎么办。

到这一刻,他首先想的是如何先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至于大唐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潼关外惊心动魄的一幕由于消息封锁,长安并不知晓。他们只是这两日看到照常升起的烽火,便知潼关仍旧安稳。

“圣人,既然朔方军即将回朝,臣启奏,立刻往潼关再送粮。算算时间,那边也该吃完了。”

杨国忠主动提起了往潼关送粮一事。

这让殿内大臣纷纷侧目,很意外。

李隆基想了想,缓缓点了点头,“好,送吧,连夜就送。”

“是,臣这就安排杨暄去做。”

杨国忠领命退去,迅速拉着任户部侍郎的儿子杨暄商议送粮一事。

李隆基意得志满地看向群臣,“等先锋军到了,于曲江池开宴!”

韦见素看着杨国忠离去的身影,眉头微皱。

天未亮,往潼关送粮的车队就出发了,浩浩荡荡。

只是,这次的送粮农夫里多了几个神秘的人。

当天色即将微明时,粮队到了灞上,三万城防军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支城防军的统领叫李福德,是杨国忠的亲信。

而先前募兵一万驻扎灞上的也是杨国忠亲信杜乾运,可惜太蠢,被哥舒翰咔嚓了。

在当时杜乾运屯兵灞上的时候,杨国忠同在长安城,以监牧体系子弟为主,抽了三千人组成了一支杂军,交由李福德指挥。

这回,等于是让李福德替代了杜乾运的位置。

李福德看到户部遣人往潼关送粮,倒是有些惊讶,他当然清楚杨国忠一直防备着什么。

只不过,他没有多嘴。

他很担心潼关的人马直接杀过来,时刻提心吊胆。

天色终于亮了,潼关下起了一场雨。

久旱逢甘霖,顿觉凉爽不少。

一夜时间,安庆绪似乎想通了,很平静地接受即将到来的结果。

河西老兵个个如临大敌,死死盯着安庆绪与崔乾佑,不肯偏离一步。

越是到最后时刻,越是容易出变故。

李璘很淡定,按时用了膳。

“朔方军到来最快还需两日,据我所知,你粮马上断了,难不成又要吃人肉?”

安庆绪咧着嘴笑着,“如果长安不送粮,不派兵,我会抓住最后这两天机会的。”

“手底下见真招!这次,我一定不会输给你!”

此时,距午时还有半个时辰,雨却越下越大了。

正是: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