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这套防御办法没有任何的问题,就算到了孙子兵法诞生之后守城之局,也是怎么执行的。
所以说,打仗这东西还是要看天赋,比较适合蚩尤这个傻大个。
其实这里应该好好说说蚩尤这个人,蚩尤,是华夏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也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约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骁勇善战。
本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因矛盾而离开炎帝自行发展。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华夏势力范围,也能看出来末代炎帝是多么昏庸,或者说是才能不够。
他的手底下诞生了无数的能臣猛将,但这些改变了华夏历史的人物,都不愿意屈居在一个王多代的手下,他们都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个陈旧的制度,让所有人都有可能坐上那个显赫的位置,这个人最后就是自己的儿子。
这很有可能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选举,但大家并不是使用的选票,而是手中的利刃和石斧,但都做到了一人一下!
传说蚩尤做异梦奉天之命以讨伐炎黄,就与炎帝大战,把炎帝击败。
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蹩脚的说法,就是村口的小孩子都不信,而且还没有自信。
但是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去,在华夏历史上不断的被人不停的使用,好像你不找出一个神圣的理由,都无法进行造反。
大家都是怎么不自信!
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这个非主流的造型,十分夸张,毕竟能长出这样的身形,一定不是地球人,很有可能是外星人。
在那个处处神话的时代,蚩尤的一系列的自我宣传,还有受到天命而自立的做法,得到了一群肌肉怪的支持,毕竟巫师在部落当中还是很有市场的,有反对的,就会有支持的。
蚩尤看着黄帝的部队被自己勇猛的战士击溃,站在城头上哈哈大笑,从现在发现的遗迹看来,他们所建造的城池,跟先存在的高大城池很不一样,与其说是城池,不如说是城堡,一个迷你版的藏族城堡。
这样的城堡没有办法囤积多少士兵,上百人就是极限,不过,这已经是当时华夏版图当中最大的城堡了!
蚩尤看到黄帝的兵马已经退去,对着远处的夸父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回来了,夸父虽然有时候质疑这个家伙的智商,但是在打仗上,重来不怀疑他的能力,也就带兵准备回来。
蚩尤命令手下的士兵,将这群女人放进来,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群逃命的女人一进城门,突然一下子全成了勇猛的士兵,原来他们是男扮女装的轩辕军队。
有时候,张山回想起这段记录文字,就感觉蚩尤的眼神绝对的有问题,男人女人你都分不清,你当什么统帅。
难道就因为大家那个时候都不剪头发,穿的衣服都同样的简单,就做出了如此草率的决定,是不是应该提前派手下去查看查看,忧患意识,怎么不行!
不过,蚩尤也为他简单的大脑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些女扮男装的战士,他们手执石斧,猛杀猛砍,把守城门的蚩尤士兵一个个砍翻在地。
偷偷埋伏在冀州城外的轩辕军队,听见牛角号声,知道城门已开,便从草丛中、树林里一跃而出,冲进冀州城。
蚩尤一看,知道中计,来不及抵抗,便迅速率领残军从北门逃跑。
轩辕和蚩尤以前在冀州虽然已打过十多次仗,但都未能取胜,只用了一个早上,就大破冀州。
夸父看着从城里逃出来的蚩尤也是无语到了极点,手里的刀枪不自觉的就往蚩尤的大脖子上瞄准,准备一个冲锋,就干死这个没有脑袋的憨货。
在这次战斗中,蚩尤军队伤亡并不大,最大的损失是冶炼成的铜铁,制造成的铜铁兵器,被轩辕军队全部缴获。
这是比较严重的损失,炎帝手底下的国君,都有自己看家的本事儿,而蚩尤所在的九黎国的看家本事就是铸造兵刃,这可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技能点。
石器时代过度到铁器时代,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壮举,毕竟冶炼这个行业当中,就是靠着秘方在活着,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也没有改变。
火的温度,铁矿石当中要掺杂多少其他矿石,之后要怎么捶打,在添加什么元素,这都是机密当中的机密,甚至不少大型的炼钢厂都在组织人才在日夜的研究。
不过因为蚩尤的仓皇逃串,城里被保护最森严的工匠,并没有跟着士兵离开,或者说这帮工人被遗忘在当场。
这帮掌握着蚩尤家族命脉的人,当时应该还从事着打铁的工作,而围上来的黄帝士兵,也很慌张,那冒着火的铁条,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物体。
黄帝听到手下人的报告,便带人冲进了冀州城,看到那他眼馋的打铁铺,他知道蚩尤手中掌握着一种武器,这种武器可以将木棍轻易斩断,而且十分的坚固,他没有想到,冀州城会给他怎么大的惊喜。
从此,轩辕黄帝的军队也有了铜铁兵器,结束了石刀石斧的时代。
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
这是掌握了上古时代黑科技的部落,毕竟帝俊的来历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他们是从大海上而来,可是哪里充满了危险和吹不散的迷雾。
身为继承人的蚩尤,享受着祖先们研究出来的科技!
冀州大战后,蚩尤为了振奋军心,又一次去找炎帝的麻烦,炎帝部落因为之前的连败,已经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居地全失,连一个角落也没留下。
本着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炎帝求救于黄帝,引发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的战场在何处,仍未有定论,《逸周书》所谓“中冀”,或为冀州中部,大体约在靠近今冀鲁豫三省接界地带的河北境内。
也就是张山现在脚踩着的地方!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
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旱魃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
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
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
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
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
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夏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
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
《龙鱼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杀,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
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轩辕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
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
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
《周书吕刑》的“蚩尤对苗民制以刑!”。
《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显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
《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
宋代以后,一些人将苗蛮和三苗联系起来,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是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
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
如今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
由此可见,羌族才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当是羌族的先祖。在蚩尤死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
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
由此可见,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族人们就将蚩尤的形象用来威吓天下八方,从而将蚩尤变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并对蚩尤加以崇敬和缅怀。
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长期怀念着蚩尤。
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
《苏氏演义》说:“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
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如今,HEB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由此可见,蚩尤受欢迎程度,是有群众基础的。